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梅娟
基金项目:浙江林学院教学改革项目(YB0506)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人才市场需要。为此,本文阐述了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推广的必要性以及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并提出了推广案例教学法的相关配套措施。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情景性教学方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其MBA教学中采用。十多年来,随着美国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案例教学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得到空前的重视和普及。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开始引入我国被部分管理院校采用,目前主要在MBA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并已趋成熟和规范。但是,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全日制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及实践,却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依然是薄弱环节。而会计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实用性专业,承担着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高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但是,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中,却基本上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根据会计学专业教学实际,借鉴国内外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加强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专业的应用与实践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推广的必要性
为了解和掌握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师生对会计教学现状的评价和教学改革愿望,宁波大学会计系课题组曾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对全国14所重点大学会计系的学生和部分高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关于6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邀请实务界人士讲学、自学+教师讲解、教师主导学生讲解、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讲解)的选择中,赞成“案例教学”的列首位,学生占28.38%,教师占33.33%,而传统的“教师讲解”排第5位,学生和教师分别仅占10.58%和8.02%。可见,在教学方法上,“案例教学法”均得到了师生的充分肯定,说明高校教师已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会计教学实际的需要,而学生对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旧框架已是大多数学生共同的心愿。其次,在5种作业类型(实务模拟、做案例、在老师指导下阅读书籍、做习题、写论文)的选择上,学生对“写论文”和“做习题”热情不高,师生均选择“做案例”和“实务模拟”为主要形式,教师分别占26.28%和23.08%,学生分别占28.77%和33.13%,表明教师和学生都较为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在5种考试方式(案例分析、笔试、写论文、口试、平时成绩结合考勤情况)方面,“案例分析”又成为师生首选,分别占了31.90%和36.27%。说明案例分析这种考试方式已经被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尤其是学生对笔试不再感兴趣,而对案例分析这种考试方式更是持一种较为积极的态度。
近几年,我国部分高校也陆续就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法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与研究,实证分析的结果均显示出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及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师生对在会计专业实行案例教学均表现出比较高的热情和认可。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是明显的,因为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同时,案例教学法的确有利于深化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推广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
(一)案例教学准备的三要素
1.案例――“剧本”。典型的哈佛式管理案例很像一篇故事,有人物,有情节,因此,案例就如一部剧本。案例的英文case可译作情景、个案、实例、事实。案例可分为描述型案例和分析型案例。描述型案例是将决策的整个过程,包括方案、结果,从头至尾写出来,只能作亡羊补牢的分析。分析型案例则是提供一定的行业背景、企业背景或人物背景,将一定难度的待解决的问题呈现给使用者,让使用者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也就是说,一个标准的教学案例应具备真实性、明确的教学目的、包含问题三大要素。案例的来源:一是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教学案例。二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三是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四是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学案例。五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教学案例。
2.学生――“演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扮演的是演员的角色,而且演的不是配角,个个都是主角。课堂教学应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担当主体角色,一方面通过课前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剧本”――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作出自己对真实情景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的对白,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辩论。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3.教师――“导演”。在传统讲授法中教师的角色是讲解员,强调的是单向交流,教师的责任在于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教材熟悉,讲课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达顺畅,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而学生只要认真听课记好笔记就算尽责。案例教学中,主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自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主,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其角色是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课堂上领导案例讨论过程,去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最后要进行总结,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因此,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发挥主角作用,教师则尽可能走向幕后发挥“导演”作用,形成了富于压力的学习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组织实施中对案例的要求
按照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应该有一套与会计理论、方法及教学进程相配套的会计案例教材,在内容上必须与会计专业其他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相衔接。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和编写应强调适应性。首先教学案例与教材内容相适应,即按照会计专业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要求,选择和编写教学案例。其次,选择教学案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即案例的选定,既有反映社会某方面的简单案例,也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案例,以适应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如同样是《财务管理》课程案例,给全日制的二本和三本会计专业学生使用,有别于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差异,则在案例的选择及使用上应有所区别或侧重。再次,教学案例也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状,搜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三)组织实施中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要认真准备,学生应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中寻找问题,发现线索,要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预料并做好记录,拟订发言提纲;其次是积极参与,学生应积极参与,争取发言,应以案例中的“人物”或“角色”去揣摩“情景案例”中的问题;最后总结收获,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案例讨论后,学生应总结自己在案例阅读、倾听、发言准备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身临其境地了解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决策思路和方法,增强了实际工作的能力。
(四)组织实施中对教师的要求
目前案例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教学中没有普遍应用,这主要的原因是案例教材缺乏,教师经验不足等。为此,应帮助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实践。1.应建立一种会计职业界与教师界的联系与交流机制,以保证教师投身会计实践,并避免使其流于形式;2.应制定措施,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允许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兼职。这样教师可以从实际经济生活中汲取营养,收集资料,改善和充实教学,以获得生动、真实的教学案例来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推行案例教学法的相关配套措施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教学制度或教学体系。为此,在面向21世纪的会计教育中,当我们借鉴这一教学方法时,对会计专业相关的教学制度进行改革,使之与案例教学法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显得尤其重要。
(一)改进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保证案例教学需要。相比较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大学的会计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现象较为普遍,其结果是大部分课时被课堂讲授所充斥。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必然涉及到教学计划的改进,因此,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科学把握教学进度,精心实施案例教学,是达到案例教学目的的关键。为此,有必要浓缩会计课程方面的理论,将一部分理论融入教学案例之中,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二)改革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加大案例分析的权重。考试成绩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量化评价,必须突出案例教学的特点,将整个教学环节全过程的学习情况分项记分,包括笔试成绩、案例分析、作业和出勤等项目。也就是说,从案例教学法入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必会引起传统“静态测试”成绩评定方法的改进,会计案例分析的成绩应占学生学科成绩的一定比例,为此需将案例分析讨论等“动态测试”成绩与“静态测试”成绩结合起来测评,“动态测试”与“静态测试”成绩所占比例可根据实际需要制订,案例分析成绩一般可按30%或以上的比例来计算。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积极性,又可促使学生注重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关系。一是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提倡案例教学法,并不是说传统的传授教学方式就可以抛弃了,关键在于处理好两者的结合运用关系。据调查,96%的学生认为课堂讲授是必要的,85%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的最佳方式是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一般情况下,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讲授了财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后,配合采用案例教学法,使知识获得与能力提高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是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其他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目的、培养优秀的现代财会人员方面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实习,让学生亲自接触企业实际,具体操作,搞调查研究,写调查报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有条件的可建立实训基地,从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分析、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运用电算化,全面、系统地让学生进行真刀真枪操作,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四)争取学校、院系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尽管案例教学法已经被证明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虽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案例教学法,但由于缺少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教学手段落后,案例来源有限,客观上限制了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重视案例教学法,从经费和思想上大力支持案例的采集与编写,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以进一步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总之,会计专业推行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目前很多高校已在积极地进行研究与实践,遇到的问题很多。或许案例教学只属于“纸上谈兵”的范畴,但其营造的“沙场点兵”的氛围有其现实价值。会计专业推行案例教学法,可以说是对传统会计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在理论上继续探讨,在实践中逐步摸索。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会对传统会计教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进一步促进会计教育各项改革的发展和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必将有助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4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