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开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体表解剖定位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定位方法,分别对两组病例麻醉情况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其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不仅能够明显改善麻醉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减少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并且可以積极提高麻醉镇痛效果。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解剖定位
  目前,国内医疗机构上肢手术经常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而阻滞定位是影响其麻醉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临床主要以体表解剖定位方式,但该种方法往往均需多次穿刺操作,使得患者不适程度增加并且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更高。近年来,超声技术获得迅猛发展,通过其影像表现可良好表现肌间沟神经与邻近组织,更有利于穿刺位置的准确程度。本文对常规体表解剖定位与超声引导定位的麻醉情况及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拟定开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的ASA分级为I级或Ⅱ级,具备手术指征,排除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神经系统病变或麻醉药物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4-58岁,平均(40.8±7.8)岁,平均BMI(24.2±1.4)kg/m2: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1-59岁,平均(41.3±7.4)岁,平均BMI(24.4±13)kg/m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保持去枕平卧位,将其上肢放置身体两侧,并将其头部转向健侧以促使患侧颈部完全暴露,再行常规消毒处理。手术麻醉药物均为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对照组患者以传统体表解剖定位方式穿刺,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应用MEDIS0N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12MHz,探头探查部位为肌间沟中臂丛神经,通过扫描明确臂丛神经位于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间隙上、中、下三束,后开展穿刺并将麻醉药物注入,注射过程中依据扩散表现对针头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同时评定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其中,手术中患者保持安静、肌肉松弛且未见疼痛感,神经阻滞范围准确为I级;手术中患者偶有痛感,追用药物后满意麻醉,神经阻滞范围尚可为II级;手术中有较明显痛感,追用药物仍未满意但完成手术,神经阻滞范围欠佳为III级;因麻醉失败而未能正常手术为Ⅳ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与麻醉药物应用剂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其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仍为上肢外科手术的最主要麻醉方式,在开展临床麻醉时需保证准确的神经定位,以保证发挥满意的麻醉效果,进而神经定位被认为是麻醉实施的关键技术之一。过去几年,国内临床多采用体表解剖位置进行神经定位,因该定位方式主要为盲穿进而经常出现反复多次穿刺的情况,不但对患者造成多次伤害,也促进了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世纪60年代初,国外麻醉学研究人员建立了神经刺激器,采用仪器开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提高了盲穿效果,但仍会形成周围血管损伤等不良事件。1978年国际外科临床首次应用超声开展神经定位,利用探头扫描清晰表现出臂丛神经走向,根据超声影像表现刺入穿刺针并持续表现其枕头轨迹,此项技术的应用促使麻醉医师更客观的明确臂丛神经及其周围组织关系,从而完全避免了盲穿操作,改善了穿刺麻醉成功率。同时,采用超声技术也可表现出神经阻滞中麻醉药物的扩散状况,根据动态表现合理控制药物应用,对减少药物剂量也有直接影响。
  本次研究中将98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体表解剖定位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经临床效果总结发现应用超声技术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明显更为满意,并且麻醉镇痛效果显著较好,而相关麻醉药物应用剂量明显较少,表现出超声引导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优势。虽然,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相对较长,但笔者认为在不断进行临床应用后,麻醉医师与影像学医师的配合默契程度也会得到提高,其操作时间还能够显著缩短。
  综上所述,经超声引导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不仅能够明显改善麻醉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减少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并且可以积极提高麻醉镇痛效果,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9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