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7月太原市两所条件与规模相当的养老机构中15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明疼痛量表(BPI)、疼痛自我效能问卷(PSEQ)、老年抑郁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60.62±12.65)分,低于常模(65.40±13.90)分(P<0.05);疼痛自我效能得分为(36.66±10.91)分,其与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r=0.875,P<0.001)及坚韧(r=0.804,P<0.001)、自强(r=0.779,P<0.001 )、乐观(r=0.394,P<0.001)三个维度得分均成显著正相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子女数、亲友看望老人频率、情绪状态及疼痛自我效能是养老机构KOA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其心理弹性79.7%的变异。结论 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总体偏低,其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子女数、亲友看望老人频率、情绪状态、疼痛自我效能是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的重要因素。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应重视KOA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支持,提高KOA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关键词]养老机构;膝骨关节炎;心理弹性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2(b)-0191-05
膝骨关节炎(KOA)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研究表明,65岁以上人群中有超过75%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KOA的影响[1]。KOA在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关节畸形等为主要表现[2],其中慢性疼痛最常见。同其他慢性疼痛的患者一样,KOA患者正经历着疼痛、行动能力下降及社会交往受限的困扰,易出现依赖、焦虑、抑郁、恐惧等一系列心理障碍,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3]。虽然KOA导致的慢性疼痛机制尚未明确,但心理社会因素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4]。有研究表明[5]心理弹性是影响KOA患者心理健康结果的一个显著因素,虽然目前缺乏关于心理弹性定义的明确共识,但心理弹性通常理解为个体在面对潜在压力事件时,保持相对稳定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机能水平的过程,心理弹性受个人、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5-6]。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探讨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7月太原市两所条件与规模相当的养老机构KOA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骨关节炎分类诊断标准的患者;③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能以文字或语言和研究者沟通;④知情同意且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等待手术或已手术者(前后6个月);②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患者;③有认知功能障碍或已诊断老年痴呆者;④帕金森病、癫痫者;⑤近3个月内有脑卒中史者。
1.2方法
研究工具具体如下。①心理弹性量表(CD-RISC):Yu等[7]修订了适合于中国人群的CD-RISC量表,并根据我国的文化背景將原来的5个维度调整为3个维度,即坚韧、自强和乐观。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0~0.83。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越好。②简明疼痛量表(BPI):第1部分评估老年人慢性疼痛性质;第2部分评估慢性疼痛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行走能力、日常工作、情绪、睡眠、人际关系、生活乐趣等7个方面的影响。该量表在国内外使用广泛,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8-9]。③疼痛自我效能感问卷(PSEQ):用于测量患者对自己疼痛下仍然能完成一定任务的信心。共10项,从0~6分别表示完全没信心到非常有信心,各项累计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自我效能感越强。其中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11]。④老年抑郁量表:该量表在老年人群评价抑郁状况、分析影响因素以及评估干预疗法中应用较为广泛。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不同人口学资料下的心理弹性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或方差不齐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与疼痛自我效能得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符合调查研究要求。研究对象年龄61~90岁,平均(76.52±6.21)岁,结果见表1。
2.2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现状
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60.62±12.65)分,满分为100分,其中自强性维度[(23.92±4.251)分]得分最高,坚韧性维度[(30.40±8.81)分]次之,乐观性维度[(6.30±1.70)分]得分最低。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低于常模(65.40±13.90)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2,P<0.05)。
2.3影响养老机构KOA患者心理弹性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月收入、子女数、居住条件、参加集体活动频率、亲友看望老人频率及情绪状态等因素对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影响有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宗教信仰、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强度及疼痛对整体生活的影响等因素无关(P>0.05)(表2)。
2.4养老机构KOA患者心理弹性及各维度得分与疼痛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养老机构KOA患者疼痛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得分(r=0.875,P<0.001)、坚韧性得分(r=0.804,P<0.001)、自强性得分(r=0.779,P<0.001)、乐观性得分(r=0.394,P<0.001),均成显著正相关。
2.5影响养老机构KOA患者心理弹性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按照进入水准(α=0.05)的标准,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子女数、亲友看望老人频率、情绪状态及疼痛自我效能是养老机构KOA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其心理弹性79.7%的变异(表4)。
3讨论
3.1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现状
本研究中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总体偏低,心理弹性总分低于中国社区居民常模[12](65.4±13.9)分;高于住院患者[12]心理彈性水平(57.96±8.05)分。与社区居民比较,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弹性更低,原因可能是养老机构大部分KOA患者住的双人间或多人间,疼痛、生理机能下降加上室友夜尿过多,老人经常失眠,心情压抑。此外,养老机构制度化管理以及活动空间有限,这些老人平时主要依靠拐杖在楼层里活动,心里比较自卑,失去了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不愿意和其他老年人过多交流,慢性疼痛无法有效缓解,就通过熬着、限制自身行动等消极的应付方式来面对疼痛,这些负面情绪可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广泛的心理弹性风险组合。但与年轻住院患者[13]比较,养老机构KOA患者的适应能力更强,老年人适应重复疼痛刺激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习惯化,而习惯化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减退[14]。以习惯为特征的疼痛感的降低可能与更普遍的适应压力的能力有关,即与老年人的心理弹性有关[15]。
3.2养老机构KOA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老机构KOA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及其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正相关,与既往研究[16]结果一致,疼痛自我效能是指个体独立面对疼痛并且达到预期效果的自信程度[17],心理弹性可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疼痛患者的身心健康,心理弹性水平高的患者有更高的疼痛自我效能,进而减少疼痛和改善功能[18];人类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压力事件的产生往往会影响人的社会环境,国外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程度对心理弹性的高低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1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婚的KOA老年人心理弹性明显高于未婚或丧偶的老年人,与Lamond等[20-21]的研究结果一致,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没有子女的KOA老年人心理弹性明显低于有子女的老年人,家人对老年人的看望频率会对其心理弹性产生积极作用。此外,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KOA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更强,具有更加明确的生活目的。KOA本身的无法治愈性和伴随终身的特点,使得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容易采取回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在与养老机构KOA患者接触时发现,患者没有意识到心理问题对疾病影响的重要性,仅将疼痛归因于生理和衰老,加之医护人员长期暗示疾病伴随终身无法根治,这些都会降低老人对疼痛治疗的信心,从而消极应付。
因此,养老机构KOA患者的心理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对于老年KOA患者而言,他们对自身慢性疼痛的认知和应对能力越强,越能积极地获取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快地适应慢性疼痛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这种适应能力就可用心理弹性水平来描述。心理弹性的概念引导医护人员在减少老年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伤害、疾病或其他压力等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老年KOA患者的内在潜能和外在支持系统,唤醒老年人内心的信念,从个人、家庭、机构及社会等方面对其进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的干预,以降低他们抑郁的发生率,最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Lai Z,Zhang Y,Lee S,et al.Effect of strength exercise on the knee and ankle propriocep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J].Trials,2017,18(1):437.
[2]Zhou XY,Zhang XX,Yu GY,et al.Effects of 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on knee osteoarthriti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Biomed Res Int,2018,2018:7 469 197.
[3]Breivik H,Collett B,Ventafridda V,et a1.Survey of chronic pain in Europe:prevalence impact on daily life and treatment[J].Eur J Pain,2006,10(4):287-333.
[4]Mechanic D. Social psycholog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sentation of bodily complaints[J].N Engl J Med 1972,286(21):1132-1139. [5]Bonanno GA,Westphal M,Mancini AD.Resilience to loss and potential trauma[J].Annu Rev Clin Psychol,2011,7(1):511-535.
[6]Van der Meer CAI,Te Brake H,van der Aa N,et al.Assessi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English and Dutch Version of the resilience evaluation scale (RES)[J].Front Psychiatry,2018,9:169.
[7]Yu XN,Lau JT,Mak WW,et al.Factor structur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J].Compr Psychiatry,2011,52(2):218-224.
[8]赵亦欣,冯晨秋,娄凤兰.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66-468.
[9]杨美赏,曾清楷,钟信心,等.门诊慢性疼痛病人日常生活功能及心理、社会功能障碍之评估[J].高雄医学科学杂志,1992,8(10):552-561.
[10]肖娟,吴文栩.中文版疼痛自我效能问卷评估慢性下腰痛患者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3):32-34.
[11]Huey S.Lim,Phoon P.Chen,Tony Gin,et al.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of pain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J].Anesth Analg,2007,104(4):918-923.
[12]Yu X,Zhang J.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with Chinese people[J].BMC Psychiatry,2017,17(1):49.
[13]陳玲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弹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4):6218-6220.
[14]Mcallister SJ,Vincent A,Hassett AL,et al.Psychological resilience,affective mechanisms and symptom burden in a Tertiary‐care sample of patients with fibromyalgia[J].Stress Health,2015,31(4):299-305.
[15]Bingel U,Herken W,Teutsch S,et al.Habituation to painful stimulation involves the antinociceptive system-a 1-year follow-up of 10 participants[J].Pain,2008,140(2):393-394.
[16]Ross AC,Simons LE,Feinstein AB,et al.Social risk and resilience factors in adolescent chronic pain:examining the role of parents and peers[J].J Pediatr Psychol,2018,43(3):303-313.
[17]Nicholas MK.The pain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taking pain into account[J].Eur J Pain,2007,11(2):153-163.
[18]Wright LJ,Zautra AJ,Going S.Adaptation to early knee osteoarthritis:the role of risk,resilience,and disease severity on pain and physical functioning[J].Ann Behav Med,2008, 36(1):70-80.
[19]Danoffburg S,Agee JD,Romanoff N R,et al.Benefit finding and expressive writing in adults with lupus or rheumatoid arthritis[J].Psychol Health,2006,21(5):651-665.
[20]Lamond AJ,Depp CA,Allison M,et al.Measurement and predictors of resilience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women[J].J Psychiatr Res,2008,43(2):148-154.
[21]Zautra AJ,Johnson LM,Davis MC.Positive affect as a source of resilience for women in chronic pain[J].J Consult Clin Psychol,2005,73(2):212-220.
(收稿日期:2018-10-16 本文编辑:崔建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54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