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代后珍 戴明亮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感染科 4084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建立各项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提高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规范护理操作,定期检查督促各项制度落实,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抓好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31-02
   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灭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至关重要。护士直接承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她们的慎独精神、责任心、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此可见,抓好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院护理部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控制医院感染
  1.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各级医院都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教科、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辅助科室、后勤部门等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从而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机构。我们把护理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之中,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设有专职监控医生、护士2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2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建立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健全必须依照国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实施。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临测制度、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换药室、导管室、临护室等)的感染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以及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1.3 制定消毒隔离考核标准: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护理部与院感科一道分别制定了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从工作人员自身到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空气微生物监测及消毒等方面,均制定了考核标准,使各级护理人员的活动都在制度控制之下进行,定期考核,量化评分,与绩效挂钩,并及时反馈整改,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工作逐步完善[2] 。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护理部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的监测。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2.2 发挥护理部质控作用:护理部每周有重点地抽查消毒隔离中的某项内容,如:下病房时对护士操作过程,锐器盒使用情况等实行突击检查。每季度按消毒隔离考核标准逐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纠正,追踪抽查,充分发挥质控职能。教育护士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3]。
  2.3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医院感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行为的结果好坏与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的联系。护士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4]。
  3 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1 强化监督检查、注重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效性体现在落实过程,制度的落实一方面靠医护人员的自觉性,部分护理人员对这项工作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对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深度,对质控管理制度不够坚持,对质量控制的范围模糊不清[5]。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忽视无菌观念,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出院患者床单消毒不及时不彻底;护理操作不当;护理用具消毒落实不到位,配制消毒液浓度不准确,导致影响器具的消毒效果;护理中对手的清洗、消毒不及时、不彻底、治疗室卫生不达标、病室环境污染等,均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因此,护理部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一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护士长或当事人,令其拿出整改措施,并将其作为下次检查重点,检查考评结果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3.2 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护理部将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护士行为规范下发各科室,并经常下科室指导督促检查。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无菌操作前、后必须进行规范洗手和消毒。棉球、纱布、棉签全部实行小包装,每天更换,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碘酒、酒精或碘伏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溶器按灭菌物品要求处理。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且有标识。进入病室的治疗车,配有快速手消毒剂及消毒手设施和用物。
  3.3 加强重点环节的控制,确保预防医院感染各项措施落实: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制订严格的医用废物处理管理规定,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严防因医疗废弃物流失、泄露而导致传染病传播扩散。
  3.4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这两个法规,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弃物有法可依。医疗废弃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这些医疗废弃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3/4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至指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

  3.5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与滥用与人体正常微生物失衡及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护士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须做到及时采样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合理用药,正确并及时执行医嘱;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只有医生、护士、患者同时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工作中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3.6 护士长的管理作用:护士长即是学科带头人,又是行政管理者,双重职责于一身,是医院管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由于护士长又全都是各科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通过每季度1次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会议及每个月的护士长会议,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要求、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有关文件精神等进行传达和落实。同时,各科平时的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质量,如洗手、消毒液的定时更换及浓度监测、空气紫外线消毒及登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领取使用及用后的消毒及毁形等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都有赖于护士长的监督。因此,科室的感染管理护士长是关键。护士长必须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监督执行。教育护理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危害的,促使护理人员自觉地认真地落实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贯彻执行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预防因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护理工作失误而引起的医院感染。
  实践证明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加强医疗用具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的管理,各种制度的建立,措施的落实,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护理管理手段,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勤.病房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实用医药,2009,8(4):22.
  [2] 林丽春,林美华.加强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129-130.
  [3] 姚丽英.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9):853.
  [4] 王宗升,刘金淑,韩全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1,11(1):50-51.
  [5] 林惠,孙淑华.发挥护士长管理作用.预防医院感染.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5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