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论的现代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喜祥
摘要:系统的思想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每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都-q"~x看成一个系统,从而用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它,根据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现代管理的职能就是维护好这个协作系统,而协同论的产生正好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启迪。
关键词:协同论;现代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042-01
1 协同论的产生
协同学亦称协同论或协和学,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它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协同学的创立者,是联邦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1971年他提出协同的概念,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他把这个学科称为“协同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许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以产生宏观尺度上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许多不同的学科进行合作,来发现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原理。
协同论自产生以来,它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广泛的成果,同时它给现代科学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迪。它进一步揭示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向高序的机理、条件和规律。协同论指出;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关键是,在一定条件下,它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这个系统就能够在宏观上产生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或时空结构,形成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表现出新的有序状态。这一理论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协同效应原理。协同效应原理就是用复杂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系统自组织现象的观点、原则和方法。这一原理指出,系统的有序性是由诸要素的协同作用形成的,协同作用是任何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
(2)支配原理。支配原理又称作伺服原理。这一原理指出,大量物理系统和非物理系统通过不稳定性可以自发形成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时空结构。当这些系统接近不稳定点时,系统的动力学和突现结构通常由少数几个集体变量即所谓序参量决定。而系统其他变量的行为则由这些序参量规定。
(3)自组织原理。它是指系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部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具有内在性和自生性。这一原理指出,在一定的外部能量流或物质流输入的条件下,系统会通过大量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在自身涨落力的推动下,达到新的稳定,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时空有序结构。
2 协同是决定现代管理成效的关键机制
说到协同论对现代管理成效的影响,顾名思义,它强调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充分利用企业内外各人员、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经营环境。
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等人曾说过:“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现代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协调人们行为的活动,它从本质上要求管理者必须通过对员,工进行分工协作,才能使组织系统中各种人的力量之和进行高倍放大,从而实现低投人、高产出。所以长期以来协调被人们公认为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它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具有不同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新功效。系统的整体效应如何,是由各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决定的。
(1)加强对管理系统结构和职能的协同。管理系统行使着决策、执行、控制与反馈等职能,如果这些部门的职能不健全、作用不到位就会影响系统职能的正常发挥,造成整个系统功能的缩小效应。加强结构和职能的协同,就是改变管理系统机构重叠、层次过多、部门脱节、人浮于事等负向协同现象・合理地配置管理系统诸要素的位置,将同类事务划归同一部门管理,使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适当,发挥整体最优效应。
(2)加强系统中各种行为的协同。就是要尽量避免人们不同的管理行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整体优化出发,消除各行其是、互不关联的独立性,以系统的总体目标来整合各种管理行为。
3 序参量是决定现代管理发展的主导因素
为了建立模型,协同论的创始人哈肯提出了序参量这一核心概念,用以解释系统是如何在临界点上所发生相变的。根据支配原理,在管理中,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只要能够善于区分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暂时因素与长远因素、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从中找出起决定作用的序参量,就能够把握系统发展的方向。换句话说就是要抓住决定系统发展的主要矛盾。因为序参量是系统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主宰着系统演化的整个进程,而且决定着系统演化的结果。有的系统在临界点附近会同时存在几个序参量,每个序参量都对应着一种宏观结构。作为现代管理者。就要善于审时度势,通过适当控制外参量和加强内部协调,来强化和突出某一序参量,促使系统按照人们的愿望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两点:
(1)在系统处于远离临界点时要创造好条件。当系统处于发生质量转变的临界点之前时,就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开放和改革等,促使和加强某一序参量。有意识的促使系统朝某一方向发生涨落,为打破旧的体制和结构、建立新的秩序创造条件和时机。
(2)在系统处于临界点附近时要注意控制。当系统处于关键的临界点和转折点时,要沉着冷静、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及时控制参量的变化,使系统通过涨落向管理者所希望的分支跃进,朝着机制完善的方向发展。在实现这一跃进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通过非线性机制的调节和自组织效应,达到稳定有序。
4 自组织现代管理系统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
根据协同论的自组织原理,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系统内部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协同是自组织的形式和手段。现代管理系统要想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自组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为促进现代管理的自组织,达到现代管理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转化的目的。必须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哈肯认为,只有当外参量引起的协同作用达到一定的阔值时,系统才能自发地由无序的旧质变为有序的新质。历史的失败经验证明,近代中国停滞落后的重要原因是闭关锁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也证明,只有实行充分的、全方位的开放,与外界的交往才会越广、信息交流也会越灵,系统才会更具生存和发展的活力。
具体的说即企业与外部组织的协同。在管理企业过程中,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注意本企业与社会上其它企业或部门之间的协调。为了能够顺利经营和发展,他必须与当地政府部门搞好关系,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指示,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甚至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等等,从而此企业才能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各部门给予的支持,并得到更顺利的发展。
(2)要着力进行内部改革。改革开放为现代管理系统的自组织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现代管理系统要真正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必须在开放的条件下,着力于系统内部的改革。实行内部改革,就是加强管理系统内部环节、各部门、各要素的沟通和协调,理顺关系,减少内耗,充分利用系统已有的资源,增强内部活力。具体的说即企业内部的协同。在企业内部,不仅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合作,各部门之间也要相互配合,达到目标作用一致性。
生产部门需要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业绩来改善生产模式、研发新产品;销售部需要人事部举荐人才,提高销售量;财务部需要销售部及时回笼资金,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等等这些均是各部门之间合作的具体体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1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