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竞争机制引进班干部选拔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文香
提要当前,大学生竞争意识淡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因此在“象牙塔里”就要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观念。把竞争机制用于班级干部的选拔管理,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使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使他们在心理上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大学里不再有固定的班级教室,没有了班主任,直接管理者辅导员通常带整个年级几百个学生,客观上辅导员不可能每节课、每天都到班里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加之大学生活的自主分散性,这些都给辅导员对学生个体的把握带来了很大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对班级实行分组制,以学生干部为主体参与班级管理来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学生干部主体;班级管理;竞争机制;班级分组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在抓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辅导员是主导,学生干部是主体,必须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呢?
一、建立完善的班级干部选拔管理制度
建立竞争机制,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今后的就业竞争打基础。要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意识的人才,就必须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以往的班干部选拔通常是一个职位多人竞选,由班内投票选举产生。这样选拔干部往往有一定的弊端:在刚入大学的短时间内同学之间缺乏了解,往往那些表现较为积极却缺少实际办事能力的学生当选;再有拉票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虚荣心较强的学生趁着住宿等其他便利条件,搞关系拉选票。这样致使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同学不能当选,拉票也严重挫伤了一些同学的积极性,这就为以后的班级管理埋下了隐患。所以,我们可以试把企业用人的竞争机制用于班干部的选拔和管理。
(一)企业用人竞争机制应用于班级管理的前提。刚入校的大学生基本还保持着中学生的思想,受外界影响较小,思想单纯,可塑性和可变性很强,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对大学的各种活动都特别热心、积极,当然对班干部竞选也不例外。所以,在班干部的选拔上比较适合采取竞争机制。
(二)把企业用人的竞争机制用于班级干部选拔管理的实施细则
1、班干部选拔标准
(1)学习成绩:虽然选拔学生干部不应唯成绩论,但一方面成绩优秀的班委更令同学信服,另一方面学生以学为主业。要避免增加“学无余力”学生的负担。
(2)工作能力:虽然辅导员可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对于选拔班干部而言,还应挑选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
(3)群众基础: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群体是学生,辅导员选择的班干部,必须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能够得到学生的拥护。
(4)道德品质:班干部的利己主义、官僚作风应坚决杜绝,挑选为人正直、表里如一、服务意识强的学生,树立健康的学生干部队伍形象尤为重要。
(5)合作精神:班干部队伍需要相互协调,合理推进班级各项事务,所以应挑选具有大局意识、善于合作的班委,谨慎任用个人奋斗型的学生。
(6)发展潜力:刚入校的学生大都能力有限,但他们的可塑性特别强。辅导员在注重学生当下能力的同时,更应该留意他们的发展潜力、创新意识,选拔一些具备成才要素的学生,在实践中加以锻炼和培养。
(7)踏实的工作作风:缺少服务于民的意识、不能够踏实工作的学生,即使能力再强也不能干好工作,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只有脚踏实地、做事细心的同学才能真正做好。
2、准班干部值周制。把同一职位的竞选人抽签排序,每人担任该职务一周,在这一周内进行考核,几个人都轮过后根据班干选拔标准的各项分别打分,以最高分者录用。同一时间段内,对班级的不同职务同时实行,笔者根据经验判断,开学后一个月,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即可以完成。
3、学生干部考核注意事项。由于学生管理中的矛盾错综复杂,相互影响与制约,因此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线路,同时也应注意与其他问题的相互联系,选择手段要做到科学、合理、全面、有效。比如,每周同一职务的事务性不尽相同,而目标完成情况是考核班干部的主要标准,为实现竞争的公平性,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学校政策要求、上级要求、学生要求,还要考虑到在实施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对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尽可能给予合理的附加分数。
4、班级干部适时淘汰制。在培养管理学生干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检验工作成效,考核是一种必要的手段。队伍积极性的发挥取决于成员的能力和动力两大因素,可以通过竞争激励的手段来增强队伍的前行动力。也就是说,对班干部要定期考核、适时淘汰。对学生干部的考核不仅包括工作绩效,还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群众的满意度。班干部出现问题及时更换,再次面向全班竞争上岗。这样,只要表现好的同学都有机会竞争或被推荐选举。
5、班干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就是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个人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然后根据所能提供的奖酬资源的情况设计各种奖酬形式,包括各种外在性奖酬和内在性奖酬。勒波夫博士在《怎样激励员工》一书中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原则是奖励;受到奖励的事会做得更好,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干得更出色。在班干部管理上也不例外。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时,参加竞争的同时也要给他们注入参与竞争的动力――奖励!辅导员可以运用院级优秀班干部、校级优秀干部以及学校优秀干部奖、助学金、优秀干部出国培训等对班干部进行激励奖励。
二、班级分组制
把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选择小组长,负责该组内相关信息交流。要求小组长必须掌握该组成员住宿具体位置、联系方式、活动动向及该组成员任意时间所处位置。
(一)实施前提。大学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学习生活模式,即由以往“要我学、要我做”变为“我要学、我要做”。大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不再有固定的班级教室,没有了班主任,直接管理者辅导员通常带整个年级几百个学生,加之其他的事务工作,客观上辅导员不可能每节课、每天都到班里去了解学生的情况,这给辅导员对学生个体的把握带来了很大困难,以致一些潜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解决。另外,学生的课余时间都由自己支配,活动空间较大,加之学生的分散性,学院的一些重要信息很难及时通知到每个学生。我们可以运用对班级进行分组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分组细则
1、以居住地为依据分组。同一宿舍学生饮食起居都在一起,学习生活方面相互之间都较为了解。
2、以住宿地理位置优势为依据分组。同一班级的学生会因为报到早晚、转专业等诸多客观因素而分散住宿,对这些学生的分组可以采取住宿地理位置分组,把那些住宿相对较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就为组员间相互沟通交流提供了空间优势。
3、以“友情”为依据分组。在大学里随着同学之间接触、交往时间的不断增加,大的班集体内慢慢会形成亲密的小集体,小集体内好朋友通常一起上课、外出、参加活动等,相互之间非常了解。
(三)班级分组优势。通过对班级实行分组制,以学生干部为主体参与班级管理。信息流通以金字塔式层层落实并反馈,在确保每个学生及时获得信息的同时,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状态。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通过运用企业用人的竞争机制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才能。通过对班级进行分组管理,辅导员可以实现对班级学生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掌控,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切实解决高校学生因时间上的自由分散而造成的管理难问题。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9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