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迟发性近视38例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温积权 吴亚明 徐建国 全晓彬
关键词 迟发性近视 针灸治疗 散瞳
自2003年7月~2007年5月,笔者采用针灸治疗1迟发性近视38例,并与美多丽滴眼剂散瞳治疗的38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近视(符合《眼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中的迟发性近视诊断标准)患者76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两组年龄均为最大25岁,最小15岁。针灸组38例,男17例,女21例;患眼70只;平均年龄21.3±3.2岁;治疗前裸眼远视力分布情况:0.25~0.3者11眼,0.4~0.5者39眼,0.6~0.8者20眼,平均0.485±0.176(标准对数视力表)。药物组38例,男20例,女18例;患眼72只;平均年龄20.7±3.6岁;裸眼远视力分布情况:0.25~0.3者8眼,0.4~0.5者40眼,0.6~0.8者24眼,平均为0.501±0.214。两组资料中性别、年龄、近视屈光度及平均视力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15~25岁,自觉有视远模糊、眼部不适、易出现视疲劳现象,并且起病时间大于14周岁的患者;②未曾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者;③经视力、散瞳验光及裂隙灯和眼底检查并排除其它眼病,确诊为近视者;单眼远视力≤0.8,近视力≥1.0者;④单眼近视≤-3.00D的轻度近视患者。
2 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组:①取穴主穴:睛明、球后(位于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配穴:攒竹、四白、风池、合谷、太溪、太冲、光明、足三里等。②针刺方法:患者仰卧位,局部经常规消毒后,眼部穴位选用32号针进行治疗。针刺时,要求病人微微合眼,眼部放松,医者以押手保护眼球,刺手将针体轻轻垂直刺入,可视情况直刺0.5~1.2寸不等,然后轻轻捻转,使整个眼球有酸胀感,或有泪下为好,注意不要提插,以免刺破眼周小血管。其余穴位选用30号针常规刺入,提插捻转得气。针后静留针20~30min。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药物对照组:每晚睡前,患者取平卧位,予美多丽滴眼液结膜囊内滴眼,滴眼后压迫泪囊区3min,每日1次。疗程同上。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视力检查以标准对数视力表为准,参照文献标准[1~2]制定疗效标准。痊愈:裸眼视力达到1.0及以上;显效:裸眼视力提高3行,但尚未达到1.0;有效:裸眼视力提高2行;无效:裸眼视力提高仅1行或无变化或视力减退。
3.2 治疗结果:针灸组痊愈19眼,显效14眼,有效31眼,无效6眼,总有效率91.4%;药物组痊愈4眼,显效15眼,有效42眼,无效11眼,总有效率84.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药物组。
3.3 两组治疗后视力变化比较:见表2。
3.3 两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分布:见表3。
4 体会
近视是青少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按近视发生年龄,近视可分为:先天性近视、早发性近视、迟发性近视。迟发性近视是指15周岁以后才开始出现的近视,在20周岁左右逐步趋于稳定,往往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度数较低。近视的发生与肝血不足、肝经经络失畅有关,故针刺治疗近视以养肝明目、舒肝活络为治法。睛明、球后等穴位于眼眶内,针刺该穴可达眼眶后部,接近视动脉、视神经,可直接作用于眼周局部,调节经络之气血,缓解睫状肌痉挛;攒竹、四白位于眼周,可通调眼部气血;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行气活血,善治头面
诸疾;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输)穴,舒肝通络;风池属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肝胆互为表里,针风池能宣畅少阳经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足三里有补益气血之功;太溪为肾经原穴,有养肝肾、益精血之功。光明为治疗近视经验穴。诸穴合用,共奏养血、通络、明目之效。
5 参考文献
[1]刘方好.磁针治疗近视眼15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9,19(4):230.
[2]刘银萍,王静.针刺加耳压疗法治疗近视疗效观察[J].山西预防医学,1999,8(2):188.
收稿日期 2007-08-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4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