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检测在偏头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脑电图(EEG)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在偏头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EEG、TCD检测进行诊断, 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异常情况。结果 观察组EEG检测异常率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D检测异常率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G与TCD检测对偏头痛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值得借鉴和积极推广。
【关键词】 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脑电图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35
偏头痛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 其以原发性为主, 发作性搏动性头痛或中重度头痛是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 且多为偏侧头痛, 持续时间在4~72 h, 少数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伴随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相关调查资料显示, 偏头痛在临床中的发病率高达5%~10%, 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1]。基于此, 早期诊断和治疗偏头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与90例健康体检者予以比较, 观察EEG与TCD检测在偏头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同期本院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 男36例, 女54例, 年龄13~24岁, 平均年龄(19.6±2.5)岁;对照组中, 男40例, 女50例, 年龄14~27岁, 平均年龄(19.7±2.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受试者均采用EEG、TCD检测进行诊断, 观察组的检测时间选在偏头痛发作的72 h内。EEG的具体检测方法:选择NICOLEFEEG机为两组进行检查, 时间均>20 min, 通过闪光刺激诱发实验、过度换气试验及睁闭眼反应试验3种不同实验模式完成检查, 以不同彩色对a、b、d、q等频带进行显示。TCD的具体检测方法:选择探头频率为2 MHz的DWL DOP-X2TCD诊断仪作为检查仪器。要求患者保持卧位体位, 通过颞窗后对两组受试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后动脉进行探测, 调整为侧卧体位, 经枕窗对双侧的基底动脉、椎动脉进行检测。对最佳血流频图谱进行收集, 并以此为参考, 以图谱中显示出的峰值、峰时、声频对两组血流情况进行分析。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EEG和TCD检测结果异常情况。评定EEG异常时以《EEG诊断标准》为依据[2], 其中轻度异常标准:EEG背景活动的改变较为明显;中度异常标准:EEG背景活动波形、变量电出现中等变化, 有少量棘慢综合波或棘波出现;边缘脑电波标准:EEG的背景活动量变较轻微。评定TCD异常时以血流速度正常值为依据[3], 具体为:①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在72~115 cm/s范围内;②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在56~92 cm/s范围内;③大脑后动脉收缩期峰值在36~63 cm/s范围内;④椎动脉收缩期峰值在36~64 cm/s范围内;⑤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在45~78 cm/s范围内。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EEG检测结果异常情况比较 观察组EEG检测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TCD检测结果异常情况比较 观察组TCD检测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偏头痛属于临床常见病, 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 分析与遗传因素、相关变态反应、内分泌因素等关系密切。中青年是本病的高发群体, 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且发作过程中会伴随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偏头痛具体分为典型偏头痛和症状性偏头痛两种, 其中前者最为常见, 发作时间的规律性体现在可持续数小时, 也可延长至1~2 d, 但患者疼痛程度会逐渐减轻。偏头痛的起病时期多在儿童或少年阶段, 而高峰期则集中在青年或中年时期。与男性群体相比, 女性雌激素水平比较高, 血液高凝状态明显, 容易引起脑血流动力学和相关体液出现改变, 对血管收缩功能产生影响, 所以女性偏头痛患者比例可达男性的3.5倍左右[4-6]。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有利于早期确诊患者病情, 并为临床治疗予以指导, 对偏头痛进一步发展进行控制, 防止影響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
EEG检查发现偏头痛患者的特征性并不明显, 多为痛侧局限性慢活动, 发作期这一改变比较明显, 分析是受到血管痉挛后局部脑组织水肿的影响[7-9]。TCD作为颅内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手段之一, 其显著性特点为无创性, 可清楚显示大脑动脉血流频谱、速度、血管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情况, 进而对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全面掌握。TCD探查获得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可对脑血流量的有关参数进行判断[10-12]。偏头痛患者主要表现出血流速度减缓、增快、不对称、不稳定等TCD改变,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血流速度增快。除此之外, 此类患者还往往伴随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改变的情况。青年患者主要为血管痉挛, 这与患者血管弹性好、年轻关系密切。老年患者多在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出现, 分析与患者血管弹性不佳、血流速度缓慢、供血不足具有直接性关联。 本组实验发现, 观察组EEG、TCD检测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 EEG与TCD检测对偏头痛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值得借鉴和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晓敏. 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检测在偏头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哈尔滨医药, 2017, 37(5):458-459.
[2] 侯爱华. 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对儿童偏头痛的临床价值研究. 中外医疗, 2017, 36(11):183-185.
[3] 张忠玺, 佘秀菊. 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技术诊断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 6(19):122-123.
[4] 苏贻文. 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P300检测技术在偏头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20):73-74.
[5] 孙梅. 经颅彩色多普勒与脑电图检查偏头痛的临床对比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5, 1(15):150-151.
[6] 潘澤群, 柯斌. 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诊断儿童偏头痛价值的比较. 广东医学, 2018, 36(7):1203-1204.
[7] 王怡, 程庆璋, 冯红选. 偏头痛行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评价研究.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5):58-60.
[8] 徐素珍, 周和平, 周涛. 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对偏头痛的诊断价值.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3):566-568.
[9] 刘颖. 分析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检查偏头痛的临床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5):1005.
[10] 高晓峰. 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作用. 中外健康文摘, 2012(46):233-234.
[11] 鹿红芹. 偏头痛60例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1):83.
[12] 张瑛, 宋超美. TCD与EEG在偏头痛检查中的比较与分析. 中国医疗前沿, 2010, 5(5):72.
[收稿日期:2018-1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