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有了规范可依。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资产重要组成部分,新规范将其纳入资产控制中。目前,虽然很多事业单位根据新规范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内控管理,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固定资产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单位运转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后续配套指引的实施,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数量多、范围广,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较晚,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合理配置使用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资产流失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一些事业单位未设置资产管理部门,由财务部门或办公室对固定资产兼管,由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分散,呈现多头管理,几个部门分别承担固定资产管理的某环节,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机制,职责划分不明,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或虽设置资产管理部门,但由于人员配置不足和缺乏资产管理知识,不太了解固定资产属性和局限于时间精力,无法做到对固定资产有效管理。这些都会影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甚至出现浪费、流失等现象。
2.缺乏固定资产内控意识。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单位领导往往倾向于货币资金管理,忽略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没有将单位的成本核算纳入职责范围,认为做好公共事业管理即可。
(二)业务流程不完善
1.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不规范。部分事业单位编制固定资产预算采用各部门编制,汇总到各归口管理部门后交财务部门简单汇总,在不超过上年预算数时直接编入年度部门预算中。各部门编制预算时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固定资产购置计划,而没有从单位固定资产现有存量、业务需求和长远发展考虑,导致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情况,出现重复购置或闲置现象,造成资源浪费。
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很多事业单位并未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采购、领用、保管、盘点、清查和会计核算没有程序化。事业单位由于机构划分、由以前手工账导入系统数据差错、新购资产未及时入账、人员有限未按期盘点,清查落实不力等原因,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现象。
3.固定资产处置不够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减少一般是资产转移、出售或报废处理等,实际工作中,转移手续的缺失如主管部门直接调用下级单位资产而未经财务手续、已达报废条件未及时报废、毁损或盘亏的资产仍在账上等导致账实不符,虚增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处置流程不规范、手续不健全,未采用合理处置方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1.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评价体系。虽然事業单位在新规范和财政部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等文件指导下,建立了内控手册,但内控手册只是照搬大框架,流于形式,缺乏针对自身单位实际情况的实质内容,不能作为内控评价的可靠依据。固定资产作为资产控制的一部分简单提及,多是概括性的,并不能对固定资产管理效果进行监督,无法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有效反馈。
2.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审计。一些事业单位未设立专门的内审部门或虽设立内审部门但人员编制有限,内审人员主要负责实施对单位内部财务核算、投资项目、专项资金和领导经济责任履职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审计,很少花时间精力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专门审计。
二、内部控制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优化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环境
1.优化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事业单位应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理念,优化单位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比如纪检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通过职责权限的明确划分提高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环境。为了实现采购、验收、维修保养、清查、处置等流程进行闭合式管理,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配备足够的具有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定期培训与交流。
2.提高固定资产内控意识。在单位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单位领导正确认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做好带头作用,以身作则,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及人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关责任人员。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
1.加强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单位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各部门根据自身需求,遵循厉行节约原则编制,资产管理部门在遵循财政部发布《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及所在省、市通用办公设备和家具配置标准等相关文件精神前提下,通过对单位固定资产现有存量、资产使用状况、业务需求和长远发展统筹考虑,先将闲置资产通过调整部门充分利用,再汇总部门预算编制和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年度部门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编制意见,按程序上报单位办公会审议,使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2.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定切合单位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绘制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图。按照预算编制进行固定资产购置,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采用集中采购、目录外金额达到分散采购限额标准或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上分别采用分散采购或公开招标。验收时严格按照购置要求核查,由资产管理人员会用相关部门人员或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合格单。对于入库、领用、维修保管等管理,资产管理人员要将自身建立的固定资产台账和行政事业单位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对每项资产按照卡片做详细登记,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管理和有效监控,对其性能、完好程度、维修保管情况也要进行追踪记录。除按要求完成上级部门组织的资产清查外,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并有效执行,通过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及相关人员实地盘点,摸清家底,根据盘点情况与固定资产台账和管理信息系统核对和更新,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3.规范固定资产处置。事业单位应制定固定资产处置程序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因机构改革、资产配置等资产转移毁损报损,到达报废年限报废等,应分类别、按规定程序上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或备案,对于有残值的,经比选确定固定资产残值评定公司评估残值后处置,残值上缴财政库,并做好实物和财务账核销工作。
(三)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1.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评价体系。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下单位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是否得以有效实施,应该结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建立相应固定资产管理内控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自我评价,并把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与年底绩效发放、干部考核、追责问责结合起来,使内部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得到有效反馈,对实施效果进行监督。
2.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审计。事业单位应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在人才选拔上,招聘精通固定资产审计、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过硬的审计人员,每年组织固定资产专门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和建议,上报单位办公会审议,促进事业单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改进各环节控制方法,提高固定资产控制行为有效性,保障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现阶段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通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从而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升其使用效率,提高事业单位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参考文献:
[1]黄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 (27): 43-44.
[2]许环.优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财经界,2016 (18): 113-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0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