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湖南贫困县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高见 陈绍磊

  提要湖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主要省份之一,同时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民的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贫困县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本文首先分析贫困县的经济现状,选择出与农民收入相关的指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此为基础,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筛选出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子,得出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产业GDP、第三产业GDP和城市化水平,进而提出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贫困县;农民纯收入;主成分回归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支持贫困县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综合治理贫困问题、加速贫困地区发展的宏大变革工程。在当前全国改革、开放、发展出现加快态势的新形势下,湖南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主要省份,缩小贫困县农村居民收入与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提高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湖南贫困县农民收入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
  
  湖南省共有县级市16个,县72个,市辖区34个,这其中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8个,贫困县数占全省总县级单位数的31.15%,贫困情况严重。2007年湖南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96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904.2元,而200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99.5元。可见,2007年贫困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比全省人均水平少1,708元,仅相当于2000年全省农民纯收入的水平。贫困县农民收入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湖南贫困县农民纯收入回归模型
  
  1、理论模型的设计
  (1)变量和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2008)。湖南省38个贫困县、区、县级市的相关指标统计数据。借用SPSSl5.0软件计算。设湖南省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被解释变量(Y),解释变量分别为湖南省贫困县第一产业人均GDP(X1),第二产业人均GDP(X2),第三产业人均GDP(X3),农业从业人口数(X4),城市化水平(X5),耕地面积(X6),粮食产量(X7)。
  (2)做重叠散点图。用SPSS15.0软件做因变量Y与自变量X1-X7的散点图,结果显示:因变量Y与自变量X1-X7呈线性关系。
  (3)做多元回归分析
  Y=-1.652+0.507X1+0.04X2+0.048X3+13.901X4+22.482X5+21.619X6-27.778X7+?着
  t =(-0.004)(4.383)(1.153)(2.74)(1.179)(2.333)(1.891)(-1.607)
  P=(0.997)(0.000)(0.258)(0.01)(0.248)(0.027)(0.068)(0.118)
  R2=0.623
  通过SPSS15.0软件的分析,可以得到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623,说明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程度不是很理想。但是,由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方程的F检验通过,说明整个方程是显著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指出,在应用中不必对R2过分苛求,重要的是考察模型经济关系是否合理。回归结果中常数项、X2、X4、X7的回归系数在8%的显著性条件下没有通过检验,说明没有统计学意义。简单相关系数法结果显示,X1、X3、X5、X6、X7两两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则说明这几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诊断中多个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10,也说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主成分分析
  (1)主成分分析。上述回归分析过程结果中,已经得出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原始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进行主成分分析是合适的。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回归方法是采用较少的新变量(主成分)代表原来的变量,这些新变量是原来变量的线性组合,它们正交的新变量捕捉了尽可能多的原来变量的变差,包含了原来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而且消除了原来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降低了变量的系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SPSS15.0在从相关矩阵出发进行主成分分析时,自动对数据进了标准化。(表1)由表1可知,特征根大于0.6的有四个,所以提取了四个主成分,此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是95.106%,说明这两个主成分基本反映了原来7个解释变量的全部信息,且降维效果比较好。(表2)表2特征向量矩阵表示主成分与标准化以后的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因此主成分可以表示成:
  F1=0.05ZX1-0.22ZX2-0.3ZX3+0.5ZX4-0.32ZX5+0.5ZX6+0.5ZX7
  F2=-0.12ZX1+0.31ZX2+0.52ZX3+0.3ZX4+0.61ZX5+0.28ZX6+0.28ZX7
  F3=0.97ZX1+0.16ZX2+0.1ZX3-0.07ZX4+0.02ZX5-0.02ZX6+0.13ZX7
  F4=-0.09ZX1+0.86ZX2-0.49ZX3+0.03ZX4-0.06ZX5+0.06ZX6-0.03ZX7
  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47.825%,它在X6、X7和X4等指标上载荷较高,因此这一主成分可看成是由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农业从业人口所刻画的反映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0.088%,它在X5和X3等指标上载荷较高,可看成是反映城市化水平和第三产业GDP的综合指标;第三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4.546%,它在X1等指标上载荷远远超过其他指标,可看成是反映第一产业GDP情况的综合指标;第四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2.647%,它在X2指标上载荷较高,可看作“第二产业综合指标”。
  (2)主成分回归。主成分分析将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原始变量转换成不相关的综合变量,这些综合变量基本上包含了原始指标的全部信息。但是,这里仅将可能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产生影响的变量进行分析,下面将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来探讨这些主成分是否都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产生影响。
  首先,把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进行标准化,得到ZY,然后把标准化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ZY)和主成分(F1)、(F2)、(F3)、(F4)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标准化的回归模型:
  Y=-0.167F1+0.608F2+0.489F3-0.087F4+?着
  t=(-1.62)(5.898)(4.75)(-0.847)
  P=(0.115)(0.00)(0.00)(0.403)
  方程的F检验显著,调整后决定系数为0.673,效果较好。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第一主成分和第四主成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剔除F1、F4这两个主成分,再进行回归得到:Y=0.00038+0.512F2+0.487F3+?着,方程和主成分的显著性检验均通过,调整决定系数为0.592,拟合的比较好。反映城市化水平和第三产业GDP的综合指标F2和反映第一产业GDP情况的综合指标F3是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研究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首先,加快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分析结果说明,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是贫困县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一结果提醒我们,现阶段应努力加快第一产业发展。一方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率;另一方面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生产,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加大国家对农业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作物产量,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后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农村产业结构适度规模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益。
  其次,提高城市化水平。分析结果说明,城市化水平对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城市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和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聚集,由于地形、交通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湖南省贫困县存在着城市人口容量瓶颈,农村地区本身很难真正实现城市化。而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是有助于实现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的转移,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是给农民提供良好的职业转变平台,如顺畅的融资渠道、优质的信息服务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其他产业,如农产品销售、物流、农产品加工、信息中介等,这样在提高收入、转变职业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外,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湖南省贫困县大都处于西部,地域相隔不远,如张家界市所辖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均属于贫困县,将这几个区域实现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的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将有利于地区的城市化。
  最后,在促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实现贫困县经济结构调整。分析结果可知,第三产业GDP对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而第二产业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小。湖南省近年来三次产业从业人数各有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基本保持平衡;第三产业则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07年年末总从业人员为3,883.41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是44.9∶22.0∶33.1,这一比例在2005年为48.6∶21.5∶29.9。可见,第二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第一产业人口主要流向第三产业,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而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主导力量,因此加快发展贫困县第二产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王丹,史高见,许贺,魏天娇.长株潭都市圈各产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循环利用体制研究.2008国际都市圈发展论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8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