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的新朋友——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1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学习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在丰富的环境中学。”《指南》还强调:“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蜗牛”是幼儿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将它饲养在自然角,幼儿可以随机地去观察、触摸、探索,并能进行连续的、长期的观察,期间的快乐、疑惑和分享,开始、过程以及结果都是幼儿最大的收获。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小蜗牛身上有吸盘、粘液、会下籽,喜欢吃生菜叶子等,初步了解小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
习性。
蜗牛宝宝也挑食?
午饭后,孩子们围着蜗牛边看边讨论。
航航:“昨天瞿老师喂的青菜叶它吃了。”
玥玥指指旁边的山芋叶:“它不喜欢吃这个叶子。”
小米:“它还喜欢吃生菜叶子。”
“老师,我们再去小菜地摘点叶子给它吃吧!”、“蜗牛原来喜欢吃青菜。”孩子们七嘴八舌起来。
牛牛:“你们看蜗牛爬到盖子上了。”小朋友们的注意瞬间从菜叶转移到蜗牛身上。
然然:“它在倒立吗?太搞笑啦!会不会掉下来?”
小米:“不会掉的,因为它有吸盘。”
幼儿:“哪里有吸盘?吸盘是什么?”
见孩子们如此好奇,我便把盖子打开来让他们一探究竟。
小米指指蜗牛贴近盖子的部分说:“这个就是吸盘,蜗牛吸住了不会掉的。”
大家都好奇的伸手想要摸摸这个神奇的吸盘:“吸盘就是它的身体、软的、凉凉的、有点黏。”没一会儿小蜗牛不太乐意了,害羞的缩进壳里了。孩子们却意犹未尽地在一旁默默等待它再次钻出来。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的兴趣,正因为幼儿对小蜗牛怀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它产生好奇,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科学活动离不开实践,通过实验孩子在此过程中认识到各种物质、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幼儿未来探究奠定良好科学基础。孩子能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更多新发现,观察中孩子们多方面思考蜗牛饮食习惯,真正做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在观察中增长技能,探求知识。
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到观察和照顾小蜗牛的队伍中,孩子们的经验也在观察和照顾中不断生长。小蜗牛的故事在班级中继续发生着......
小蜗牛要做妈妈了
师:“这是什么?”
希希:“小鸡蛋。”孩子们也纷纷跟着喊。
洋洋:“老师,这是软籽。”
师:“有几颗?”
幼儿:“一,二,三……二十几吧。太多了数不过来,有许多颗。”
师:“谁住在里面 ?”
然然:“小鸡宝宝呀!”
萱:“熊猫宝宝在里面。”
晨晨补充到:“也许是恐龙吧。”
我们问一问带小蜗牛来的小米吧。
小米:“这是蜗牛妈妈下的蛋。”
师接着问:“蛋里面到底是什么呢?”
小米:“是小蜗牛。”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就是小蜗牛,它在蛋里睡觉呢。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呀?”
思思突然大喊一声:“我知道!要过100年它就出来了。”大家纷纷点头,鼓掌表示对思思这个答案的认可。
师:“100年以后你们变成什么样子了?”
小雨:“我们都长高,长大了。”
清清:“变成爸爸妈妈现在的样子。”
晨晨:“100年?我们可能都死掉了吧?”
大家一起笑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欢乐气氛中,这个小小的蛋被赋予了太多的猜测与期待。激烈的讨论,丰富的想象,孩子们通过在观察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锻炼其科学情感态度、科学认知、科学能力、语言表達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以实现共同目标。
自然角是一个引导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窗口。观察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来说,通过科学观察孩子们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较为持久的观察活动,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有效提高科学认知。在《小蜗牛要做妈妈了》观察中,刚开始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蜗牛饲养盒底部出现的白色东西是什么,而是以引导方式对孩子们提问:“这是什么?”孩子们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回答的五花八门,有小鸡蛋、软籽等,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并将自身想象的内容正确表述出来。激发孩子对“白色东西”的好奇与探究欲,引入观察目标之中。之后,让孩子们猜一猜,这个蛋里面住着谁?孩子们积极思考起来,猜测可能住在蛋里的各种小动物,稚嫩的语言中蕴藏着孩子们的思考。而当小米说这是蜗牛妈妈下的蛋后,孩子们纷纷认同小米所说的,这个白色的东西是蜗牛蛋,里面住着小蜗牛。通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让幼儿自主了解蜗牛妈妈下的蛋里面住着小蜗牛,充分证明通过引导后,孩子们可表现出基础科学认知与科学能力。
(2)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观察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认知、观察及分析能力,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后获得进一步提升。孩子们通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在观察时自由交流,交换经验,幼儿通过喂给蜗牛不同的叶子,发现蜗牛不喜欢吃山芋叶,喜欢吃生菜叶子。借助此种方法,有效提高了孩子们观察归纳的能力,让孩子们可在观察中逐步摸索出了蜗牛的饮食喜好,并且能够主动寻找蜗牛喜欢的菜叶品种进行喂养。
(3)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
科学观察是让幼儿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让其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与感性认知。当蜗牛爬到盖子上后,孩子们纷纷好奇为什么蜗牛不会掉呢?通过小米的解答,孩子们了解蜗牛身上有吸盘,可以固定住自己的身体,不会掉落下来。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对蜗牛的“吸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加强对蜗牛的感性认知与经验,我打开盖子让其一探究竟,在大胆的摸了摸蜗牛吸盘后,幼儿发现吸盘就是蜗牛的身体,触感是凉凉的、黏黏的。通过观察和动手触摸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蜗牛特点。如果单凭教师进行讲解,则幼儿无法对蜗牛特点有太过深刻的印象,共同饲养蜗牛后,反而能够在同伴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对蜗牛特点等进行猜测,无需老师的过多介入,孩子们在自发的交流和猜测中,几乎每次都会收获新的发现!
也许他们的想法很无厘头,但依然值得鼓励。因为每个孩子都会带着自己心中期待的结果在饲养中日日观察,慢慢验证。这样的过程远比老师直接揭晓谜底要有趣,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3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