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应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开发,是我国事业单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科研单位的研究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在新时期,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事业单位要明确功能定位,重视管理方式创新,以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全面预算管理是单位强化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科研单位重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立足于单位前沿科研目标,对单位的财务以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集中单位优势资源发挥核心技术,能够促使科研单位实现既定科研战略目标。科研单位属于事业型单位,其运营活动由国家财政拨款支持,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单位可以科学、准确的预测科研活动的现金流动情况,掌握科研项目的实施进度,从而确保单位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科研成本,以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同时保证国有资产完整性和安全性。全面预算管理具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够为单位战略执行指明方向,规范单位的业务流程,强化预算全过程控制。下文就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应对
一、科研事业全面预算管理简述
科研单位是开展科研项目的主力军,对于推动我国的科技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所述科研单位主要负责开展空间科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创新性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为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引领空间科学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因此加强内部全面预算管理尤为重要。科研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做到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跟踪,以真正发挥预算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为单位科研工作开展提供财务支持;然而由于科研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科研项目的开展具有不确定性、复杂度高、风险大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难度,因此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管控、预算评价等方面应更加重视。
二、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
科研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以后,可以建立专门临时的预算管理部门,协调预算申报中财务、资产、人事、采购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岗位权限、权责细化,从而确保各环节预算指标有效落实,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组织机构进行优化,提升预算执行水平。
(二)有利于提升单位战略管理能力
科研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单位的战略目标具体化,经费支出计划在时间上细化,为单位具体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标准,促使战略目标实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将科研单位的业务开展与财务活动联系起来,以实现从战略层面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管控,通过预算将战略目标量化、指标化、系统化,以做到预算执行全过程资金使用的高效性、规范性,从而提升单位战略管理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单位的监督与考核体系,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单位整体科研效益(目标)与科研人员的科研任务实施效果相挂钩,将单位利益与科研人员个人利益相连接,通过对科研人员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促使员工价值最大化发挥,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单位整体科研目标的实现;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预算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不断优化,提升预算绩效考评质量。
(四)有利于优化单位资源配置,提升风险规避能力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降低单位运营成本,预算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各部门资源的合理调配,优化资源配置结构,这能够避免资源浪费情况,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通过预算可以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同时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能够发现与预算编制计划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出预算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降低单位运营风险和经济损失。
三、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全员参与,这就要求科研单位全体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然而部分科研单位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存在重科研轻管理的认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尚未全面树立,由此导致在单位科研资金管理过程中缺乏预算意识,要么不知如何花钱,要么年底突击花钱,这使得单位的预算管理趋于形式化,未發挥真正的分析、预测、筹划作用[1]。此外,由于科研单位部分人员对于预算管理岗的职责缺乏准确认识,故而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务,忽视其他部门的作用,由此导致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配合度不高,不提供准确完善的预算数据信息,造成预算信息失真,从而降低单位整体预算管控效果,而实际上科研人员是预算管理中最核心的执行人,财务部门、资产部门、科技部门定位都是服务部门的角色。
(二)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不足
科研事业单位制定预算编制,关键在于要保证与单位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如此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效用,为预算执行提供标准和依据。然当前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编制时,缺乏长远战略认识,重视短期利益,虽然现在很多预算编制系统已经由过去编制一年预算升级为编制三年预算,但各个项目的执行人往往对单位的长期发展缺乏考量,这使得单位预算编制无法与战略目标定位相协调,使得预算编制的作用大打折扣;同时,部分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的严谨性不足,准确性不高,不注重以收支变化,由此使得预算的可操作性较低[2]。往往预算批复下达后,多次调整预算,此外,预算编制过程中,编制方法的选择也较为重要,科研单位选择较多的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后者相对更加科学、准确,但是部分单位仍沿用增量预算,降低预算编制科学性,能沿用增量预算往往是一些重大工程延续项目,以前申请下来有全面充分的资料,但经过一年甚至三年以后,还考虑沿用增量预算方法确实是该考虑的问题。 (三)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预算管理的直接统筹管理机构是预算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主要负责单位整体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协调和开展,然而当前部分科研单位未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者直接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管理的相关事宜,而财务部门的工作重点在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由此大大降低了预算管理的职能效用,预算管理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除此之外,在开展全面预编制工作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协调沟通,但是由于单位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权限不明,因而使得各部门的配合度不高,降低预算编制效率。
四、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全员預算管理意识,培养综合型预算管理人才
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全员树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观念,提升预算管理意识,重视注重培养综合型预算管理人才,为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切实落实提供人才支持,尤其是科研单位的管理层,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承担自身预算相关职责[3]。首先,营造良好的预算管控环境,科研事业单位应重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工作,使单位全员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明确单位整体利益与部门、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体悟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开展科研项目的重要价值,以及预算对于单位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的管控作用;单位工作人员只有深刻认识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推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并将预算执行情况与本人的工资绩效挂钩,对于预算执行达标的实施奖励,处罚预算执行不利的相关个人,如此才能确保每个人在预算工作中积极配合沟通,保证单位科研目标的高效落实。其次,科研单位应重视培养综合型预算管控人才,全面预算管理对科研单位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预算管理人员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还要具备经济意识,如此才能确保预算管控职能的有效发挥。科研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活动,对全面预算管理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定向指导,培训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重视预算法规、财务法规的普及,提升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同时注重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知识的宣讲,如预算业务工作规范,预算编制、执行注意事项等,提升预算人员的专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加强ARP系统、ERP系统、UC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的实操指导,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多部门协作,因此要求预算人员掌握多项技能,了解各部门工作流程,只有如此,才能更高效率的开展全面预算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科研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应重视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当前部分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多由财务部门执行,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算管理的实施效率[4]。首先,科研单位内部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单位预算管理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单位预算管理的全部事宜,主要包括考评单位的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情况,审议预算执行结果、预算报告,批复重大预算调整、制定预算奖惩方案等。其次,为了辅助预算管理委员会处理好全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应另设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其成员可以从财务部、计划部选择,该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预算管理过程中各方的关系,具体事宜为负责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汇总、预算的报送等,同时还需处理预算预算以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预算调整的方案进行拟定,预算执行命令的下达以及监督预算执行过程等。科研单位强化全面预算管理,需要重视设立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以确保预算目标下达-预算编制-预算汇总审批-预算执行-预算分析调整-预算考核评价全过程有序推进,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率。
(三)重视科学的开展预算编制
1.重视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
预算编制是预算目标下达后的第一步,对于预算执行有重要因素,因此重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较为重要。首先,科研单位在预算编制时,应重视对基期预算执行情况深入了解,并重视分析计划期的各种可变因素;同时根据单位的发展情况、发展计划、充分评估年度资金供给情况,做好年度经费收支的预计和分析,为制定科学全面的预算编制计划奠定基础;其次,重视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科研单位可以根据科研项目选择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以及零基预算,但是每种预算编制方法各有优缺点,而中央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因此单位在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需要根据客观条件以及编制需求选择最佳的编制方法,为单位科学的进行资源配置,保证预算执行提供保障。
2.规范预算编制流程,注重“上下结合”
预算编制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第一步,预算编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预算执行效果,因此应注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首先,科研单位应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领导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预算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各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单位的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组织实施年度预算,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管控、监督,根据预算责任部门的调整预算申请,对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批,定期向单位领导汇报预算执行情况[5]。其次,重视科学的预算编制,单位编制预算时应注意严格实行“两上两下”基本程序,使单位基层意见得以汇聚到管理层,管理层意见得以落实到基层,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科研单位预算编制时要以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为依据,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的原则,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筹划,并保证预算能够全面反映单位的收支情况。对于收入预算的编制,应注意认真核实各项收入,将收入中不确定因素排除在外;支出预算的编制既要能够统筹协调,又要注意保证重点,将经常性支出或者关键性支出放在首位,然后再根据单位财力情况安排其他支出;此外,反映运行的基本性支出,应以部门为单位,专项费用的预算支出编制以项目为单位。最后,规范预算审批程序,科研单位的预算编制及审批应严格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单位各部门负责编制年度人员经费指标和业务经费指标,并拟定年度预算收支计划草案,然后上报分管财务主任审核,再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经科研单位最高管理层审批同意后,负责下达相关预算资金。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预算,若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应严格执行预算调整申请流程,对于无预算、超预算开支等行为不予受理。 (四)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
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最后环节,加强对预算的绩效考评,可以有效提升预算管理的作用,调动全员积极性。基于此,科研单位应重视预算绩效考评的公平性和公正性[6]。首先,重视设置科学的考评指标,就科研单位而言,预算指标设置过程中既要注重量化指标,又要注重非量化指标,既要注重结果指标,又要注重质量指标,通过多维度指标的透视分析,可以确保绩效考核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其次,重視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科研单位可以采用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等角度对工作人员进行考评,平衡记分卡考核可以对科研单位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便于操作和执行;同时该考核方法既考虑了财务以及非财务因素,又将单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考核更加全面。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促使单位预算目标的有效实施。
(五)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效率时代,对于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单位应重视建立一个将战略目标迅速转化为执行能力的管理体系,以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基于此,科研单位开发ARP系统,ARP系统基于院所两级治理结构,以科研项目管理为主线、以资源(人、财、物)配置和管理为核心,综合运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用户群体包括财务、科研、人事、资产等相关管理部门人员。ARP系统的实施,在推进科研单位管理创新,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效益最大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决策依据科学化、资源配置最优化、管理工作协同化、工作流程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化”。ARP财务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包含院、所两级系统,除了记录日常经济事务,也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对反映中科院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水平和保障资金安全有重要意义。基于ARP在全院范围内建立统一财务核算体系,加强了资金的管理与调控能力,实现了对预算编制与执行、用款计划与国库支付等财务活动的一体化监控,规范了所级财务核算范围及业务处理流程,规范了财务数据库指标,为院、所两级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了资金收支余状况、现金流动态、财务报表分析等多种支持,为科研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与科技项目执行和经费核算相关的综合财务信息等多种服务。不仅如此,科研单位还应重视打通单位内部各财务系统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的有效共享、传输、自动导入,减少重复数据输入的繁琐过程;此外,科研单位还可以开发专门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考核等六大模块全部纳入管理系统中,以实现全面预算一体化管理。通过采用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单位预算工作远程移动操作,同时系统授予权限,可以大大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整个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研事业单位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科研实力是国家的第一生产力,因此在助推科研事业单位方面过程中,既要重视提升科技研发水平,又要注重提升内部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开展科研的基石和保障,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最大程度的发展科研专项资金的价值。
科研事业单位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保障事业单位有序、科学地开展相关财务管理活动,对提升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预防财务风险、强化内部控制等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明确单位预算收支体系,实现全面控制,既便于国家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单位的监管,又能够强化单位内部自我约束;此外,可以引导科研单位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统筹规划、协调行动,发挥资源合力,实现单位的长远战略目标。事业单位改革对其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促使事业单位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晟晨.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 (22):60-60.
[2]何毅.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7 (12):109-110.
[3]刘桂凤.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经贸,2018 (6):234-235.
[4]张桂桂.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 (30):35-36.
[5]李井勇.全面预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纳税,2019 (16):70-70.
[6]张彩英.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 (6):7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88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