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教学新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好剑
摘要:职业院校是培养和造就数控人才的摇篮,为顺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理清思路,找准方法,高质量地培养从事数控加工技术型人才。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如何将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我们要综合分析数控技术职业教育的特点,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大纲,大胆革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数控教学;分组教学;启发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63-01
下面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几点具体的解决方法。
1 面对客观实际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能力体现参差不齐,从而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存在较大差异。
在数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差异,实行了分组教学的尝试,以优化教学过程。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学生分组根据学生平时的成绩及普通机床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组,基础较好、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第二组,中等水平的学生;第三组,基础及动手能力都较差的学生。这种分组教师自己心里清楚,不排名次、不公布等级,只公布每组人员在操作及练习中的不同要求。对每周实习成绩有进步的学生予以表扬,随时恰当地调整其组别,并进行加分鼓励。
在分组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对差生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由单一内容练习到综合练习,由精度较低到精度较高的练习,由用简单指令到固定循环和复合循环指令编程。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逐步达到大纲要求。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允许他们进行高精度、高难度的练习。拟定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练习量过大,增加教学难度,使学生觉得难度过大,失去信心,又不能随便降低大纲要求,减少练习量,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规定学习任务。要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分组的依据是学习和操作能力的不同,因此同组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同样的问题,这就促使他们在发现问题后首先进行组内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只针对这个组单独辅导。很明显,这样的辅导更具有针对性,还能避免节省其它没有遇到此类困难的学生的时间。
这种教学法最明显的优点就是使得每个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其中,从而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都各尽所能,体验到学有所成,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分层教学也充分贯彻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更能随时掌握学生的状况,更加关注作为个体的学生,所以也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 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新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推导的思考方法,由此及彼地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杜绝学新忘旧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感到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使指在授课时不再单独的去讲解生僻的理论知识,而是将这些理论知识贯穿到实际案例中,形成边讲解实例,边讲解理论的授课方式,没有理论,就设有办法法进行实际操作;没有实例,理论就缺少了载体,缺乏生命力,理论教学和实例教学相辅相成,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理论和实际操作同样重要的观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对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我们还可以推广“一体化”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是把某一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和技术服务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打破以往理论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分开上课,而将教学场地直接安排在实训车间,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全过程。这种授课方式的直观性更强,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事先组织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加以恰当的组合,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数控车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之前,有条件的学校可事先安排学生参观数控车间,在参观时教师对数控车床的部件及各自作用做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对数控车床有个感性的认识,再回到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提高教学效果。
3 结语
在职业学校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的竞争力提高了,可以反过来增加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增加学校办学的活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除了研究更好的教学方法外,还要不断进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和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的深化,才能不断的提高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不断的向社会输送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的知识型工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6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