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68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玉芳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78-01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抗菌药物、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各类病原菌随着侵入性操作(如介入)的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一些条件致病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或流行菌株,使医院感染日趋严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且革兰氏阴性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为了解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我院2006年元月-2010年5月10450份标本中分离出的68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其药敏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收集我院2006年元月-2010年5月送检微生物培养10450份标本作回顾性分析确定为医院感染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痰液、尿液、创面分泌物、粪便、血液、胸腹水、脑脊液、咽分泌物、引流物和其他标本等,医院感染的判定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临床医院感染学》[1]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
  1.1.2 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均来源于省临床检验中心。
  1.2 方法:
  1.2.1 细菌分离鉴定:对所有送检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1.2.2 药敏试验:采用K-B法,判断标准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最新标准进行。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见表1。
  表1 689株在革兰氏阴性杆菌各类临床标本中的构成比(%)
   689株病原菌中,以痰液标本检出病原菌为首位,共426株,占61.8%,其次为尿液118株占17.2%,创面感染55株占7.94%。从分离的菌株来看,大肠埃希菌为最高 151占 21.9%,其次为不动杆菌 141占20.4%,肺炎克雷伯菌 109 占15.9%,铜绿假单胞菌105 占15.2%(表2)。
  表2 68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株分布及构成比(%)
   2.2 药敏:689株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抗菌性较高的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也都存在耐药,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80.1%(表3)。
  3 讨论
  我院近4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10450份,检出病原菌689株,医院感染率为6.6%。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药物、医疗手段及先进诊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多,同时也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使病原菌的种类及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0世纪50-6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医院感染以革兰氏阳性杆菌为主,而到了70-80年代以后,国内外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3],且多数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也多为机会性感染,我院10450份标本中分离出的士689株杆菌,其中以痰液标本检出居首位,说明临床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这可能与呼吸机的应用、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有关。有文献报道2002-2003年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居前5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本调查显示我院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的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占21.9%。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最为敏感,临床建议使用亚胺培南给予治疗,此外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也较高,占20.4%有研究表明,此类细菌有逐年上升趋势,且引起的肺炎病死率很高,药敏结果建议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予治疗。肺炎克雷伯菌对结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耐药性最低,其次是庆大霉素,而对阿莫西林全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更为严重,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耐药率达9.4%与文献报道10.4%相近。阴沟肠杆菌的耐药分析,结果检出率为7.2%与文献报道的7.46%[4]相近,说明在长期大量抗生素的诱导下起初敏感的菌株就可变成耐药菌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杆菌中最主要的耐药机制上一是产β-内酰胺酶,除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外,还有金属酶、头孢菌素酶等,常使临床用药有局限。说明随着新的抗生素的出现和不断应用,大多数菌株的耐药性逐年增加为广谱抗生素使用所致[5]。
  表3 68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分析(%)
   总之,为了尽可能控制耐药菌株的出现,必须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宏观控制,对感染性疾病及时送检标本,依据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控制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滥用,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是防止细菌耐药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7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8,81(5).
  [3] 周正任.医学微生物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4
  [4] 李文波,贾晓冬,谢银英,张菊霞,李翠铃.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10):943
  [5] 李家泰,Weinstein AJ,杨敏,等.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8-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6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