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农民工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 林 李文龙

  摘要:文章基于对湖北武汉、江苏淮安、山东莱芜等地区农民工的调查采访,细致分析了农民工的整体幸福感及其个人情况与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真实把握了农民工在生活等方面对幸福的感受,以期为党和政府进行决策提供较科学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主要为家庭状况、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状况等。
  关键词:农民工;幸福感;因素分析;政策建议
  
  一、背景和问题
  1978年以后,中国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获得自由的农民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农民工群体随之产生。该群体规模庞大,据相关统计,目前农民工人数为1.2亿左右。他们为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却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基于此类考虑,我们对农民工的生存、生活、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其幸福感指数,并总结了影响其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何为幸福?简单说,幸福就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生活满足状况的一种主观反映和心理体验。从心理学角度讲,幸福是一种使心理预期与客观现实达到大致匹配的心理状态;从物质生活的角度讲,幸福与人们物质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体现了个体需求与社会物质条件之间差异逐步缩小的状态;从价值观角度来讲,幸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根据其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和农民工特点,本次调查研究主要设置了以下可能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即年龄、学历、收入、工作环境、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及个人心理状况等。
  二、调查分析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抽样调查以在武汉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主体,少数淮安及莱芜地区农民工为辅助,抽取了240个有效样本,其中男性172人,女性52人,缺失值16。以下是一些农民工基本的个人情况和社会情况:男性占76.8%,女性占23.2%;18岁以下为4.5%,18岁-35岁占63.4%,36岁-55岁占30.4%,56岁以上占1.8%;从事建筑行业的占47.3%,从事餐饮行业的占24.1%,从事服务业的占26.8%,其他占1.8%;受教育状况:小学及以下为18.8%,初中占46.4%,高中及中专占22.3%,大专及本科占12.5%;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下占14.3%,1001元-2000元的占31.3%,2001元-3000元的占20.5%,3001元-5000元的占22.3%,5000元以上的占11.6%。
  (二)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描述
  本次调查特地设置了两个笼统问题,借以反映农民工对幸福感的第一认知度:一是您很清楚什么是幸福?二是总体来说,您现在很幸福?
  从统计数据看,清楚幸福含义的比重为33.9%,不清楚幸福含义的比重为25%,有41.1%农民工既不是很清楚又了解一点幸福的含义,这一比例最高。宏观上说,总体感觉现在幸福的比例仅19.6%,不幸福比重为31.3%,感觉一般的为49.1%,约占样本的一半。
  (三)农民工的基本生存状况
  从调查数据看,75%的农民工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也就是说还有25%的农民工未解决温饱问题,这可能是由于样本与实际情况存在着偏差,有待于扩大样本容量和地域范围,但从数据真实性看,说明仍有部分农民工生活状况有待提高。能够不折不扣拿到工资的比重为56.2%,有43.8%的人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中央已经三令五申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但现实中这个问题依然严峻。63.6%的农民工夫妻之间的感情很好,感情不好的占14.3%,一般的比重为24.1%。55.4%的农民工觉得城里人瞧不起农民工,34.8%人感觉社会很不公平,自己付出了却没有回报。如果回家种田可以生活得不错,39.3%的人选择继续打工,29.5%选择回家种地去,不明确的占31.3%。
  (四)影响农民工总体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为对农民工幸福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以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作因变量,以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工作、学历、年收入等作为变量,对与农民工的幸福感相关的因素做了方差分析。从分析结果看,性别、年龄、工作、学历、年收入等对他们的幸福感影响显著。
  本次调研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19个具体因素,以检测农民工的幸福感。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在不损失或很少损失原有信息的前提下,将个数较多而且彼此相关的因素转化为新的且个数较少并且彼此独立或不相关的综合因素,从不同角度说明农民工幸福感的不同特征,揭示影响农民工幸福的普遍信息与特殊信息,从而找出影响农民工幸福的关键因素。
  图1显示,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可归纳为生活因素、职业因素、自我感官因素、家人和城里人的态度因素以及国家和社会因素。生活因素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职业因素包括职业的工资与福利,职业的工作环境与安全等等。幸福感作为人内心的一种感受与自我的性格、人生态度、观念等感官因素是分不开的。连续几年的国家一号文件都是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国家把关注民生放到了一切工作地重中之重,社会也给予了农民工很大的关怀,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幸福感。
  三、总结与讨论
  从幸福感入手来研究农民工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幸福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探求的终极话题,它不仅涉及到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知识,而且主观性很强,因此在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幸福感研究中,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探讨。若要显著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需要我们的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政府给予更多实实在在的政策及能够惠及更广泛人民的扶持与帮助,以切实为其解决困难。
  第一,改革劳动就业制度,使农民工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同等的待遇。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
  第二,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的力度。
  第三,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尤其注重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第四,发挥公益文化单位和设施的作用,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
  第五,加强舆论的引导与激励,引导城市对农民工的接纳、认同与感激,增强农民工的归宿感;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并向农民工开放,改善其业余休闲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幸福感,社会心理的“晴雨表”[D].南京师范大学,2002.
  2、邢占军.测量幸福[M].人民出版社,2005.
  3、何得桂,吴理财.《促进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的战略思考――基于武汉市农民工的实证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2007(25).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