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意识领域的问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受教育者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受教育者的认知程度,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真正的接受改造。政工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找到教育的规律,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工作,从而,使受教育者从心理上真正达到接受,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因素 分析
在现阶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不过,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对认知者的思想意识的改造,在接受的过程中内涵丰富而复杂,容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政工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时,只有使受教育者接受才有意义,才能受到教育,离开接受就谈不上教育。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政工师在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按规律开展,以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认知规律,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也能更好的提升教育质量。因此,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因素进行分析,让思想教育真正渗入人的心灵,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一、人的内在需求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人们的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人们的内在的需求。如果人们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渴求与欲望,这是人们学习的出发点,是认识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一项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也要与需求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就是一种内在驱动力,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也是这样。当人们有接受教育的驱动力时,在思想意识中就存在接受的作用场。从而,为人们主动学习创造条件,这也是人们学习的一種动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受教育的主体有内在的心理需求,这是引发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的关键,受教育者会产生积极的接受反应;相反地,如果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没有这种心理需求,很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那是不可能真正从心理去接受教育的。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政工师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符合其需要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接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使受、教双方能够产生心理共鸣,这样,为受教育者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人的理解力的影响
每个人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都对所学的知识有理解定势,这种理解定势是由个人的经验、文化积累、思维定势等影响的。人们凭借自己的理解定势来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内化,从而接受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在学习能力上也各不相同。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和受教育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任何人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与原有的知识框架有关。如果受教育者的经验丰富、知识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那么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学习要容易得多,不过,这样的人由于自主能力强,也不会轻易的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接受教育的难度也会增大。同样地,如果受教育者的智力水平一般,则更容易接受简明的、经验化的教育内容。因此,作为一名政工师,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认真考虑接受主体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人的情感的影响
教育活动其实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的过程,也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必然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影响。古语有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这样,只有受教育者的心理被触动,才能引发其学习的自觉性。这也是情感参与教育的特点,受教育者表现出对教育内容的好与恶,从而有选择性的对教育内容进行接受和排斥。
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表现在对所接受的信息的鉴别和过滤,当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产生了一定的情感倾向后,就出现好恶之分。在很多的情况下,受教育者可能是无意的受这种情感的支配的,这也是思维定势的一种体现。当受教育者对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回避时,说明是“恶”的情感在起作用,这样受教育者就会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从而不太容易接受它。相反地,如果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现出喜爱之情感,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的专注,注意的强度也会更强烈,就会容易接受其内容。同时,受教育者的情感也会影响其大脑的接受程度,实际上是神经系统的反应。当受教育者情绪状态较好时,大脑的神经反应会迅速快捷,理解力、判断力等会增强;相反,当受教育者情绪状态不高时,大脑反应就会迟钝,理解接受力就会下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使受教育者保证积极的情感状态,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础。
四、教育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许多的教育家都对教育活动进行过深刻的阐述,尤其是对教育者有很多的要求,其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说明了教育者的人格品质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良好的形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使教育活动更加的可信,受教育者也会更容易接受其教育的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会观察施教者的形象、人品和能力,从而决定对施教者亲,还是疏。施教者如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受教育者就会产生接受其教育的心理暗示,从而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相反,施教者一派道貌岸然、言行不一致,就会使受教育者心生反感,自然而然的就会远离其教育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传递给受教育者可亲可信的信息,从而加强教育的作用。
总的说来,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升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键的问题是让受教育者从心理去接受这个教育。人的内在需求、理解力、情感等都对接受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施教者要从受教者的实际情况出发,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接受某种思想,这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基础,只有解决了受教育者的接受的问题,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升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侯聪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的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5).
[2]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赖荣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思考.探索,20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70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