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人才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俞荟

  [摘要]以现代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人才需求的缺口问题,以芜湖市重点产业金融产业、工业设计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现状为依据,总结出产业人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矛盾,并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高校、企业、社会、政府形成共同价值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重要思路。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转型与升级;人才缺口;人才供给与需求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9062
  1问题背景的提出
  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下,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长江沿线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思路,作为安徽区域性重要城市,需要围绕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的新需求,提升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芜湖市现代服务业总量仅次于合肥,在完成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之一人才资源的培育、对接、引进尤为重要。
  2主要服务业分行业人才缺口问题的现状
  21芜湖市金融产业人才需求缺口分析
  首先,金融业作为芜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已经建成镜湖区金融产业聚集区和城东金融服务区。但传统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典当、保险、信托等前台运营环节已经不能满足其他产业的发展需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智能支付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剧增。根据芜湖市统计年鉴,从2013—2017年芜湖市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从128万人增至161万人,虽然5年内增加了033万人,增幅也逐年增长,但与省会城市合肥、长江沿岸城市武汉等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因此,芜湖金融从业人员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其次,考察金融业从业人员占城市总就业人口的比重。2017年该项指标为069%,与2013年相比存在一定上升,说明金融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但是,芜湖金融从业人员占城市总就业人员比例仍低于合肥等城市,说明芜湖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还较低,金融产业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和功能不显著。2013—2017年,芜湖市金融从业人员从128万人增长到161万人,金融从业人员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依次为065、068、065、063、069,增长幅度缓慢。与此同时,合肥市的金融从业人员从325万人增长到454万人。金融从业人员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从2013年的065增长到085无论从从业人员的绝对数还是相对数看,金融人员的从业情况都不具备领先优势。
  22工业设计产业人才需求缺口现状
  纵观芜湖市目前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工业设计中心成功跻身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行列。全市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4个,位居全省第二,但是与合肥46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相比,差距仍旧很大。
  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吸纳了绝大多数的工业设计师就业。同时行业中设计公司和自由设计师占比小于10%,公司平均设计师数量一般在3~5人。企业和设计公司主要是由刚从学校毕业的本、专科学历的设计师构成。工业设计高级人才严重不足,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设计师仅占设计师总量的2%左右。 根据2017年芜湖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目前,芜湖市拥有各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约5000人。与工业设计产业相关的技术人员约为33200人。
  芜湖市设计类专业的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本科层次,如安徽工程大学设计专业具有显著的优势,招生规模较大。二是存在于高职院校中的设计类专业,专业门类众多。纵观芜湖各高校设计专业开设情况及招生人数,发现本科层次的人才供给主要以安徽工程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三所高校为主。安徽工程大学的招生规模最大,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共计8个设计类专业,专业总招生规模在560人/年,三所本科高校总招生人数在1150人/年左右。高职院校中,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种类达8个,年总招生人数在650人次。
  由于传统制造业升级需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芜湖市对工业设计的需求呈快速上涨的趋势,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故而对人才需求的迫切程度提高。按照《芜湖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推测,2023年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将达240亿元,因此人才聚集和不同层次人才需求都将面临井喷的趋势。
  23现代物流产业人才需求缺口分析
  芜湖市现代物流行业迅速发展表现为:集装箱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均在20%以上。芜湖市对于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保税物流、港口物流、专业物流三大领域。目前,全省唯一一家5A级物流企业安得物流,以及皖江物流、海洋物流等18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是吸纳物流人才就业的主要阵地。同时,中通、圆通、申通、百世汇通、韵达、顺丰、优速、德邦、天天等多家快递龙头企业的皖南快递分拨中心也对人才就业有巨大推动作用。
  今后5年,随着芜湖市经济体量不断增大、产业不断丰富,以及自贸区、保税物流、航空物流等新需求的出现,芜湖市未来现代物流市场及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缺口,现代物流产业市场规模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从物流人才的层次角度看,高等级龙头物流企业的出现和发展需要优质的物流人才作为支撑。伴随着物流服务商仓储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具备信息技术处理和分析能力的物流人才是实现订货、仓储、运输一体化的重要前提。
  3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性分析
  第一,产业实际从业人员需求与高校毕业生不足间的矛盾。从人才供给的数量角度看,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递增,与服务业相关的专业毕业生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但是随着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结构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毕业生绝对数量的供给显现出明显不足。   第二,产业发展新方向与高校人才培养不同步的矛盾。首先,从教学内容角度看,高等教育学校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旧是理论大于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应用课程短短几周或是实训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中的新技术不能及时匹配,存在技能训练的滞后性问题。其次,从专业设置角度看,高校专业设置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发展新方向和区域经济重点产业建设的脚步。以物流业发展为例,芜湖市现代物流产业的重点和特色是在港口物流领域,但从芜湖市高校专业设置现状看,唯有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港口业务管理专业,其毕业生人数大约在80人/年。
  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和人才政策支持力度不协调之间的矛盾。保证产业发展的速度首先要确立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在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设上,芜湖市在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科技政策等方面有了比较全面的体系,在人才政策支持方面仅有《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公共扶持政策,而对于特定产业的人才引进和奖励没有具体和细化的支持性文件。
  4人才缺口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一,政策导向,加强对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引导,形成人才聚集效應。政府对于重点产业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安徽省人社厅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安徽青年创业园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对以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青年创业园区经考核认定后给予800万~1200万元的补贴和补助等以政策鼓励保障人才的流入,形成人才聚集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高层次人才,更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其创造性和主动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二,对接更多的人才融合资源,有效引进人才,拓展人才的来源渠道。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产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接更为广泛的人才融合资源。例如芜湖市是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永久举办地,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等会展反响热烈。芜湖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芜湖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芜湖广告协会陆续成立。利用这些会展平台和协会资源,优化人才的流动,对于优质人才的引进尤为有利。
  第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有效地对接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区分人才培养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有准确的定位,本科院校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新业态和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以能够促进产业进步与融合、提升产业技术含量为出发点,特别是创新与创意的能力培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导向,强化实操性课程在课程中的占比,依托实训室、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项目,有针对性地为行业输送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淑梅,宋春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92-197
  [2]吴伟俊职业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长江论坛,2018(5):42-46
  [3]赵艳芳,马继红,吴立波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拟合对接问题研究——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45-48
  [4]许倩倩,殷奉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8):18-19
  [5]陈爱志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4):61-63
  [6]王健,刘艳河北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53-154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四新’经济形态下产业机构升级与安徽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关系研究”(项目编号:SK2017A0662)。
  [作者简介]俞荟(1986—),女,安徽芜湖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贸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风险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0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