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将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时间、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急诊理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救护理流程;急性脑肌梗死;急救效率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病具有病死率高。起病急以及危害性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患者一经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其神经功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形成一定的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日常工作都构成了极大的影响[1]。临床对该疾病除了采取常规溶栓治疗外,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护也至关重要。本文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的价值,将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急诊流程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现将方案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7.68±8.16)岁;对照组男24 例,女16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8.14±9.07)岁。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明确为急性脑梗死;②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目的,并签订了知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恶性肿瘤者;②存在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时间,由医师对其病情进行合理诊断,护理人员则在此过程中协助患者进行心电图、凝血功能等检查,并给予患者吸氧、心理疏导等措施。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下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成立急诊护理小组:由医院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成立专门的急诊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余下组员由急诊护理人员与责任护士担任,小组总负责人为专科医生。医院需定期为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能力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责任意识与护理能力。定期召开小组讨论会,结合不同患者的病情进行展开讨论,并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方案,为小组内成员进行明确分工,遵循24h轮换班制度。
  (2)急诊护理:明确确立急诊护理流程,护理人员需依照流程规范护理工作。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时间,初步评估患者的大致病情,为其开启绿色通道,力争抢救时间,防止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以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效率。在为患者实施急救期间,护理人员可协助医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血尿常规、血压、心电图、凝血功能、血氧饱和度以及影像CT等常规检查。护理人员需掌握并了解患者病发初期至入院期间的基本病情,并结合检查结果迅速判断是否符合介入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条件。若符合,可将患者立即转入ICU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救治时间对比,主要详细记录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救治时间。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8-14分轻度损伤、15-29 中度损伤、30-45重度损伤。
  1.4 数据分析
  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n)表示率,经(X2)检验,()表示量,经(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
  研究组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救治时间都显著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通过对比分线研究组要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 MES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通常来讲护理工作的形式是由护理人员单独设置,一般不存在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要做到优化护理流程需要求一定专业技术的医学人员对护理服务形式进行编制,使护理工作得到周期性时间量化管理,确保护士能多项操作与工作同时展开,这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检查、传输以及等待救援时间,还可尽早完成溶栓治疗准备,确保在有效的溶栓时间窗内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以降低患者脑缺血的时间,争取正常大脑功能的恢复效率扩张至最大[2-3]。若在超出诊断与治疗时间窗的情况下,患者的脑血管半黑与缺血性损伤将不可能发生逆转栓,同时可严重局限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4]。
  本文通过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在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后,患者的救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减少脑缺血时间。研究组预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该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效率。同时,研究组预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模式,不仅能强化医护人员的时间观念,确保急救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让患者获得更加标准化与程序化的护理服务,还能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神經功能恢复效率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大力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红军.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224-225.
  [2]韩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行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考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2):196-197.
  [3]李海平.急诊护理流程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效果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7,15(23):2877-2879.
  [4]吕晓.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237-2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08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