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担保机构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下,中小企业面临革新发展的局面。而中小企业要想实现经营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依托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此背景下,融资性担保机构迎来巨大发展良机。但是在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存在会导致担保机构产生诸多财务风险。需要通过对现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对风险管理防范措施的施行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推动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长久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财务风险管理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融资性担保机构;防范措施
作为金融中介服务组织,融资性担保机构通过在企业与银行之间提供相应金融服务而得到较大发展空间。并且融资性担保机构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帮助融资企业有效解决融资困难问题,减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为中小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但是因融资性担保机构所服务的主体对象多为中小企业,其经营情况参差不齐,所以担保机构自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导致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也正因此,如何强化财务风险管理,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几率,俨然成为担保机构的重点关注内容。
一、担保机构财务风险概述
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而言,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或存在的风险包括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相较于其它类型企业,担保机构财务风险在具备全面性、共存性、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更具备着隐蔽性、高风险性以及爆发性等特点,进而导致担保机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二、担保机构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担保机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因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风险增多,对担保机构运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而外部因素包括多种,具体体现为:(1)担保机构在财务风险管理期间会受到受保企业的影响,因为担保机构在担保期间对受保企业承担保证责任,所以若受保企业在偿还经济债务期间出现违约情况,意味着担保机构需进行经济赔偿,即会产生代偿风险。(2)现阶段我国针对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定尚未健全,使得担保机构风险加大。(3)当前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准入机制尚未完善,所以出现部分实力较差的企业进入到担保领域,进而导致恶性竞争的产生[1]。(4)担保机构同时会受到银行的影响,因为在开展担保活动过程中,企业与银行处于不平等地位,银行有时会依据国家政策进行贷款门槛的提高,或者是出现提前收回贷款等现象,极易导致受保企业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而此时担保机构需进行偿还,导致财务风险的加大。
(二)自身因素
担保机构内部因素也是导致财务风险增大的主要因素,而内部因素具体体现为:(1)部分担保机构为达到扩张运营发展壮大的目的,会出现对外筹集资金不合理应用的现象,或者是出现客户资金挪用的现象,进而导致财务风险增加。(2)担保机构缺乏高素质、多经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使得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较大的限制[2]。(3)担保机构在具体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内控体系,使得风险抵抗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形成良好内控环境,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4)担保机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的匮乏。担保机构在经营发展期间过于侧重对眼前利益的获取,但是却忽略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使得财务风险管理受到限制。
三、担保机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强化受保企业风险防范
作为担保机构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受保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会直接影响到担保机构的发展。所以,担保机构应侧重强化对受保企业的风险防范,从源头处控制受保企业的财务风险传递,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担保机构在开展融资活动前应进行受保企业的全面调查,尤其是对受保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和抗风险能力,担保机构需做到全面掌控。对受保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全面审查,判断受保企业是否存在粉饰报表的现象,结合对受保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与研究,实现对受保企业运营情况、盈利情况的掌握,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融资决策的制定[3]。以X机构为例,在对受保企业调查阶段,进行双人调查制度的建立,调查设立A、B双角,其中A承擔调查主要任务,对企业基本信息、经营情况、贷款用途等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而B则起到协同的作用,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和监督。其次,等到融资活动开展后,担保机构需进行受保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强化,严格监督与跟踪受保企业相关资金的流向。最后,对受保企业进行定期的保后管理,深入发掘受保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及时作出风险预警,进而实现担保机构财务风险产生几率的降低。例如X机构主要业务对象为中小企业,所以在担保时间方面,通常控制在一年左右,而针对保后检查的开展,主要包括首次检查、全面检查以及重点检查。具体开展中,首次检查为电话询问结合实地检查的方式进行企业资金使用情况检查,时间为业务开展后的15天;全面检查开展方式为实地检查,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实,具体时间为首次检查后;重点检查开展方式为实地检查,检查时间为企业出现重大情况时,具体检查内容为了解、查找企业出现情况的原因,采取及时有效的挽救措施等。
(二)强化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机制
要想进一步提升担保机构财务风险管理效果,需侧重对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机制的提升。担保机构可以结合以下方面来达到风险控制机制强化的目的:(1)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内部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构建,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档案的建立,以定期评估的方式来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而依据信用等级来为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决策提供必要支持。(2)进行风险转嫁机制的构建,在运行发展期间,担保机构需进行财产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实行。可在具体担保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求受保企业对相应的贷款购入产品进行保险,若出现在保险范围之内的损失,可以由保险公司进行承担[4]。(3)进行反担保措施的合理制定,同时担保机构可以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再担保的模式,具体可以与再担保开展合作,实现财务风险的减小。例如2019年某市担保机构与当地财政局、商务局等单位进行风险分担协议的签署,进而提升担保机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4)依据具体情况,构建完善的风险准备金制度,或者是风险补偿机制,进而实现对担保期间出现死账、坏账损失的弥补,降低风险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三)强化外部环境构建
要想确保担保行业的长久发展,并充分发挥出担保机构的作用与价值,需侧重对融资性担保领域环境的良好构建。首先,应侧重对法律体系的完善,相关政府部门应在担保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基础保障,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5]。其次,注重伦理建设的强化,需要通过对伦理、道德力量的充分发挥,实现对受保企业行为的有效约束。
(四)强化担保机构内控能力
担保机构要想有效提升自身内控能力,可以结合以下几方面进行:(1)组建高质量的内控队伍,配备高素质、多经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而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加强全员风险防范学习,强化员工对担保机构流程的掌握,尤其提升风控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2)结合担保机构具体情况进行分级授权制度的建立,并引导机构内各个部门充分认知内控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对权责的明确与具体划分,实现担保机构内控效果的提升。(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依据担保机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与系统,结合对财务指标的关注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及时发现,进而减少或避免担保机构受到风险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融资性担保机构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因财务风险的存在导致担保机构自身发展受到较大限制。鉴于此,担保机构应侧重对当前财务风险产生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科学防范措施的实行来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推动担保机构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8,2193 (33):48-49.
[2]王绍宇.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融资担保机构内控体系构建研究[J].经贸实践,2017 (23):131.
[3]刘延东.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 (18):253.
[4]姜文学.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5 (11):104-104.
[5]冀丽霞.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以内蒙古XX担保有限公司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8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