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外并购依然阻力重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一次石油公司的交易让西方人对中国公司提高了警惕
  
  在经历了11个月的艰苦谈判后,中海油服(即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系中海油子公司)于2008年7月7日宣布,同意支付25亿美元收购挪威钻井公司Awilco的全部股权。这笔交易的重要意义不在于收购双方的协同效应或者是交易价格,而在于中国成功地完成了海外收购。
  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中国的公司有能力进行海外收购,但他们越来越被西方公司看作是“不受欢迎”的买家。自从2005年中海油对尤尼科(Unocal)的收购被美国政府阻止之后,中国的国企巨头们对于收购西方公司变得谨慎起来,他们更加倾向于同非洲的公司交易,并支付高价格以使对方难以拒绝。
  为了转移西方人的视线,最近,中国公司试图通过与西方公司联手来进行海外收购,但这招也不奏效。今年3月,华为与贝恩资本(Bain Capital)联合收购3Com最终告败,原因是美国政府担心中方通过技术转移获得美国敏感的军事技术。现在还有很多类似的联合收购正在进行,还有不少已经宣布放弃。
  中国公司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小比例入股,在金融领域尤其如此。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中国平安买入富通集团股份,占后者总股本的4.99%,并入股富通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中国投资公司也对黑石、摩根士丹利等公司进行了投资。但是这些无法实现控股的投资几乎没有战略价值,如果遇上资本市场不景气,在经济上也很可能会没有赚头。
  澳大利亚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尤其谨慎。虽然中钢集团成功地完成了对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Midwest的控股,但这种成功能否不断出现?前景并不乐观。目前仍有很多来自中国的交易申请在等待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的批准,预计这些交易涉及的资金总额达400亿美元。
  如果说有一家公司受到了澳政府管理当局的特别关注,那就是中海油。其核心业务石油开发与澳洲的石油公司存在竞争,并且其中国国有石油寡头的身份可能会违反西方国家的反托拉斯法,澳政府还担心中海油会刻意压低从澳洲抽取的石油价格,这会侵占澳政府税收。
  毫无疑问,中海油及其子公司此次是十分谨慎的选择。据参与交易谈判的律师Amy Lo透露,中海油方面为打消奥斯陆的疑虑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此次交易的成功可以说是多方因素配合的结果,Awilco不是个家喻户晓的公司,所以交易很少登上报纸头条;多年来挪威与中国没有冲突,并且其北海原油资源丰富,所以交易不会引起太多争议。但是,中国若想再次找到类似的交易,恐怕比较困难。
  
  短评:
  石油钻井平台如今可谓是稀缺商品,稀缺到购买一家拥有钻井平台的公司比购买钻井平台本身还容易。这正是中海油服收购Awilco的主要动机之一。收购这家挪威公司是中海油服的第一宗海外收购案,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原计划从TNK-BP手上收购俄罗斯石油服务集团STU的控股权,但因俄政府反对而失败。此后,中国企业倾向于以规模较小、较不显眼的企业为目标,既能提升管理经验,又不致引起太大的政治关注。――《金融时报》
  中国此前收购海外资产的几次努力都尴尬落败,其中最不堪回首的要数2005年中海油出资185亿美元竞购尤尼科的交易,这笔买卖最终因政治阻力以及有关方面在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而告吹。但现在,中国为满足国内经济爆炸性增长而出手获取资源的手法越来越老练,中钢集团不但避开了竞购对手Murchison Metals Ltd.的攻势,在应对美国一对冲基金的阻挠行动时还得到了澳大利亚监管机构的帮助。――《华尔街日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8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