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自驾游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欢
摘要:自驾车旅游是中国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个重要旅游市场。对国内自驾车旅游研究进行综述,中国自驾车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自驾车旅游的概念、类型与特点、发展及存在问题、自驾车旅游市场、自驾车旅游产品、自驾车旅游目的地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今后中国自驾车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自驾游;自驾车旅游市场;自驾车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168-03
一、引言
“自驾车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美国,是当时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旅游形式。最初人们把周末开车出游叫Sunday - drive,发展到后来的Drive Travel[1]。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方式,自驾车具有自主性、时尚性、个性化等特征,且兼具刺激性强、消费档次高、体验性强等特点。中国的自驾车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兴起,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旅游者所使用的代步工具主要是家用小汽车、多功能越野车及商务车等。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道路条件的改善,公民休闲时间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心理的日益成熟,自驾车旅游正逐渐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形式。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快速发展,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自驾游基础理论、市场、产品、目的地等诸多方面。现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如下总结。
二、自驾车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自驾车旅游研究多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例如,胡敬民(2003)、翟向坤(2003)、龙斌(2004)、陈乾康(2004)就自驾游的成因、市场特点、问题和措施进行了讨论,并且指出自驾游具有广阔的前景。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驾车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包括自驾车旅游的定义、分类、特点、影响因素、作用、服务系统、产生、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尽管自驾车旅游已经在很长时间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关于自驾车旅游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龙斌认为,自驾游是指旅游者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自己驾驶为主要手段,借助旅游目的地所拥有的特殊人文自然环境和相关设施所进行的一系列吃、住、行、游、购、娱行为,是一种寓健康、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充满个性化和无穷魅力的旅游活动[1]。张晓燕认为,自驾车旅游是旅游者以私有或租借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以休闲体验为主要目的,以自发组织为主体的前往目的地旅游的连续过程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总和[2]。吴娲(2007)、赵鹏(2008)、杨丽(2009)等学者也进行了尝试性的界定。尽管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研究者们的定义都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以私有或租借的车辆为交通工具、驾车者旅行和暂时居留引发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以休闲为目的。
胡敬民在研究中将自驾游类型简单分为观光度假型、休闲度假型、极限挑战型、探险摄影型、随心所欲型、体育运动型和以躲避尘世净化心灵为目的的孤独漂泊型[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龙斌划分为全部由旅游者自己操作的完全意义上的自驾游和由旅行社提供部分服务项目协助完成的自驾游[1]。在此基础上,方小燕(2005)、张晓燕(2005)、赵鹏(2008)对自驾游的类型做了更加详细的补充和细分。
此外,国内众多学者通过分析指出中国自驾车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4~5]。何玉婷[6]在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发展的原因。徐吉吉[7]等认为,自驾车旅游发展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自驾车旅游将向有序、规范化和休闲方向发展。朱生东[8]从旅行社服务、旅游交通服务、食宿服务、汽车租赁服务、地图服务、在线服务六个要素打造自驾车旅游服务系统。陈太政[9]从供给、需求、信息、支持、汽车开发商五个方面提出构建自驾车旅游网络的基本框架。翟向坤[10]比较了国内外旅游发展模式,从自驾车旅游对旅行社、住宿业、景区景点的影响三方面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对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提出了中国发展自驾车旅游的思路。
(二)自驾车旅游市场研究
有关市场分析多结合某一具体地域,在一些统计数据或相关调查的基础上,对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发条件、需求特征、类型、特点、市场细分、市场培育、开发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性研究。关于自驾游发展条件的研究成果众多,以翟向坤总结的如下几个方面为开山之作: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激增;汽车租赁业蓬勃发展;汽车俱乐部发展迅速;全国公路交通设施状况大为改观;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中国旅游业发展,国民更加崇尚一种自由与个性化[10]。吴巧新[11]从发展自驾车旅游条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条件。刘巍在研究中指出了京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率先发展自驾游的地区的示范作用[12]。周沁[13]认为,自驾车旅游的发展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认为,“自驾游经济”将给市场带来很多投融资机遇。方海川[14]探索完善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拓展休闲旅游空间。陈乾康[15]通过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四川省成都市自驾车旅游市场规模为基准,预测了全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规模和总商机,从大的战略角度提出了做大做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基本思路。国内其他学者以湖南、广西、浙江为案例地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各地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16~17]。张晓燕等[18]对华北地区的山东、北京、天津、河北自驾车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决策影响因素、消费行为等作了深入分析,并对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刘金敏[19]从人口统计、旅游活动特征探讨了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旅游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市场环境。费永红等人[18]根据黄金周期间珠三角地区自驾车游客的抽样调查结果,对自驾车游客的市场规模、客源构成以及旅游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自驾车游客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胡敬民[3]从自驾车旅游发展趋势的角度,探讨了自驾车旅游市场形成的机理、类型、特点以及市场的培育。曹新向、雒海潮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特征、旅游偏好特征、度假行为特征、组织形式特征和信息获取特征五个方面阐明了市场特征及需求[20]。洪娟、汪德根、程久苗还对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旅游消费、旅游方式、旅游空间流向规律几个方面的特征做了补充[21]。江学淮[18]从人口学特征、旅游动机、旅游消费和空间流动规律等方面阐释了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对自驾车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三)自驾车旅游产品研究
目前关于自驾车旅游产品的研究并不多见,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从旅行社的角度进行研究,如赖斌等[18]探讨了旅行社使自驾车游产品化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明确了旅行社生产“自驾车游产品”能带给旅游者的利益,提出了旅行社开发自驾车游产品的方向。张文敏[22]等提出港澳与内地在市场开发方面应实行双牌制,认为旅行社是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的主体。陈乾康在研究自驾游对旅游业影响中指出了自驾游对旅行社业务的冲击,虽然分流了客源,但鉴于自驾游的近程旅游、选择路况好等特点,对旅行社的其他业务尚不构成威胁,并指出了应对之策:调整业务重心,以长线旅游、特种旅游、跨省及出境旅游等业务取代短线旅游;抓住旅行社在食宿预订方面的优势,拓宽业务范围,发展自驾游团队业务[15]。杨冬梅考虑到了与汽车俱乐部的合作[23],在研究旅行社开发自驾游产品企业战略时,指出了产品制作和销售过程以及对竞争者的策略[24]。黄静波[18]探讨了红三角地区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对策。另一方面,主要从自驾车旅游线路方面进行研究,如张晓燕、何佳梅通过对旅行社开发自驾游产品的优劣势分析之后,进一步细化了开发措施:一是旅行社应充分利用汽车俱乐部和汽车租赁公司的强项并加强联合,为自驾游产品吸引客源和提高技术保障拓宽途径;二是构建产品开发服务链条,包括旅游目的地景区的车位预订、详细预算并设计多种自驾线路组合满足不同收入者的需求、汽车营地和汽车旅馆方面的合作、应急对策及全国联网的紧急救援系统;三是产品的开发要求主题鲜明并创新营销方法;四是构建产品保障体系。考虑到来自交通、环境容量和基础设施中的发展瓶颈后提出改善客观条件、开发分时分段旅游产品、纵深发展专项自驾游产品等应对措施[25]。赖斌、杜通平、黄萍提醒旅行社产品开发时找到与游客的利益契合点,深度挖掘产品线路[26]。胡敬民[27]从分析游客心理入手来设计自驾车旅游线路。张波[28]指出自驾车旅游路线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自驾车旅游产品的研究大多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定性研究,但研究的不够深入。
(四)其他方面的研究
1.自驾车旅游目的地发展。张宪洪 [2] 借鉴外国汽车营地的相关资料,对汽车营地旅游项目在中国本土开发的市场前景、产品类型、项目设计、规划布局、管理运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理论探讨和实务研究。李享[29]等从宏观理论角度对与目的地相关的自驾车旅游进行分类研究,探讨了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和其应具备的条件。姚小云[30]探索了世界遗产地武陵源自驾车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自驾车旅游的障碍、思路与对策。周武忠[31]以自驾游为导向,探讨了规划布局景区、景区产品、景区配套产业及支撑系统。梁雪嘉基于风景旅游规划AVC理论,从风景旅游地规划和游憩体验的观点出发,结合客观实际提出了若干提升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32],从而使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2.自驾车旅游供给影响。李莉[33]从自驾车旅游对旅行社、住宿业、景区(景点)、购物点、旅游信息系统的五方面的影响阐述了自驾车旅游对现行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办法。高怡等[18]在分析泰宁自驾车游客服务系统现状的基础上,从食、住、行、游、购、娱信息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3.其他研究。胡敬民在研究中指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编制各省县旅游交通详图、开发新型旅游房车[3]。邵杰[2]以需求分析为主线,讨论了旅游交通需求的特点和构成以及需求的变化趋势,并重点讨论了自驾车旅游的需求影响因素和出行行为特点。程静静[34]等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对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进行预测分析。苗学玲考虑到网络论坛具备单向传媒、口碑传播和专家意见多种信息渠道的功能,能够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对该领域做了研究,尝试将论坛帖分为询问帖、分享帖、活动帖、资讯帖四个主要类型,体现旅游者信息行为、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和社区交往行为[35]。
三、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自驾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自驾车旅游的内涵、分类、起因、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这些研究多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很少。在市场研究方面,以个案研究为主,主要分析某个区域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特征。 对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研究过于笼统,没有专项市场的研究。只是简单地分析自驾车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出游时间等,只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市场细分,却没有进行更为详细深入的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充分利用调查结果,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以及市场预测,扩大学术价值。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开发多从旅行社角度出发,产品的开发需要进一步细化。车俱乐部和旅行社等如何开发有特色的自驾游产品,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如何建立自驾游行业品牌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自驾车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自驾车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影响、自驾车旅游与区域旅游交通的构建、自驾车旅游安全的、以自驾车旅游为导向的旅游景区规划的、自驾车旅游涉及相关法律的研究比较少,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多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用以支持理论研究。对于自驾车旅游研究存在的不足,加强对这些薄弱环节的研究,是今后国内自驾车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龙斌.驾车自助游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8):35-39.
[2]窦文章.自驾车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胡敬民.旅游市场新热点――自驾车旅游[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钟莹峰.中国自驾车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5-87.
[5]杨鹛.中国自驾车旅游游客特征及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01S):272-273.
[6]何玉婷.体验经济时代中国自驾车旅游发展的原因[J].天府新论,2005,(S2):146-147.
[7]徐吉吉,孙厚琴.中国时尚休闲方式的现状及前景――以自驾车旅游为例[J].当代经理人,2006,(7):215-216.
[8]朱生东.自驾车旅游服务系统初探[J].黄山学院学报,2005,(5):40-41.
[9]陈太政,张东山.构建中国自驾车旅游网络的初步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2006,(6):64-68.
[10]翟向坤.中国发展自驾车旅游的战略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54-60.
[11]吴巧新.长江三角洲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12]刘巍.中国自驾车旅游发展瓶颈以及发展对策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71-72.
[13]周沁.关于国内自驾车旅游市场的调查和投融资机遇思考[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4]方海川.休闲旅游新宠:从成都自驾车旅游市场看旅游观念新趋势[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2):100-103.
[15]陈乾康.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旅游学刊,2004,(3):66-71.
[16]曹新向,雒海潮.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2):87-91.
[17]韦倩虹,郝革宗,黄建清.广西自驾车旅游初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2):80-84.
[18]张学梅.国内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2010,(4).
[19]刘金敏,李倩倩.浅谈自驾车旅游[J].现代商业,2007,(1):247.
[20]曹新向,雒海潮.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2):87-91.
[21]洪娟,汪德根,程久苗.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动力、特征及其效应[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5).
[22]张文敏,邬琛.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特征及其产品开发――以“泛珠三角”区域为例[J].商业经济文荟,2006,(3):60-62.
[23]张晓燕,何佳梅.中国旅行社的自驾游产品开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4-66.
[24]杨冬梅.对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分析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0-62.
[25]杨冬梅.自驾车旅游产品研究――以成都自驾车旅游为例[D].成都: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2005.
[26]赖斌,杜通平,黄萍.从旅行社的视角看自驾车游产品化[J].企业经济,2006,(3):92-94.
[27]胡敬民.黔东南苗侗风情自驾游旅游线路设计[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4):21-24.
[28]张波.国内“自驾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渝西学院学报,2004,(2):87-89.
[29]李享,李怡锐.中国自驾车旅游目的地研究[J].考试周刊,2007,(36):154-156.
[30]姚小云,李敏娜.世界遗产地武陵源自驾车旅游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31]周武忠,朱剑峰.自驾游导向的旅游景区规划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7,(5):46-55.
[32]梁雪嘉.试论“自驾游”与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的提升[J].科技资讯,2006,(30):228-229.
[33]李莉.自驾车旅游对现行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及应对办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65):166-167.
[34]程静静,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自驾车旅游可行性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3):96-104.
[35]苗学玲.自驾车旅游研究的新视角:旅游网络论坛的主帖分类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157-162.
Progress About the Study of Domestic Self-driving Travel
LIU Huan
(Xinjia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Science and Tourism Department of Geography,Urumqi 830054,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drive travel develops flourishingly aroundthecountry,and it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areas in the tourismmarket.Self-driving TravelIndomesticwere reviewed,Domestic researchfocuses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self-driving travel、typesand characteristics,and development、market,production、the development of destination.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research,and points out self-drivingtravelof China i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self-driving travel;market;production[责任编辑 吴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3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