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现科学化与精细化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范畴较广,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费用管理、财务内控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审计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这些管理类别无法严格划分界限,在内容上是交叉互补的。本文主要通过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研经费与固定资产两个方面进行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的探究,从问题出发研究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一、科研经费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
  (一)科研项目经费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1]不健全,缺乏明确的研发、管理及财务的责权划分制度,经费使用审批流程制度不完善,缺少对结余经费的细化规定等。二是科研经费管理粗放,预算管控作用不强。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岗位人员配备不足,该岗位人员需要处理大量的报账及财务审计业务,工作内容非常繁琐。加上财务人员本身对科研项目的具体执行情况不够了解,无法对各项报账单据的具体内容进行监督核查,经费支出的合理性无法得到保障。大多数经费管理人员仅结合预算金额实施粗放管理,对经费使用具体内容控制力度不够。三是项目与经费管理分离,预算与决算存在差异,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管理主要由单位的科研处或课题组负责,工作主要包括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考评以及结题等多个环节,而各个环节都会伴随着项目经费的使用支出。但是目前项目经费管理是由单位的计财处负责,两个部门在项目经费管理上缺乏足够的沟通协作,导致项目经费信息不对称,项目进度与经费使用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同时,由于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力度不强,预算计划与实际的经费开支存在较大偏差,导致预算与决算不一致[2]、经费管理成效不高。四是项目成本不真实、不完整。科研项目成本一般包括人力成本、设备使用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实验材料成本等,目前,科研单位在管理项目成本时存在成本类别划分不清晰、成本归集与分配不科学、不同项目之间成本费用支出混乱、交叉现象严重,导致科研项目成本信息失真,难以实现精准、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
  (二)科研经费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的优化建议
  首先,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对目前的制度管理条例进行完善和细化,保障制度条例的全面性、可操作性,如制定间接经费管理制度、研发结余经费管理制度、经费预算调整制度、经费审批流程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内容要结合单位实际的经费使用特点制定制度的管理目标以及标准化管理程序。其次,细化预算执行流程,强化预算管控约束。事业单位要科学的设置科研经费核算项目,在核算软件中限制经费支出范围及比例;要细化预算科目内容以及预算执行控制流程,在预算计划书中详细列支各预算科目如设备使用费用、测试材料费用等的明细内容,实现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控制。同时严格规定预算的使用范围、相关标准以及报销流程,如审核设备费用时要有完整的审批文件、采购合同以及验收入库手续文件或者租赁条约,相关费用凭证等。然后是促进项目与经费管理的融合,降低预算、决算差异,结合《国务院关于改进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将项目的执行流程同经费管理流程紧密结合,统一经费使用与项目的实施进度,减少执行差异。同时加强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内容的学习,要求其深入了解科研资金使用规律、科研项目人员构成、进程安排、实现预算开支的内容同各个科研项目环节的衔接,结合科研项目人员编制的项目预算对经费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管;最后,重视科研成本管理,细化核算、科学分摊。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建立成本绩效考核机制,提高项目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运用多元化的成本管理方法如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为成本和精细化提供借鉴的依据及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要合理区分科研费用、管理费用、人工费用等费用类别,按照科学的分摊比例进行成本分配,保障成本的真实性、可靠性。
  二、固定资产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
  (一)固定资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结合目前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来看,固定资产尤其是大型的科学仪器设备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现象,使用效率相对低下。主要表现在某些学科在建设时没有结合客观实际需要购置大量的使用频率并不高的仪器设备,导致仪器购置后仅使用几次后就被闲置,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在申报项目时为了达标升级购置一些可能并不需要的仪器设备,由于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因此一些设备采购人员对此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采购环节消耗了大量不必要的成本资金。其次,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资产价值较高,并且大多设备技术含量高、管理难度更大。但是事业单位并未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制度管理体系,相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设备仪器等的管理条例较为分散,缺乏统筹规划,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制度管理条例比较笼统,对实际管理工作的指导性不强。然后,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手段落后,管理模式粗放,一些科研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信息化程度不高,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信息记录的形式管理固定资产。这种方式下无法实现固定资产使用的快速跟踪记录,使用及管理责任难以落实,相应的管理流程也较为繁琐,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难度较大。最后,由于并未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相关仪器设备主要由一些项目或者科室负责人进行管理,其资产管理水平不高。加上又缺乏相应的资产使用考核机制,导致资产管理较为混乱。单位管理人员也无法准确详细的掌握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不利于其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
  (二)固定资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优化建议
  首先,随着国家关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共享的相关法规条例的颁布,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固定資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也成为了科研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国家积极倡导科研事业单位加大仪器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服务和共享力度的大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一定要抓住政策改革机遇,通过搭建资产共享信息化管理平台,进一步强化科研事业单位的财政性创新收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有效地解决一些科研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其次,科研事业单位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如健全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定期盘点单位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促进资产共享;严格审批科研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申请使用,制定明确的授权审批制度,降低资产使用的随意性;完善资产清查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提升资产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最后,在固定资产管理与维护环节,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中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占比较多,要求其维护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设备管理能力及水平,熟悉相关仪器的操作及使用,从而才能保障仪器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其资产管理水平,优化资产配置,科学的调剂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精细化资产管理流程,从固定资产购买使用到维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管理体系,强化各个环节的流程监管,详细记录资产使用数据,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并将资产管理的责任单位领导人员的绩效挂钩,促进其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两个方面论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及科学化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科研单位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保障科研事业单位有序、高效的开展科研活动,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殷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趋势分析[J].纳税,2018 (02):101.
  [2]刘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研究[J].会计师,2017 (11):3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13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