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依群 陈翠芳

  一、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教育目标问题。明确的会计教育目标是设置会计教育培养方案的准绳。我国近段时间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环境变化较大,会计教育环境也是大不同于以往。相对于不断变迁的会计教育环境来说,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明确的教育目标。在论及教育目标时,目前还没有做到完全适应会计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手段远远落后于会计教育环境的变化,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不能及时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只是如何适应环境考虑得还远远不够,因而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确定会计教育目标,继续沿用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会计教育目标,显然已无法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在确定教育目标时短期性、部门分割的特征比较明显。
  (二)会计学科体系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受部门分割办学的的影响,我国会计学科体系一直主要是以部门和行业为线索设置的,行业会计制度成了组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如国际会计、涉外会计、会计电算化、交通会计、金融会计、铁道会计、旅游会计等,这种所谓的实用性和相关性实际上是以牺牲通才教育和智力开发为代价的。这是一种缺乏远见、与今后发展要求相脱节的短期行为。专业划分过细,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过分强调专业特征和实用性,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不符,会计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知道如何做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知道公式计算、审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知道查账。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学科体系的设置,完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以死记硬背错误导向,只知道一堆结果,至于其中的原理、规律就不知其所以然了。突出表现就是以核算为主、理论分析为辅,因而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教育目标实现的需要。
  (三)课程设置问题。课程之间存在重复现象,有些必需的教学内容则重视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这主要表现在:
  1、专业课越开越多,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通用性基础课越来越少。会计专业课程从过去的五、六门增加到十多门,行业会计课总是要开全开满,而一些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却越来越少。
  2、相关课程内容重复较多。例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重复。
  3、一些着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运用的课程,如财务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存在明显遗漏,知识面不广、案例缺乏或者不典型,理论性太强,实际操作性差。
  (四)教材的编写问题。教材内容对会计制度、准则解释较多,理论分析很少,尤其公司财务案例少甚至没有。这使得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难以提高,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正如萨博内克所说:会计教育者似乎觉得有责任使教材设计覆盖不断增加的会计原则和标准,而不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事实上,法规正是依据这些基本理论制定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会计系学生在毕业时仅仅知道一系列被隔离起来的法规,而不知道这些法规的目的,不知道它们彼此的内在联系,也不知道会计理论知识在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这正是会计专业学生出去工作不知道如何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根本原因。
  (五)教学方法问题。现在高校教育大多还是“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可谓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运之功十不得二三。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多数院校,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在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如果翻开会计教材,就会发现,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无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会误导学生认为:“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而实际上会计处理的内容还包括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近几年不少高校也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如由单向讲授逐步转向双向讲授,讲授方向包括教师提问、回答、引导和学生回答、提问等,课堂气氛虽然热闹有趣,但这些尝试还处于形式阶段,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角度来衡量,未有实效;在案例、模拟教学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模拟实验室里的实验课着重模仿和检验性实验,并且由于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往往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缺乏,教师依书画葫芦,学生就依葫芦画瓢,学会了做,但经常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和为什么这样做。这也许是由于尝试阶段的新方法还有其不分。因此,我们认为这里不是某种教学方法的取舍问题,而是怎样创造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每种方法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进行合理的组合和运用。
  
  二、会计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会计工作主要职能是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的,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就有什么样的财务会计工作,客观经济活动变化了,财务会计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相应地,会计教育也必然发生变化。现在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会计教育改革。适应会计环境、制定明确科学的会计教育目标。
  (一)会计教育模式的起点和根本是教育目标。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外做法,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科的会计教育目标和会计教育模式。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发布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八大会计公司在他们出版的白皮书中指出:“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全面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支持一个人一生在执业上的成功。”
  在教育目标上,密切注意社会需求。以受到AECC资助的杨伯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为例。AECC曾对800个会计师进行调查,从中总结出成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27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杨伯翰大学的教改就是根据这项调查结果进行的。教改的目标就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符合市场需要才能的毕业生。在当前这样一个以质量取胜的年代里,迅速、准确地满足顾客的要求,是通向成功的钥匙,因此,会计教育界必须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不断修订会计教育目标,推进会计教育改革的进程。
  (二)淡化专业界限,减并一些不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如前所述,目前我国高校中财会类专业很多,近年又设置了比较多的专业方向,存在着专业划分越来越细的倾向。这就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专业性很强,知识面很窄,适应性很差,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合并。就目前情况来看,比较规范的专业有三个:会计、审计和理财,其中后两个是从前一个中分离出来的,现在还有不少高校设置了CPA专业,几个专业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另外,由于财、会、审、CPA几个专业的很多课是共同的,因此,学生入学时可不分专业,到大三或者大四后再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当划分专业方向。这样,有利于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符合现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三)遵照会计教育目标的要求,改革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实现会计教育目标的过程,它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教材的修订、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队伍的成长。
  1、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现在会计教育目标的要求,为了让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成为满足会计职业需要的人才,在我们现有的课程结构中,应该做以下改革:
  (1)提高通用基础课的比重,适当增设一些人文素质,我们学校就增加了英语、自然知识、逻辑学等素质、能力课程的比重,真正做到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还要在学习初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与培养。
  (2)提高通用工商管理课的比重,会计其实也是管理工作,不管是反映还是监督,全是为管理服务的,增加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加强学生对管理体系和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实现宽口径的教育培养目标,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就业的概率。
  (3)降低专业课中实务和规章制度的比重,解释性的专业课比例大大降低,简单操作性的课程减少课时,但综合分析的课程需要增加,改变会计教育的知识结构。
  2、教材的修订。会计教学的教材应该大量充实案例教学。教材方式上应增加教案和课件的比重。教案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成为教学当中的主要教学工具。习题集、案例、会计模拟核算资料、教学版会计较件、教学录像成为教材的有效组成部分。另外要建立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换机制,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国外类似的教学工具也可引进编译,最好能形成此类教学工具库,如:题库、案例库、软件库、录像库等。
  3、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会计的本质、职能、目标、对象、原则、方法、以及会计的工作范围等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必然影响到会计教育改革的饿目标,进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实施。例如,如果认为会计只是记记算算,那么,会计教育的重点就会放到会计技术、方法和法规上,教学方法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反之,如果把会计理解为一种管理工作,会计教育的重点就会放到基本素质、决策能力、应变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那么就要求多样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广泛地开展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根据实际的条件发生了的会计事例做案例可以拉近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距离,减少他们的陌生感,缩短他们适应社会的时间。
  (作者单位:井冈山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7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