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中益气活血类中药的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应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例冠心病患者, 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益气活血类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2.9±0.3)、(5.1±0.6)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治疗后TG、HDL-C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疗效确切, 用药安全性高, 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控制病情,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冠心病;益气活血类中药;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75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管腔堵塞, 致心肌缺血缺氧性心脏病, 中医学将其归入胸痹范畴, 认为气虚血瘀、本虚标实是主要病机, 益气活血类药物是主要治疗药物[1]。补阳还五汤是益气活血疗法的经方, 被广泛应用于正气亏虚、脉络瘀阻治疗中。本文研究冠心病患者应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的效果,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内科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 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男36例, 女24例;年龄54~82岁, 平均年龄(71.2±4.5)岁;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5.4±1.6)年。
观察组患者男39例, 女21例;年龄55~83岁, 平均年龄(71.5±4.8)岁;病程2~9年, 平均病程(5.6±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25.0 mg/次, 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次, 4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次, 3次/d;对于心绞痛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 在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观察组患者接受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 给予补阳还五汤, 组成方剂:黄芪30 g, 当归、赤芍、地龙各15 g, 川芎、桃仁、葛根、红花、益母草、鹿含草各10 g。由本院中药房的煎药机煎煮, 每剂煎汁300 ml, 分入两袋中封装, 患者在每日早、晚饭后30 min服用1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绞痛等伴随症状明显缓解, 血脂指标有所降低, 静息心电图显示正常;有效:心绞痛等症状有一定改善, 血脂指标降低, 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0.05 mV, T波逐渐直立;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标准评估患者的症候积分, 主要包括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倦怠乏力等症状, 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 包括TG、TC、LDL-C、HDL-C。
1. 4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为(12.1±1.6)分, 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为(12.3±1.9)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4, P=0.534>0.05);治疗1个月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2.9±0.3)、(5.1±0.6)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03, P=0.000<0.05)。
2. 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TG、TC、LDL-C、HDL-C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TG、TC、LDL-C、HDL-C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TG、HDL-C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用药治疗期间, 观察组患者仅出现2例胃肠道不适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未经处理即缓解, 未停药。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恶心呕吐, 2例腹泻, 2例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 多数患者未经处理即缓解, 未停药, 有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 P=0.048<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中虽然没有冠心病的病名, 但是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真心痛”等病症的临床症状与冠心病十分相似, 《金匮要略》中又有关于“胸痹”的因、脉、治的描述, 对现代医学中冠心病的诊疗均有指导意义。各代医家反复的验证认为, 冠心病的发病以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为主, 正虚以气虚为主, 邪实则以血瘀为主;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 病位在于心, 标实在于气滞血瘀, 由此说明气虚血瘀是冠心病发病的基本病理基础, 并且贯穿于基本发展进程始终。而气虚、血瘀的症候要素又为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冠心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于是益气活血类中药、方剂等成为冠心病治疗中的主要药物。殷沈华等[2]总结指出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能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使血液粘度降低, 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 预防微血栓、心肌微循环障碍发生, 控制病情进展;通过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益气活血类中药还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提高血清壬基酚(NP)含量、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 改善心绞痛症状。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朝著名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全方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等组成, 具有益氣活血、化瘀通脉之效, 主治气虚血瘀证[3, 4], 原用于中风后气不能行血、瘀滞脉络致半身不遂的治疗中。该方中重用黄芪, 补脾胃之元气, 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补气又不伤正, 助力诸药之力, 为君药[5]。当归则具有活血化瘀之效, 使阴阳协调、气旺血生, 为臣药。桃仁、川芎、赤芍、红花等药助当归的活血化瘀之效;地龙疏通经络, 皆为佐药。诸药合用起到补气活血通络之效, 补气药与活血药配伍, 气旺血行, 活血而不伤正, 使亏损之气得以补还, 因瘀滞之血得以行走。本研究中应用的补阳还五汤在经方的基础上辨证加减, 加用了葛根、益母草和鹿含草, 此三药均具有舒经活血、解痉止痛之效, 与其他药物合用起到益气活血、疏通经络、行气止痛之效[6]。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中医疗法治疗效果确切, 安全性高。
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降低血脂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病情的控制, 延缓病情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和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补阳还五汤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状况, 预防脂质在内膜的沉积, 一定程度上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易感性及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预防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控制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 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疗效确切, 用药安全性高, 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控制病情,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志坚. 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1):172-173.
[2] 殷沈华, 唐德才. 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2):500-501.
[3] 王慧云, 赵军香.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0):1089-1091.
[4] 涂颖廷, 罗艳霞.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33):109-110.
[5] 吴玉涛, 万启南.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41例临床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 34(10):21-25.
[6] 王中跃. 冠心病治疗中益气活血类中药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4):85-86.
[收稿日期:2018-0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0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