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脑电图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眼针、体针与思尔明(以下简称药物)对血管性痴呆(简称VD)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VD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体针组和药物组。检测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MMSE、ADL、BB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眼针组、体针组、药物组α波频和波幅、θ波频均有增加(P<0.01),θ波幅减低(P<0.01),说明眼针组、体针组与药物组都可以改善VD患者的脑电图;同时在α波频和波幅、θ波频、波幅方面的效果眼针组和体针组优于药物组(P<0.05)。副反应EI评分组间对比,眼针组、体针组与药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眼针、体针、思尔明对VD均有明显治疗作用;眼针、体针疗效优于思尔明,且副反应少于思尔明;眼针、体针疗效相比无特殊性差异。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灸疗法;眼针;脑电图
中图分类号:R255.2;R24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799-02
根据已故专家彭静山创立的眼针理论,结合血管性痴呆(VD)的中医病机特点,以及6年临床治疗体会,笔者采用眼针治疗VD,取得理想疗效的同时,并观察了该疗法对脑电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及纳入标准按照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有关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1]选取中等程度病例(MMSE积分11~19)。
1.2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2年8月-2005年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眼针组、体针组、药物组各34例。治疗后眼针组无脱落病例,体针组脱落3例,药物组脱落5例。总脱落率为7.8%,符合脱落标准。最后完成病例各组间一般情况对比见表1,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眼针组:用31号25mm毫针针刺双眼眶外区上下焦、心、肝、肾、脾穴位[2],沿皮横刺得气后留针15min,勿需手法,每日1次,5天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共12周。
药物组:口服辉瑞公司生产的思尔明片每次20mg/次,每天3次,共服药12周。
体针组:体针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太溪、水沟,用28号1.5寸毫针,平补平泻,每次留针15min,每日1次,5天1疗程,疗程间隔2天共12周。
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3.1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治疗前后α波频和波幅、θ波频和波幅的变化进行观察。
3.2疗效判定α波频和波幅、θ波频和波幅为主要参考指标,以均值的变化来表示智能的改善,即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均值的改善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4结果
5讨论
脑电图是痴呆中广泛应用的脑生理检查,EEG中的α、β波可以反映觉醒、注意力,δ、θ可以反映警觉性的下降,使用脑电图可以客观地评价痴呆的神经电生理改善,VD患者由于脑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必然会引起脑神经生物电的改变,而出现脑电图的异常,脑电图虽不能独立作为诊断VD的依据,但在临床可用它来帮助判断痴呆的严重程度,费用廉价,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作为治疗VD疗效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3]。
血管性痴呆是脑中风后发生的痴呆。中风病多由于忧思恼怒,或是嗜酒肥美之食,或房室所伤,劳累过度等,以致阴亏于下,肝阳暴张,内风旋动,气血逆乱,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主病在心(脑),涉及肝、脾、肾多脏。简言之, 血管性痴呆因其多发生于中风阴阳气血逆乱、痰瘀阻遏之后,故其病机特点可概括如下:①痰瘀阻窍,阴虚阳亢;②痰瘀阻窍与肝肾不足并重;③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兼有痰瘀阻窍,三者依次贯穿着疾病的早、中、晚期,体现着初期以实为主,久则由实转虚,晚期以虚为甚的动态病理变化。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按照五轮八廓以及传统经络理论,眼与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有着密切的联系。眼针治疗是已故针灸专家彭静山根据《证治准绳》中《目门》卷七引用华佗一段话:“华元化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所创立的。由此可见,眼通过经络上连于脑,下连于脏腑,眼与脑、经络和脏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眼通过与经络脏腑相通可调整脑及全身脏腑机能的异常。根据眼针理论,以及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病机特点,本项研究运用眼针针刺眼眶外区上下焦、心、肝、肾、脾穴位,使肾虚得补、肝郁得疏、痰浊瘀血得祛、血虚得补。
目前,国内外治疗血管性痴呆尚无突破,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用西药主要包括改善脑细胞代谢药、改善脑循环药及脑保护剂,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多,且缺乏治疗的特效药物。思尔明是辉瑞公司生产的一种具有脑细胞代谢药、脑循环药及脑保护剂共同特点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药物,它是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西药中的佼佼者,对早期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认知功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有低血压、头晕、胃痛、潮热、面部潮红、嗜睡、失眠、高尿酸血症等副作用,且心动过缓、直立性调节功能障碍、急性出血、药物过敏者均禁用。采用一种非药物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达到高效、无毒副作用是很必要的。
中华中医药学刊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以补虚泻实为总则,以填精补髓、活血化瘀、化痰开窍、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清热降火、醒脑开窍等为法;能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近期症状,作用持久,副作用少。但既往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报导中,所取穴位过多,进行有效穴位的筛选,组成高效处方是一个主要问题。眼针处方高效、取穴固定,且不须痴呆患者宽衣解带,可以防止因痴呆患者行动不便带来针刺脱衣服时的麻烦以及预防脱衣服后易形成感冒等情况,患者及家属皆乐于接受,是一种简便、有效、无毒副作用、易于推广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疗法。
本次实验说明眼针与体针疗效相似,均可以改善VD患者的智能,疗效优于思尔明,且副反应少于思尔明。但本次实验仅做了初步的临床研究,对眼针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1-98.
[2]彭静山.眼针疗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
[3]郭玉璞,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5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