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勇敬 弓松涛

  用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话说,跨文化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在实施跨文化管理时,只有采用具体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策略,把不同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员工协调起来,才能保障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主要方法
  
  1、加强跨文化交流。企业内部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不同员工相互了解、理解、适应和融合彼此的文化。文化交流是广泛而深入的立体交流,既存在于不同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和员工个人素质各层面之间,又贯穿于各层面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各部分。文化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化敏感性训练、联谊会、研讨、换位思考。我国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跨文化交流整合创造物质条件。要发挥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理解和融合空间,以便为跨文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2、实施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异质文化的敏感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冲突的沟通处理、区域市场环境模拟等。跨文化培训可以打破不同文化背景员工心中的文化障碍,强化合作与联系,在企业的群体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跨文化环境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具备跨文化地进行各项业务工作和管理活动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取得,也有赖于跨国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和国际经营特点所进行的跨文化培训。我国企业需要对员工和管理人员这两个跨文化管理中的因素进行跨文化培训,以提高跨文化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3、培养跨文化管理者。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来自母国,也可以来自东道国,或者第三国,被任命的管理人员除需要具备包括会计、工商管理、法律、营销等专业知识,还应能对所辖企业了如指掌并能与东道国周旋。企业可以在国内外高校建立培养基地,采用委托培养、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高校现有教育资源,为企业不断输入所需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总之,要培养跨文化管理人员的文化分析能力,使他们善于从异文化的角度来反观自己的文化,并通过文化移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本土文化的束缚,最终实现跨文化的相互理解,推动跨文化管理的发展。
  4、共建新型企业文化。我国企业面对着多国的文化模式,实施跨文化管理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与东道国员工共建新型企业文化。基于已有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影响的深远性和长期性,新型的企业文化既要有足够的包容性,又要有创新性,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知识化趋势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这种新型企业文化的内容,既要有本企业特色,又要符合当地文化习惯,不能把国内的企业文化和做法照搬到国外。企业文化是否合适,关系到子公司能不能融入当地社会的主流文化,能不能吸引并且利用当地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型企业文化更应该体现东道国文化的理念。
  5、实行人才的本土化。现在的管理新准则是全球化思想,地方性行动。这个“地方性”就突出了东道国在跨国经营中的重要性,作为以人为管理核心的跨文化管理,也要适地而变。因为,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员由于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惯和作风等方面的差异,在企业经营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态度,从而给企业的全面经营埋下危机。从我国企业自身来看,在众多的海外市场,不可能全部外派管理人员,这就需要实行管理本土化。本地化战略除了包括尽可能雇佣本地员工,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之外,最重要的是聘用能够胜任的本地经理,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文化冲突,顺利开展业务。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的明显劣势之一是人才劣势,表现在缺乏一批优秀的、熟悉世界市场的国际经营人才。因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海外经营人才思路。
  
  二、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基本策略
  
  1、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本土化策略。“本土化”战略模式是20世纪九十年代跨国公司在“无国籍化”经营战略基础上的发展,它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经营本土化、管理本土化、文化本土化等许多方面,跨文化管理的本土化正是对这一战略的新发展。一个国家的特有文化来源于社会深层的信念结构,这些信念结构是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力量,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经营与财富创造的方式和特征。如美国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为取向,决定了其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维系关系;日本坚持以“大和”精神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则产生了其企业终生雇佣制和家庭式管理。当我国企业进入某个国家时,首先要在对该国的这些基本文化和价值观取向做出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将拥有的企业文化主体性特征,以及这些主体性特征将给企业带来哪些优势,然后再实行跨文化管理的本土化。
  2、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自主性策略。所谓跨文化管理的自主性,是指以母公司的文化作为关联公司主体文化的基础,把关联公司所在地的文化和关联公司原有企业文化移植到母公司的文化之中。在国际竞争中,创名牌不易、树名牌不易,保名牌更不易,企业拥有国际名牌,才能成为国际型知名企业,因此名牌是企业跨向世界的最佳通行证。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跨文化管理自主性策略的核心是,企业派遣人员担任海外关联公司的高级主管,通过这些管理人员,把母公司的文化习惯全盘移植到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关联公司中,让关联公司里的当地员工逐渐适应并接受这种外来文化,并按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模式来开展公司的日常业务。这种跨文化管理策略能够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快速的实现利润的攀升。
  3、我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融合式策略。我国企业要想在异域文化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关键就在于建立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跨文化企业文化,即建立既能够适应东道国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又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以多元化为基调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减少文化冲突,使得每个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这样能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增强跨国经营企业的文化变迁能力。这其实就是文化的融合,融合式整合是伊万斯提出的跨文化管理策略,在这种策略中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对对方有好感,并且愿意就一些本文化不适应当前经营的要素进行改变,从而吸纳对方的文化要素。
  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并不一定非要把跨文化管理的本土化和自主性区分开来,各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实行融合式的跨文化管理策略,反而会给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带来新的内涵。事实上,管理理念根源于企业文化,由于多元文化差异的存在,原有母公司管理理念肯定不会完全适合当地本土思维,这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只有在整合中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管理理念,才能增加效益,取得经营的成功。可以说,当今世界的潮流是竞争之中有融合,各种文化的优质要素经过整合后,形成一个新的企业文化,在这个新的融合式的企业文化下进行跨文化管理,不但更容易,而且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