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莹 陈明

  【摘要】目的:分析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贴膏贴敷患处,最长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均达90.00%或以上,治疗组疗程约为对照组的一半。结论: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TDP照射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好和疗程短。
  【关键词】氟米松软膏;TDP;慢性湿疹
  【中图分类号】R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54-02
  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病程较长,迁延难治愈。本科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TDP照射治疗慢性湿疹患者5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且疗程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为2009年2月~2011年1月本科门诊病人,符合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65岁,病程半年以上;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18~65岁,病程大于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标准:①皮疹分布于面部;⑦对该药物有过敏史者;③皮损合并严重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者;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及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⑤妊娠或育龄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⑥皮损面积>体表的20%;⑦1个月内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外搽复方氟米松软膏(商品名:奥深,中国香港奥美制药厂)早、晚各1次,同时每天上午TDP照射1小时治疗左右;对照组单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贴膏贴敷患处,最长治疗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皮损消退。瘙痒消失,疗效指数100%,显效为皮损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好转为皮损部分消退,瘙痒减轻,疗效指数≥25%;无效为皮损小部分消退,瘙痒,疗效指数<25%。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有效率按痊愈加显效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统计软件(13.0版)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t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均达90.00%或以上,痊愈率及有效率相仿,治疗组疗程约为对照组的一半(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局部脱屑、刺痛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出现轻度嗜睡、头晕、乏力。两组治疗结束时,上述不良反应均消退。
  3 讨论
  湿疹一般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三种〖2〗。慢性湿疹是以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病,局部表现为皮肤皮肤可出现弥漫性潮红,丘疹、水泡、渗液、结痂、粗糙、肥厚、浸润、脱屑及苔藓化,临床上常外用各种糖皮质激素制剂治疗;但由于慢性期表皮肥厚,对外用制剂吸收能力较差,疗效不理想。复方氟米松软膏为含0.02%氟米松及3%水杨酸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3%的水杨酸具有角化促进作用及角质松解作用,并具有轻度的抗细菌及抗真菌作用,还有助于稳定皮肤中的保护性酸性皮层〖3〗,可促进糖皮质激素穿透到角质层的深层部位,加快并增强了糖皮质激素的药效。颜艳〖4〗等报道复方氟米松乳膏治疗限局性湿疹皮炎皮肤病疗效确切。特定电磁波可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具有消炎,消肿、止痒,止痛,减少渗液,活血化淤、生肌,加强新陈代谢等作用〖5〗。二者联合,使患者的瘙痒症状很快减轻,减少搔抓,缩短了病程,减少了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观察本组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均达90.00%或以上,且治疗组疗程缩短将近一半。因此,认为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TDP照射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好且疗程短,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606
  [2]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27-828
  [3] 彭安厚.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掌趾慢性湿疹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5):318-319
  [4] 颜艳,鞠梅,于建斌,等.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科杂志,2006,3(2):116-117
  [5] 曾慧频,蒋桂玉.特定电磁波在治疗渗出性疮面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2):736-7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