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健文

  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之一。新时期网络技术的进步、金融危机的产生对大学生心理也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教育途径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整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工作不受重视
  学校各级单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存在偏见,甚至走入误区,认为学校重要的就是教学生怎样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将心理与品德混为一谈,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疾病,要送医院去解决,对于心理健康相关经费支持不足,专业从事心理工作人员少,甚至没有,按照国际标准,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我国由于学校心理教育起步比较晚、编制等问题,专职心理教师匮乏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学校名有实虚, 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 只是做做心理测量, 建立一些心理档案,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造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形式化局面。
  (二)推进不够专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门往往流于形式,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心理普查,应付上级相关检查,个院系也是指定任务,每月固定填汇报表,没有切实真正去调查分析,“教育”就更无从谈起。有时因为不科学的测试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暗示。
  (三)覆盖不够全面
  学校往往关注的是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年级、研究生这个精英群体心理健康的关注较少,课程的开设也只是关注到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不间断的学生心理健康的跟踪辅导、指导机制;而他们因为年龄增长,面临就业、学业、家庭、情感等问题更是心理问题突出的群体。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在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学校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树立全员、全程参与理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级导师、班主任、心理健康专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课堂、课外有意识正面引导。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 “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现在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积极开展, 但有些学校还是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来重视,没有依据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其心理特征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例如过分强调学生的智育及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对学生情感、人格优化、潜能开发, 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要通过教学过程的渗透, 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进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二)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机构和队伍
  学校应设立专门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的心理咨询工作室或者心理咨询中心,建立专业工作室,使之成为学生心理支持的场所,通过科学的谈话等,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具体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同时,配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工作人员,要加大培养、培训力度, 通过落实编制、职称评定等举措,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实践,自主构建,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谈心室、资料室、影像室等。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开展如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征文活动、心理影片评析、心理测量、职业心理指导、心理咨询、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等一系列的活动。
  (三)积极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切实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庭和社会资源,构建“学生+学校+家庭”的立体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积极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保持学校与学生家庭沟通的顺畅,建立家庭学校沟通平台,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空间,形成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心理育人、人人有责”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切实加强网络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富有成效和影响力。除了传统报纸、杂志等资源,积极适应新形势,开辟网络战场,通过网络博客、校园论坛、QQ、手机短信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学校心理咨询专业教师给予指导,各院系可成立分会,积极由学生自发组织相关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可联合其他学生社团组织,让学生走出本专业、走出书本、走出校园,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完善人际交往能力、公关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应只是心理教育的一线实践者, 而且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开拓者。我们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同时, 还应该重视理论研究,对实践经验进行评价、反思, 不断发展新的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现状的教育模式,各级部门应当理性分析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积极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展多学科整合研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研究生等高年级精英群体的研究,关注不同民族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关注中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的研究,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走向规范,走向成熟,走向科学。
  开拓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 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只有主动进行系统思考,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才有可能真正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薇莉《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25卷第3期、1
  [2] 熊建练 李莉《新时期高校多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
  [3] 陈继芷《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面临的新课程》《高教研究周报》2004、14
  [4] 赵经《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立体教育模式》《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12期、43
  作者:
  刘健文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