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真入教中“双导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真实项目体验式教学的营销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GXGZJG2017B139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经济市场中各类产业的转型发展,我国社会对综合型职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引真入教中“双导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意义进行了阐述;其后,围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科学完善培养机制、切实满足实施需求三个方面,重点提出了引真入教中“双导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双导师”队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出现了“两极化”的负面情况,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偏误问题,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另一部分高校则正相反,其过分强调实践教学的总要性,疏于注重学生知识储备、理论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面对生产技术问题经常无从下手。为了解决此类负面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双导师”队伍的建设策略进行讨论研究。
  一、引真入教中“双导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大部门职业高校开設了市场营销专业,已解决经济市场发展中日益膨胀的专业人才需求。但从实际来看,多数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故而纷纷转向其他非专业工作的行业领域当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内接受的知识教育缺乏全面性,导致学生很难快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技能,故而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做好“双导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营销理论、掌握营销技巧的同时,更加近距离、长时间地接触岗位实践、掌握市场动态,从而顺利搭建起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人才桥梁,提高市场营销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引真入教中“双导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建议
  (一)建立健全“双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制度
  在引真入教的背景下,高校主要通过兼职、外聘等方式实现“双导师”队伍的建设。与此同时,“双导师”队伍建设也势必对学校现有的人事结构、管理体系产生影响。因此,高校要想切实发挥出“双导师”队伍的最大化价值,并保证引真入教的持续性与发展性,就必须要加快完成人事制度的优化改革,将全职教师、兼职教师纳入到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当中。具体来讲:为了保证引真入教的整体质量,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实践教学条件,高校在“制定计划—人员招聘—人员甄选—人员聘用”的一体化基本流程当中,应着重建立教师人才的准入制度。据此,高校可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实用性原则。在“双导师”建设的计划初期,高校就要明确招聘教师的目的和方向。例如,在围绕“消费者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的效用”“广西农产品品牌创新”等课题要素招聘教师时,应着重关注教师在农产品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经验、业绩成就、研究成果,以确保教师的知识储备、技术能力与教学任务相适应,与学生需求相匹配。
  第二,精干性原则。在制定招聘计划、开展招聘工作的过程当中,高校应做好聘用兼职教师的数量控制,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教师结构的精简化,以免埋下不必要的人事管理风险。
  第三,稳定性原则。在外部教师人才的招聘过程当中,高校还应根据教学工作的学时设置与课程安排,对教师的兼职稳定性做出要求,并尽量落实到招聘合同当中。这样一来,既有助于兼职教师教学素养、专业能力的稳定发展,也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免因人员变动频繁而对高校的整体发展产生阻碍。
  此外,在招聘到兼职的教师人员后,为了保证留住人才、发展人才,高校还应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制度,以便促进兼职教师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创新意识。例如,高校可从薪资福利的角度入手,在保证兼职教师与全职教师享受相同假期待遇、薪资标准的前提下,围绕备课、教学、产权使用、生活补贴等方面设置出合理的报酬津贴,为兼职教师提供出相对优厚的经济支持。再如,高校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积极帮助兼职教师协调主职工作与兼职工作之间的冲突问题,为兼职教师提供出参与学校建设、评选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从而提升兼职教师对高校的信任感与归属感。
  (二)科学完善“双导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机制
  通过建设“双导师”的教育队伍,可有效达成资源互补,实现引真入教的高水平实施。但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双导师”队伍中两方人员的缺陷问题。学校原有的教师人员多由毕业学生人才直接转型完成,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实践素养。与之相反,兼职教师虽保有长时间的企业工作经验,且对行业市场、社会动态的掌握程度较高,但缺乏专业性的教学素养与培养理念。在此问题背景下,若高校采取“一劳永逸”的建设方式,并未做好两方人员的教育培养,将很难促成两方人员的工作配合,最终降低“双导师”队伍的应用价值。基于此,高校应针对原有教师与兼职教师的缺陷特点,建立起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培养机制。
  第一,以原有教师为对象的教育培养。首先,高校为教师布置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如走访市场消费者、制作线上市场调查问卷、采访广西地区农产品营销人员等,从而使教师通过各类营销信息的采集、分析与总结,明确到“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市场消费者对产品、市场的感知取向,了解市场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从而将此类经验代入到学生培养与教学合作当中,提升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其次,高校可基于引真入教的校企合作模式,与相关企业共同构建出双向化的人员交流。这样一来,教师便可定期进入到企业生产营销的实际岗位环境当中,对相关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宣传方式、营销流程、工作标准、客户反馈进行全方位学习,进而实现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意识之间的密切衔接。
  第二,以兼职教师为对象的教育培养。首先,面对兼职教师在教学能力、理论知识方面的储备薄弱性问题,高校可定期组织兼职教师开展专项教育培训活动,邀请优秀教师、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市场营销理论等学科内容进行讲解普及,以便促进兼职教师由岗位工作向学校教育的定位转变;其次,高校可鼓励兼职教师在非工作时间进行课堂旁听,引导兼职教师感受优质课堂氛围、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最后,高校还可定期举办教育成果分享会,鼓励两方教师人员对阶段性工作中的新发现、新体会进行交流分享,从而在增进两方人员合作联结的同时,为兼职教师提供出更加丰富全面的资源支持。   (三)切实满足“双导师”队伍的建设实施需求
  “双导师”队伍的建设与应用,需要庞大的社会资源作为支持。一方面,高校只有实现招聘工作在宣传力度、涉及范围等方面的最大化,才能获取到最高质量的兼职教师人才。另一方面,“双导师”队伍在建设之后,还需要高水平的实践场地、设备设施、技术资源作为基础,才能为学生构建出引真入教的市场营销学习环境。因此,高校还需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单位达成合作,以便充分满足“双导师”队伍的建设实施需求。例如,在高校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消费者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的效用”这一课题开展“双导师”队伍建设时,当地政府应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如颁布《营销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实施条例》、发放兼职教师政府补助等,以此在降低高校经济压力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教师人才加入到应聘行列当中。同时,当地大型农产品生产企业也应从自身人事结构的角度出发,做好市场营销人才的内部选拔,进而实现高质量企业人才向高校领域的输送,为高校“双导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此外,高校还需要保证建设工作的主动性,积极配合政府、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型的试点建设工作,从而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引真入教的校企合作当中,在强化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產能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专兼结合的“双导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实现职业高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相互平衡,为学生提供出最佳的人才培养条件。在建设过程中,高校既要结合自身课程的实际需求,做好教师的聘用与培养,还应积极获取企业、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以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实现,促成引真入教的高质落实。
  参考文献:
  [1]马骋.校企合作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究[J].中国市场,2019(30):127-128.
  [2]余中东,曾彩泳.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化策略[J].营销界,2019(25):273-274.
  [3]张晖,王水清.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J].科技视界,2017(09):69.
  作者简介:李婷(1984-),女,壮族,广西省柳州市人,广西大学,2012级工商管理,硕士,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46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