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加强乡级部门预算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炳君

  【摘要】 部门预算是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财政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实现公共资源特别是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我国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以来取得了一成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在基层乡镇,体现出的问题较为凸出。本文从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几个方面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应对的建议与对策。本文认为应当建立以部门预算为主导的预算编制体系,完善公开、透明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评价体制。
  【关键词】 部门预算 存在问题 规范 对策
  
  一、预算概述
  实行部门预算是反映各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规范财政支出、强化预约束的重要措施,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础条件。实行部门预算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推行部门预算是完善分配制度的需要,实行部门预算的目的就是要使预算更加公开、透明和科学,通过充分的论证,建立比较合理的定额指标体系;其次,推行部门预算是提高工作预见性,减少盲目性的需要,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强调预见的重要性,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完善编制方法,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预见性和可行性,以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执行部门预算后,部门的支出得到了规范,支出的透明度提高,真正做到依法理财、民主理财,一方面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同时对廉政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部门预算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部门预算是单位财务部门对本部门年度财务收支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实理年度工作目标的保障。但是,有些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按部门预算执行。即便一些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尤其是专项资金仍习惯于先办事后批钱,先上项目后批资金的工作作风,结果是预算归预算,还是领导说了算,导致大量资金被挤占挪用,有些项目因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且无法按时完成,因而直接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资金的使用效果。
  2、 部门预算的编制还不够规范
  一是编制方法不尽科学。虽然目前各地基本采取零基预算法,但实际操作不够彻底,仍然存有“基数加增长”的做法,主要是对一些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的安排,一般还是按照基数加适当增长,这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出入。二是编时间不够及时,导致部门预算批算较迟,这对部门单位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三是编制内容不够完整。主要是在年初编预算时,一些部门单位的收入项目不全,或者匡算不足,人为打折扣,有的甚至将部门单位收取的预算外收入不纳入收入预算之中,未能做到预算内外资金一本预算;一部分该由部门单位使用管理的支出项目,财政又不将其纳入年初部门预算之中仍由财政部门控制下达,致使部门预算下达后,追加支出项目频繁,使部门预算缺乏应有的严肃和透明度。四是编制依据不够充分合理。一方面表现在公用经费定额难以准确确定,特别是相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财力比较拮据而言,编制定额普遍偏低,无法适应和满足部门单位正常运转的需要。另一方面,乡级财政部门在编制部门预存时,缺乏部门单位详细的信息资料如各个部门收费收入的项目,政策依据、标准以及收入变化分析资料,资产负债家底状况及其对部门预算影响的资料,各部门单位专项业务职能以及保证正常运转的最低公用经费水平资料等等。目前,乡级财政部门还未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制部门预算的信息资料库,因而在实际编制和审查部门单位预算时具有盲目性,失去应用的主动权。五是编制及其批复不够细化。主要是部门预算支出的预算用途不够明确,未能按照预算支出科目进行详细划分、分解和批复,结果容易造成相互混淆、相互挤占、相互调剂的现象。六是部门预算编制未能留用余地,使得部门预算可塑性较小,可操作性差。七是部门预算的调整不够规范,审查不够严格,存有头重脚轻的现象。
  3、 部门预算监管还不到位
  (1)监督机制难以发挥实效。由于审查时间较短,专业机构和人员缺乏、监督审查程序不清等方面的原因,人大对政府预算的 监督一直比较弱化,使具有法律意义的监督流于形式,难以保证预算审查的质量。
  (2)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由于对财政资金使用“重分配、轻管理”、“重投入、轻效益”的传统观念仍然比较突出,不管是财政部门还是预算单位主要关注资金要投向哪里、怎么投入。对于资金使用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实施效果如何,却少有问津。缺乏绩效考评机制。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如何,当年部门决算与当年年初部门预算的差异程度有多大,尚未有人对此进行详细的审核和比较分析。同时,部门预算特别是项目预算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追踪问效机制。
  三、完善乡级部门预算改革的对策
  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预算理是各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确保各项计划和项目实现的根本保证,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和领导的法纪观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把预算管理工作纳入各单位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强化预算的刚性,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逐步改变部门和单位随意调整预算、随意追加预算的现象。单位预算一经研究确定,便具有约束力,不得随意改变或调整,预算调整要按一定程序进行,并经领导集体研究,上报本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乡镇各单位、各部门要强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审批程序,加强财务检查监督,保证预算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项目库,完善项目预算管理机制
  建立项目库,完善项目预算管理机制。一是合理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不但要对内容做出明确定性,而且要制定定量标准。既要考虑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的大小,也要考虑列入项目支出的内容不至于细碎,增加预算执行的难度。二是要细分项目类型,建立合理的项目排列规则。部门在项目申报前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财政根据财力状况和发展需要可统筹安排,除因重大政策调整或不可预见因素而发生的临时性项目外,正常项目均应实行滚动项目预算。三是加强项目支出的论证审核,避免执行追加。对每年都需安排的补充正常经费性质的资金,一定要编入年初(下转第78页)
  (上接第32页)部门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不得追加。预算单位要利用预算编制周期延长的有利条件,建立健全项目审核资料,加强考察论证,从而为预算编制、审查相互制约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3、 建立高效有序的财政资金运行监督体系
  财政监督是以财政资金运行为中心的监督,其目的就是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保障法律、法规、政策、预算的实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财政监督体系,对财政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一是对公共收入的监督,包括对税收收入的监督,对各种公共收费、预算外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的监督;二是公共预算过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的监督和对决算的监督。
  参考文献:
  [1] 涂红星.黄石市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师 范学院院报.2008(1).
  [2] 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促进预算管理创新【J】财政与发展 2002 (19).
  [3] 完善预算分配机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陕西省召开省级部 门预算改革动员部署工作会议【J】,2006(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2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