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筑安全与疏散避难空间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 磊 周有芒
摘要:四川汶川地震校园建筑安全令世人瞩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若干份报告中都明示:面对威胁学生生命的某些校园,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倒塌的建筑。本文围绕国内外校园建筑安全的实际,综述了发达国家保障校园建筑安全的作法,并探讨了构建校园疏散避难空间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校园安全 灾后重建 借鉴 综合减灾 规范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37(2008)09-0150-09
在第29届奥运会召开之际,在汶川“5・12”巨灾100天祭日到来前夕的2008年8月12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公布了《国家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它是继四川已提前完成1000多万户受灾群众安置房创造不朽业绩后,我国在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大规模灾后重建上的又一举措。我们在认真阅读该规划后明显感到它的指导思想似乎仅立足于区域发展,综合减灾理念、方法及示范项目不够突出,其中第十章“防灾减灾”的内容也很单薄。我们以为毕竟是有了一份国家级灾后重建规划的草案,它对指导宏观与微观的灾后重建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的全部探索不仅立足灾后重建,更面向全国大量的校园建筑建设的安全减灾需求,尤为希望对建筑与规划界从技术层面上认知校园建筑安全有所帮助。
OECD(经合组织)有关学校安全评估的纲要
OECD与美国教育部共同召开的有关学校安全国际会议上的主题探索内容。很多建筑师、项目管理者、官员、心理学者、教师、安全咨询人员、警官、学者及其他诸多有关人员参与了该问题的研究。2005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来自28个国家的100位专家出席了该会议,讨论了有关学校安全的各种问题及各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危机管理处理的重要因素。风险评估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两个部分。风险分析是讨论设想的各种结果与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评价是运用已有的标准,比较推定的风险度,并据此进行风险优先顺序排位。特别就危机状况管理对现在学校所使用的若干风险评估工具,进行了讨论。
(1)澳大利亚规格协会与新西兰规格协会(AS/NZS),制定了用于风险背景、确认、特定、分析、评价、相应处理、监视及信息合作的一般性框架,将这个框架运用于教育领域。
(2)法国的有关学校及大学的国家监视机构,运用一般性学校安全调查及危险风险地图等若干种方法,从自然灾害到人为灾害对学校风险进行评估。
(3)韩国自2002年的邱安(音译)小学校火灾后,学校的风险评估,法律施行及安全标准问题,就成为政策上的重要课题。
虽然在部分国家的一些教育现场实施了有效的风险评估,但是在其他国家是否也适用相同的方法呢?与会者的结论是,现有的风险评估法是可以用于其他机构和国家的。但是,要确立根据共同定义的国际认可的风险评估法,必须借鉴地区或国家的背景,详细调查在现有方法中“什么是有效的?”。
2 危机管理计划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计划,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与没有,结果有很大不同。危机基本都是没有预告的突发事件,对学校环境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近年纽约发生的几件较大惨案及日本池田小学校的儿童伤害事件。
(1)在日本,发生池田小学事件后,2001年6月,文部科学省发出了包括“软件”“硬件”各方面的很多有关加强学校安全的措施。软件方面,编制了学校危机管理手册、出台了一系列的学校安全对策、制定了防止犯罪教育、地区社会项目及进行事件发生后的儿童心理关怀等工作。在硬件方面,召开了专家会议、完成了有关学校设施安全管理的调查报告书、修改了学校设施整备指针、编制了防止犯罪手册等。
(2)在纽约,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8月的大停电、2003年7月市议会的枪击事件、2003年9月的伊萨贝尔台风,这4大事件正好强调了危机管理计划的重要性,政府修改了包括城市整体灾害响应规定在内的学校紧急情况计划。
从以上报告可以得知,仅仅一个事件就可以对国家政策产生戏剧性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从其他国家的经验当中有效地学习经验教训呢?什么时候应该在建筑物内保护学生,什么时候应该让学生避难?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施学校和国家标准的计划?在安全对策中,既有强硬的东西也有宽松的东西。作为建筑师如何做才能取得“普通生活”与安全性的平衡呢?
3 基础设施方面的途径
任何学校都需要使用某种方法来决定自己的范围红线。即使是设围栏,只要不是象阻止人的就好。对于学校的建筑设计(无论建筑新旧),无论是采用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安全对策,对于各国的教育部、学校建筑师及使用该建筑物的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研讨事项。
(1)在芬兰,教育部规划与建设局为了搞清楚一个安全的学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实施了调查研究,陆续与各个利害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空间使用调查、安全调查),对学校的位置、周围环境、用地红线、总图布置、园林设计、照明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2)在希腊,学校设施机构参与有关学校安全的发起活动(包括地震时学校的安全、与其它文化应对的学校环境、艾滋病、药物、酒精等问题)。
(3)在英国,教育技能部得到内务省警察科学开发局的合作,实施了“发起学校安全活动”,通过以两个学校为对象的情况学习,对于使用访问控制系统、电视监视器及无线IC标记技术的安全对策中的犯罪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
(4)在墨西哥,教育部实施了国家灾害基金及国家灾害预防基金二个国家计划,对发生灾害时对教育设施及其里面的教职员和学生提供支援。
在会议上,学校设计的决定权与有关背景情况的若干领域,成为讨论的中心问题。在进行学校设计时,地区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体上地区社会决定着设计的前提条件。保险公司虽然在决定设计上并没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却具有法律地位,因此,保险公司在特别是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区别等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即使是决定消极设计也有提高安全性的问题,因此,在不同情况下,一些风险还会非常高,有时必须研究追加积极设计的要素及迁移。同时,OECD有提供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小册子及信息中心这种具有明确作用的服务。
4 协调的途径
在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的学校里,有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有关学校安全的协调或是总括的方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这样的方法,有学校各种领域的个人和团体参与,实施了为提
高安全性而制定的战略规划及一系列的项目计划。在这次会议上,介绍了若干项目计划。
(1)在国际犯罪防止中心(加拿大)等国际机构,都有关于风险、主要保护因素、有效的实践方法、费用效果等的研究及强化知识的工作内容。
(2)加拿大的“The Together WeLighttheWay(一起照亮道路)”项目,有效地介入了防止反社会的行动,是以学校为基础的总括性样板。该项目是防止学校中欺压行为的国家对策的一环。
(3)马来西亚教育部在2002年,为了应对学校中日益增加的威胁教书、学习的有害影响,制定了学校安全计划。
(4)受欧洲委员会援助的“VISIONARY(远见者)”项目,在网络上创建了有关学校暴力的门户网站。参加国家有丹麦、芬兰、德国、葡萄牙、英国等国家,他们都设立了各自国家版的门户网站。
(5)近年来,国际上发表了一些有关学校暴力与欺压的报告书。虽然已经有以17个欧盟国家为对象的若干研究结果、处置学校暴力的介入方法,但多数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评价。
考虑到世界各国为了学校的安全都制定了数量众多、各种各样的计划,OECD应该提供信息保管场所,使世界各国能够使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追加自己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从成功的计划中学习到所包含的有效因素(包括评价方法)。
5 教育与训练层面
学校应对危机时的能力,取决于教师和学生面对这些事件作过什么程度的准备和训练。例如,学生和教师要事先了解避难次序,必须理解如果在学校内发生火灾、欺压及学校附近有化学物质泄漏情况时,应对学校内外各种情况的方法。教师必须接受训练,使得在发生威胁学校及学生安全的事件前后及事件中,应对处置各种各样学生的行动。欧洲评议会等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对于各类风险及其预防方法、有关人员在加深责任理解的基础上的教育作用,强烈拥护所谓的“风险文化”。
(1)在澳大利亚,联邦组织的危机管理委员会与新南威尔士州教育训练局及新南威尔士州警察合作,为了保证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安全,制定、实施了包括教育训练在内的学校安全对策,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2)位于亚美尼亚埃里温的欧洲地区救助者训练中心,编制、实施了以学生、教师、学校管理教职员工与家长为对象的安全训练程序及体系资料。
(3)法国的SESAM(大规模灾害时学校的标准危机应对法),是面向校长的危机管理工具。2002年5月30日起,所有学校都必须实施安全对策计划(PPMS),因此,SESAM的作用就是该安全对策计划的范本。在法国南部的格拉斯,当地的消防局准备了“防止――最初的举动”的计划,对6000多名成人和学生进行了风险预防训练。
从该会议发表的经验看,强调了在教师资格认定前的研修及能力开发及其他教育训练计划的双方,对教师进行定期、正式训练的重要性。训练必须是具体的,直接的、实践的东西,因此必须包含各种角色与各个科目的所有内容(对于理科教师来说,在进行一般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与专业领域有关的特别训练)。
校园建筑避难空间设计研究的思路
对于人员相对集中的学校,要根据特点因地制宜设计安全应急疏散及救援空间,选择并规划应急避难用地。按城乡应急避难场地的规划原则,可选择作为应急避难场地的有公共与专业绿地、操场与体育场、广场及空地等设施。对于中小学校或高校,这样的资源并不缺乏,如何合理规划这些设施并有效布局才是关键,以下略作分析:
1 重大灾害时的危险区域
重大灾害的发生有人为和自然原因,多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及扩散事件。在确定重大灾害时,一般假设如下条件即不考虑人员的个体差异,使用群体数据:不考虑对人员的快速或慢性危害后果;不考虑灾害对环境、进而对人们带来的危害等。在发达国家,受灾区域的公众采取“就地”避难的方式已经成为重大事故应急的必经步骤如在瑞典当重复的短暂警报声响起后,该区域内的公众就会自觉迅速进入建筑物内,关闭所有的门窗和通风系统,并将收音机调至一个固定的频道来接收进一步的指示。要注意就地“避难方式只可以在应急时刻为受灾人员提供一个相对直接暴露于”“清洁”、安全环境下的“空间”。如果以地震下的化学品泄漏为例,美国国家化学研究中心认为,可用如下方式选择避难方式即泄漏的危险品的特性;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安全素质,当时当地的气象状况;应急资源及储备,供电及通信状况:允许疏散时间的长短等。对有毒气体而言,判断避难方式的指标是避难室内的危险物质临界浓度,一般对人员疏散范围边界浓度的界定,可考虑在泄漏源的上风侧按吸入反应区的毒负荷临界浓度值的10倍,下风侧按比值的20倍来计算。疏散距离分为两种: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灾害应急管理人员不得入内;下内向疏散距离是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范围即该范围内的人员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险之中,可撤离。明显发现,气象条件影响着灾害条件下的危害程度,包括风速、风向。风向决定有毒有害气云团的传播方向。一般在风速1m/s~5m/s,易使云团扩散,危害最大;风速较大,地面浓度相对要较小:湿度加大则使有毒有害气团难以扩散。
2 安全疏散设计原则
无论是地震逃生,还是地震次生火灾及校园火灾,安全疏散是第一位的,重要的是要设计好专门的设施及逃生路线。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规模、使用性质、重要性、耐火等级、校园内实验室及其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容纳人数以及火灾时人的心理状态等情况合理安排。在布置安全疏散路线时,必须充分考虑灾害条件下人们异常心理状态下的行动特点,为保证安全疏散的目的,应至少遵循如下原则:
(1)疏散路线要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2)疏散路线本身要做到步步安全,指要确保不出现“逆流”,疏散路线的终点是安全港:(3)疏散逃生路线设计要合乎人们的习惯要求,要利用明显标志引导人们走向安全路径;(4)整个逃生路线尽量不使疏散路线和扑救路线相交叉,避免相互干扰:(5)疏散走道不要布置成难以通行的“s”形或“u”形,更不要设计成有变化宽度的平面,通道上方更不要有妨碍通行的障碍物,如突然出现改变地面标高的踏步台阶都是极其危险的;(6)在各类建筑内逃生的任何部位最好要同时提供2个或以上的疏散方向,尤其要避免将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因为“口袋”形走道的弱点是只有一个疏散方向;(7)安全疏散空间设计还要确保设施本身的安全,防火、防震诸方面要强化构造做法;(8)要充分研究在人体工程学概念下的疏散人员情况及其极
限行动能力,不仅指正常人,更要使残疾人及妇女与儿童。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人在安全疏散过程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下表为美国应急管理机构调研火灾中人员逃生时的性别差异表。
日本文部科学省对校园安全规划设计上的启示
这些内容虽有明显的无障碍设计趋向,但对于校园安全设计也是有益的借鉴。
1 规划设计上的注意事项
(1)有关方面的参与、理解
在推进学校设施无障碍化的工作上,在关于设施整备的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的各个阶段,必须有学校、家庭、地区、行政(教育委员会、修缮部门、城市规划部门、财政部门及防灾部门)等的参与,进行综合讨论。
(2)设定切实的整备目标
在进行学校设施的无障碍化整备工作时,必须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设施使用者的特性、设施用途、用地环境与运营方面的支持体制等情况,设定切实而不过度的整备目标。在设定整备目标时,不论是新建建筑物还是已有建筑物,都要从各种各样的使用者都能够安全、顺利使用的通用设计观点出发,进行研究。
(3)实施无障碍化工作的事后检查
规划上很重要的一点,是针对设施使用者的需要变化和多样化,能够灵活地实施整备修改工作。设置事后实施检查的组织,定期与设施使用者交换信息,验证设施无障碍化的情况是否有利于无障碍化工作的开展。
2 方便到达建筑物的总图布置
(1)便于从外部进出建筑物的建筑物布置
在建筑物布置上,从用地红线及停车场等地方出来的建筑物布置,要明确、尽可能没有台阶。
(2)便于建筑物之间移动的建筑物布置
对于在校舍之间、校舍与室内运动场之间的移动问题,重要的是流线要短、建筑物布置尽可能使人们做平面移动。
(3)便于安全移动的用地内通路
从用地红线及停车场到建筑出入口的通路、建筑物之间的通路等用地内的通路,要在规划上将步行者与汽车的流线分离,使人们能够安全、顺畅地使用通路。
用地内的通路重要的是不能有台阶,表面要做防滑处理。当不得已必须出现高差时,应设置适当的坡道,采用高差解除机等措施。
在设坡道或台阶时,为了安全、使用方便,应在坡道或台阶的前方采取提示措施,同时考虑设置合适的坡度及扶手。
横穿通路及坡道的排水沟的盖子,应与路面持平,不得有高差,注意不能使拐杖及轮椅陷进盖子的切槽中。
为了使盲人能够从用地红线安全地到达传达室及内线对讲机等设备前,应注意设置声音或盲文的引导装置,或是导盲用的盲道。
台阶、坡道等最好使用容易辨认的、颜色及明亮度与其它部分有较大反差的材料。
(4)从建筑物到室外运动场的移动要顺畅
规划上重要的一点,是从建筑物的出入口到室外运动场的通路尽量不设高差。万不得已出现高差时,要注意设置适当的坡道或高差消除机等设备。
(5)便于使用的停车场
希望在便于到达建筑物出入口的安全位置上,确保为轮椅使用者准备的具有足够空间的停车场。3舒适便于移动的平面设计
(1)到任何地方都可以毫无阻碍地移动的平面设计
设计上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同一层应尽可能地不设高差,使人们可以平面移动。当不得已而产生高差时,重要的是设置合适的坡道或高差解除机等设备。
当几个楼层的教室都有残疾儿童学生时,必须设置电梯等升降梯设备。
(2)流线简明的平面设计
在学校的平面设计上,重要的是集中学生的所有使用空间,动线设计尽可能避免绕远,注重简洁。
流线设计要明确,不要使学生穿越有归结的空间,而应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顺畅的移动。
(3)便于认知、把握的明确的空间构成
构建明确空间重要的是,应使学生在建筑物内很容易认知、把握自己的位置,同时教职员工也可以预料学生的行动。
(4)确保便于安全移动的避难路径
在灾害时避难路径的设计上,重要的是应该尽可能地确保没有高差,同时,作为明确的流线设计,要考虑到在到达室外或是临时等待空间之前,要尽可能有个人进行避难的措施。并且,在设计上还要考虑到与学校运营方面的体制合作,使得在从临时等待空间到室外的避难及对于个人避难有困难的学生,能够安全、顺畅地实施避难计划。
在避难层以外的楼层设计多数人同时使用的设施时,应设定多条避难动线、迅速做到紧急情况下的避难是避难路径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点。避难路径的设计,最好与学生们平常使用的路径为同一路径。防火门的规格,最好能够方便轮椅使用者通过。
(5)任何人都能看懂的引导标识
引导标识应该设置在建筑物的出入口、电梯厅等动线的重要位置上,便于使用者认知,保证通行没有障碍。引导标识使用的标图符号,应该采用日本工业规格(JIS)规定的简明易懂的标图符号。
对于室外运动场、室内运动场、图书馆等学校的开放设施及作为灾害应急时的避难场所等不特定多数人使用的设施,设施名称与大小应安装在从外部容易看到的显眼位置,这有利于避难行动。
考虑到盲人与聋哑人的使用,为了有利于避难行动,避难诱导灯应与火灾自动报警器联动,并配有诱导声音、闪亮功能及紧急情况文字表示装置等。
4 安全舒适的各种房间的设计
(1)易于使用的教室
重要的是教室的墙壁和柱子应做倒角,同时尽可能做到没有突出物和障碍物,空间没有锐利的凹凸,确保学生的各种活动具有足够的安全。
应采用具有适当吸音功能的吊顶和墙壁材料。特别是对于需要一定寂静的空间,适当的隔音性装修很重要。
考虑到安全性和舒适性,采用具有适度弹力性和手感柔软、温暖的材料是较为有效的做法。
考虑到残疾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室内的空间布置要确保能够恰当地布置教材及教具,根据障碍情况布置专用的学习角落。
(2)便于移动的室内通路
室内通路设计,重要的是尽可能地避免高差,没有突出物和障碍物,做出安全、易懂的动线设计。当不得已而出现高差时,应设置适当的坡度或采用坡度解除机等装置。
室内通路重要的一点是确保可以安全、顺畅使用的宽度。
坡道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轮椅使用者,还要方便各种各样的人能够安全使用,因此,设置适当的坡度和扶手成为至关重要的考虑。
为了使人们能够清晰地辨认地面与墙壁的交界线,最好地面与墙壁的装修材料在颜色与明亮度上要有较大的差别,使用不同材质的材料。
考虑到轮椅使用者,应根据需要在通路的墙壁上设置轮椅脚挡。
考虑到残疾学生使用,应根据需要,
在通路上设置使用防滑材质的扶手。
当在通路内设置休息空间时,在设置座椅的同时,还要考虑轮椅使用者的空间。
(3)可以顺畅使用的楼梯
楼梯要确保具有可以安全、顺畅使用的宽度及坡度,同时注意表面要做防滑处理。
为了便于识别楼梯踏步的上端和下端,应采用不同的颜色和明亮度。
主要楼梯,不论是单跑楼梯还是折返楼梯,踏步面及踏步竖板的尺寸要一定。
踏步口设计要易于识别,不容易发生绊倒。
扶手对于盲人来说是有效的诱导标识,应注意扶手设置的位置,扶手设置要连续。
考虑到盲人的使用,在楼梯的扶手上应该用盲文表示出层数。
(4)便于使用的电梯
为了便于残疾学生的使用,电梯应设置在主要路径上,并且设置适当的引导标识。
电梯的开间、轿厢的形状、大小、操作盘的位置及扶手的设置等,应考虑残疾学生的使用。
电梯乘降厅应确保前面的空间可以满足轮椅使用者旋转的需要。并且,电梯的设置最好能够满足轮椅使用者直接进入电梯、或是退出电梯。
为了使残疾学生在休息时间内可以顺畅地移动,最好在主要场所都设置有电梯。
电梯轿厢及升降路出入口的门,最好安装玻璃窗,以便可以了解轿厢内的情况。
考虑到盲人的使用,电梯升降厅的按钮及轿厢内的操作盘上,应该有盲文的表示。
考虑到聋哑人的使用,应该有视觉信息来表示紧急情况时的响应、过负荷蜂鸣器等的音响信息。
(5)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厕所
厕所设计上要考虑到残疾学生的使用,应该设置轮椅使用者的厕位。
对于设有轮椅使用者厕位的厕所,厕所与厕位的出入口及通路,应确保轮椅使用者可以通行的宽度。
地面应采用防滑处理,厕所、厕位的出入口及通路,不得有高差。同时在安装有门的场合,应采用可以顺畅使用的设计。
至少1个以上的小便器采用置地式或是低唇壁挂式,并设置扶手。
为了便于残疾学生在休息时间内在教室之间移动,最好在各层都设置轮椅使用者的厕位。
关于多功能厕位,最好与多功能厕位以外的厕所一体设计,或是设置在其附近适当的位置。
在轮椅使用者厕位与多功能厕位里,最好设置紧急情况通报按钮。
至少1个以上洗面台的高度要能方便座位使用,水龙头的设置要便于使用,最好采取措施确保坐轮椅人的双腿可以进入洗面台底下的空间。
考虑盲人的使用,冲洗按钮、纸架的设置最好统一。
考虑到盲人的使用,引导指南板上应该用盲文表示厕所的位置及男女之别。
考虑到盲人及聋哑人的使用,应在厕位的门上采用方便易懂的设置,表示出是否在使用中。
(6)便于出入的教室等处的出入口
出入口不得设置妨碍轮椅使用者通过的高差,要确保可以通过的宽度,保证安全顺畅的使用。当不得已而产生高差时,要设置适当的坡道等措施。
出入口的门要采用易于开闭的形式。
要确保轮椅使用者开闭门或出入的必要空间。
出入口门的玻璃等要考虑防止冲撞时事故的发生。
考虑到盲人的使用,要用盲文或浮雕文字进行表示。
(7)便于出入建筑物的升降口与出入口
为了便于出入建筑物,设计上应在便于认知的位置上布置升降口、出入口及传达室。同时从经营方面的支持等观点出发,设计上还应考虑职员室和办公室等的布置。
升降口及出入口的地面都要做防滑处理,不得设置妨碍轮椅使用者通过的高差,要确保通过的宽度,保证安全顺畅地通过。当不得已产生高差时,要采用适当的坡道或是设置高差消除机等措施。
在出入口的前后,要确保轮椅使用者可以转换方向的空间。
升降口及出入口的门,要采用易于开闭的形式。并最好根据需要,设置自动门。
升降口及出入口门的玻璃等,要考虑防止冲撞时事故的发生。
传达室的位置,在设计上要考虑向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信息与支持这些运营体制上的需要。
最好在出入口附近设置问询台、内部对讲机等引导设备。此时,采用盲道和声音等方式,有利于将盲人诱导到引导设备前。
考虑到盲人与聋哑人的使用,有效手段是采用盲文、声音及文字恰当地表示建筑物和设施的信息介绍。
考虑到需要车接车送学生的需要,车廊上应设置屋盖。
(8)易于操作的建筑设备
建筑设备应便于操作,简单易懂。
开关、插座、洗手间等的设备,较大的东西应设置在易于使用的位置。
广播、音响等设备的布置,要考虑能够听清楚。同时考虑到聋哑人的需要,在广播音响设备的旁边,应设置提供文字信息的光电显示板等装置。
考虑到设施使用者的特性、设施用途及用地条件等情况,设置有利于聋哑人使用的移动式或是固定式磁圈。
(9)便于使用的家具
黑板、桌椅、各种架子等的家具,要考虑使用者的身体情况来设置。
最好采用可以调节高度的黑板及桌椅。
盲人所使用的桌子要能做倾斜调整,以使盲人能采用舒适的姿势进行阅读,桌面的大小要能满足使用盲文机器、教材扩大机等设备的需要,家具的布置要考虑残疾特性。
(10)适当的照明设备
照明设备的选择,要考虑设施使用者的特性、设施用途、用地环境及照明用途等条件,选择清晰、无眩光、优质光源的照明设备。同时适当的照度、照明灯具的位置设计也很重要。
(11)明确的色彩设计
色彩设计要能通过色彩组合,替代区域表示、诱导方向表示及标识等作用,因此在考虑不同色彩和明亮度的同时,还要从视觉层面和心理层面进行充分的效果研究和设计。
学校的安全设计要点
1 基本事项
(1)安全性
①作为幼儿儿童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不仅要度过1天中的大半时光,而且还要考虑学校开放时及在灾害等情况紧急时,大多数地区居民的使用。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上必须要确保充分的安全性。
②结构上的设计目标是使建筑物在大地震后,结构体不必经过较大的修复就可以使用。为了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还要确保功能,设计时要增加设计用地震力,对于外力的耐力计算要留有余力,使结构具有充分的安全。
③学校为了能够应对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形态,所以学校空间都具有固定的空间构筑,重要的是规划、设计具有足够安全的建筑结构。
④对于必要的空间和设备的改造,结构设计上要确保留有充分的余量。
(2)耐久性
①设计上要能够确保具有足够长年使用的耐久性。
②对于气候条件和地理特性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设计上要确保具有足
够的耐久性。
③为了应对将来地区设施功能的变化,在提高结构体本身耐久性的同时,内部分区和装修等部分为了适应将来的改动和变更,在设计上最好与结构体分离,使建筑物具有可以长期有效使用的适当的耐久性。
2 上部结构
(1)建筑形状
①为了防止建筑物产生形变、扭曲、力的集中等情况,应该采用均衡的结构形状。
②设计上要留意结构的均衡、将来房间的功能及设备的变更等情况,设定适当的层高及柱距。
③当建筑的结构是由几个不同类型的结构组合而成或是不规则及建筑物为细长形状时,结构设计上应当进行适当分割,避免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产生不均衡的力。
(2)对垂直力的设计
①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建筑物自重及活荷载,要适当计算加在该建筑物上的垂直力后,进行设计。
②设定恰当的结构形式,根据结构形式,确保构件的必要剖面。
③为了防止产生扭转、震动等情况,要恰当设置横向的架设材料及建筑面积,确保必要的构件剖面。
(3)对于地震、风荷载的设计
①要留意地基条件与建筑形状等情况,设计时要恰当计算地震、风力等加在该建筑物上的水平力。
②设定恰当的结构形式,避免产生影响结构的形变,扭曲、力的集中等情况,应当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别,在各个楼层的各个方向平衡布置结构要素。
③在设置二次墙的场合,设计上要充分留意它们对于安装柱、梁等刚性的影响,避免产生剪切破坏等情况。
④当采用鸡腿式样或是室内运动场与校舍重合时,设计上该层的水平刚性不能与上下层有显著的不同。
⑤在各层的各个方向都应该布置足够的抗震墙。当不能设有足够的抗震墙时,最好在框架设计上使其具有充分的余力。
⑥当在建筑物的顶层安装有荷重较大的设备时,要充分研究建筑物的震动性能。
⑦钢结构及木结构建筑物的设计,要注意避免发生较大的变形。对于钢结构的柱子、梁端部(柱脚部分、梁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的结合部)及斜撑结合部的设计,要确保结构体具有足够的韧性。
⑧在不得已而采取高层设计时,要充分注意风力等造成的振动及结构体的变形。
(4)对于积雪的设计
①要恰当地计算加在该建筑物上的积雪荷载,进行设计。
②大跨度的构筑物,要充分考虑屋顶的形状,设定积雪荷载。特别是当预计到屋面积雪分布显著不均衡时,要充分研究其所造成的影响。
③在多雪地区,要采取措施控制落在屋面的积雪,特别注意屋面的积雪荷载设定。
(5)其他
①建筑物突出部分的设计,要确保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设施老化后发生坠落事故。同时设计上要确保必要的抗震、抗风,抗寒等性能。
②当屋面面积较大时,各个部分的构件要使用具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各个部分的构件连接要确保严丝合缝。
3 基础
(1)共同事项
①要适当设定直接基础中的板式基础形式或桩基础中的打桩施工法及桩的种类。
②采用整体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其基础形式应采用一个种类,由质量良好且同样的地基支持。
③要充分留意施工对周围的影响,计划恰当的基础施工方法。
(2)对垂直力的设计
①采用直接基础时,要根据支持地基的土质、地耐力等情况,确保足够的接地面积,恰当地设计剖面形状。
②采用桩基础时,要根据中间层的土质、支持层的地耐力等情况,设定适当的支持方式,恰当地设计桩的种类、剖面形状。
③在地基下沉地区或有其可能性的地区采用桩基础时,应根据需要进行负摩擦力的研究。
(3)对水平力的设计
①在采用直接基础时,要注意雨水的冲刷,寒冷地带的上冻等情况,考虑到对于水平力的抵抗,应当设置恰当的基础埋深。
②采用桩基础时,应根据需要检查桩基对于所承担的水平力的安全性。
③采用桩基础时,应确保底板与桩头结合部具有必要的强度,使地震作用在建筑物上的水平力能够确实传到地基上。
4 推进已有设施的抗震工作
(1)优先的抗震对策
为了防止地震发生时学生受到伤害,要在确实把握每所学校设施的抗震性能的基础上,考虑到该地区预测地震动力的大小,从有可能倒塌或有大破坏危险度的建筑设施开始,进行优先修改与实施抗震加固等工程。
(2)制定推进抗震工作计划
①地方公共团体的设置者,在制定推进抗震计划的时候,应该设置由有关行政人员、学校人员、有经验者组成的研讨委员会。
②在制定抗震推进计划时,要设定一定的时间、具体的目标。设定年度计划,努力落实抗震工作,以实现所制定的目标。
③在选择具体的抗震加固方法时,要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施工方法和工程单价,努力制定合理的抗震推进计划。
④公共地方团体的设置者,对于所管辖的学校设施的抗震诊断结果及抗震推进计划的内容,除了要向学校的有关方面公布外,还要就抗震事业的紧急度,与学校达到广泛的一致意向。
(3)非结构构件的抗震对策
对于室内运动场及校舍的吊顶材料、体育器具、照明器具、电气机械设备及家具等非结构构件等,要尽早进行抗震检查,采取充分的抗震对策,防止发生破损、坠落引发的危险。
(4)提高质量
在推进已有设施抗震工作的时候,要对于多种学习形态的应对措施,整治信息环境,建设宽松、舒适的学校设施等一系列为提高学校设施质量的课题,进行充分研究。
5 其他
(1)建筑物附属设施
①在设计塔楼、高架水箱、室外突出的烟囱等建筑物的附属设施时,其设计裂度的设定,要大大高于建筑物的设定。
②与建筑物连接部分的设计,应确保足够的强度。
③在设置建筑物的室外避难楼梯时,应确保其与基础、建筑物结合部分的足够耐力。
(2)连廊
①设置连廊时,应确保基础、框架等各个部分的构件及结合部的足够耐力。
②连廊与校舍、室内运动场等结合部位的设计,要注意结构上的分离,以确保地震时不受到破坏。
(3)室外设施
①在设置围栏、大型杆柱等设施时,要设定恰当的基础埋深,确保基础、支柱等的各个构件、结合部位具有足够的耐力。
②在设置门柱、塑像、石碑等设施时,要设定恰当的基础埋深,确保基础、台座等的各个构件、结合部位具有足够的耐力。
③对于小规模的砖混结构建筑物,应设置恰当的基础埋深,注意配筋及设置扶壁,确保基础、墙体等的各个构件及结合部位具有足够的耐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0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