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声刀和电凝钩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不同效果及术后对患者肛门排气功能的不同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刀和电凝钩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中的不同效果及对术后患者肛门排气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电凝钩对阑尾系膜分离,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超声刀对阑尾系膜分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远远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远远低于观察组;对于术后病检结果为单纯性阑尾炎或者化脓性阑尾炎的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使用超声刀治疗方法比使用电凝钩的效果更好,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同时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快。患者能够早期进食,迅速康复。
关键词 超声刀或电凝钩;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不同影响
阑尾炎为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当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下阑尾手术切除术,这一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和康复速度快等优点,而且并发症较少,因此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患者290例,分别采用超声刀和电凝钩进行手术,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患者29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5例,年龄21 - 68岁,平均(46.54±3.25)岁;其中术后病检结果分别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3例以及坏疽性阑尾炎39例。观察组145例,年龄20 -67岁,平均(45.23±3.19)岁;其中术后病检结果分别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7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0例以及坏疽性阑尾炎3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①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超声刀分离阑尾系膜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手术流程如下:首先麻醉患者,主要通过硬膜外麻醉,之后开始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三孔法为手术的常规切口,观察孔切口一般在脐下缘10 mm处,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建立人工气腹,人工气腹的压力值为12 - 14mmHg,将10 mm的Trocar置入其中,在置入腹腔镜以后对腹腔的环境认真探查。将10 mm和5 mm的切口分别建立在脐部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的1/3处和麦氏点上的2-3 cm处,将相应的Trocar置入其正下方[1]。在3条结肠带交汇处确认阑尾根部的位置,通过有效的方法分离阑尾系膜缘组织,先进行钝性分离阑尾与周围粘粘连,主要是通过吸引器来完成的,之后用超声刀切除紧密包裹阑尾的大网膜和对视野有阻挡以及对操作有影响的回盲部脂肪,将阑尾充分暴露出来,越接近阑尾远端越会存在小的阑尾动脉,则在切断阑尾系膜过程中出血风险越小。靠近阑尾系膜游离,阑尾标本相对较小,也就更容易经Trocar取出。所以在使用超声刀的过程中要尽量从远端贴近阑尾,从根部切断阑尾系膜,将阑尾根部用弯分离钳钳夹,这样可以将存在于该处的粪石挤出,之后进行结扎,过程中使用7#丝线来完成,用剪刀将距离根部0.5 cm处的阑尾剪断,将其从右侧的Trocar取出,用超声刀单臂灼烧阑尾残端黏膜,注意避免阑尾残端脓性液体的残留。在手术过程中如果遇到腹膜外或腹膜后阑尾的状况,则需要将侧腹膜切口,将阑尾显露出来以后对阑尾进行逆行切除[2]。如果阑尾根部出现穿孔现象,结扎无法完成,则要进行8字缝合,其主要使用4#丝线。最后要完全吸除腹腔内的渗液,一般常规安置引流管,而且经右侧Trocar孑L引出并固定引流管。完成手術以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相应的并发症[3]。②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电凝钩分离阑尾系膜的方法,其操作方法、麻醉、切除阑尾的过程以及术后处理的方法与观察组相同,该组患者主要使用的手术器械是电凝钩,术中注意避免电凝钩对周围肠管的损伤,对阑尾动脉的处理使用电凝止血,在处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出血,必要时术中使用可吸收夹钳夹止血。
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行观察,其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作为手术情况的评价指标。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作为术后肠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效果的情况:通过分析和研究可知,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对于术后病检结果为单纯性阑尾炎或者化脓性阑尾炎的观察组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结果为坏疽性阑尾炎或者临床诊断为穿孑L性阑尾炎、腹膜炎的观察组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由于人们工作压力增加、周围环境恶化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原因导致阑尾炎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4]。电凝钩是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需要使用的器械,用电凝钩止血效果不理想,止血过程中经常需要丝线进行结扎,从而使手术时间延长[5]。
相关研究表示在手术中使用电凝钩会损伤患者的非靶组织,使手术区邻近组织的意外损伤率大大增加,另外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电凝钩温度高,损伤范围大,术后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严重,而超声刀温度相对较低,损伤范围小,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相对比较轻微。此外电凝钩具有烧灼现象,具有较大的热损伤范围,术后坏死液化组织脱落时间长,而超声刀不存在此问题。超声刀的损伤距离显著短于电凝钩,但两者的损伤距离均与切割时间呈正比。
本研究将患者按照阑尾术后病理分型分为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比较两组使用超声刀和电凝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表明超声刀的优势比较明显。但是对于本身具有比较严重的炎症,如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甚至有腹膜炎的患者,则存在术后因腹腔炎症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肠功能恢复差。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相差不多,而且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对其造成影响,如术后因腹部疼痛而不愿意早期下床活动等;但是在该疾病的治疗中,超声刀的安全优势是必须认可的。研究发现,阑尾切除手术中使用超声刀的精密度比较理想,而且在靶组织切除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比较少,同时能够一次性完成切割和止血等相关工作,使操作过程减少,从而将手术时间缩短,同时对肠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升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6]。另外在手术过程中使用超声刀对周围组织的伤害较小,从而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远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后病检结果为单纯性阑尾炎或者化脓性阑尾炎的对照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观察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检结果为坏疽性阑尾炎或者临床诊断为穿孔性阑尾炎、腹膜炎的观察组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因为患者腹腔炎症重,因炎症刺激导致患者术后存在麻痹性肠梗阻,加上患者因腹胀、腹痛不适致患者不能早期下床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偏少等所致。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使用超声刀治疗方法比使用电凝钩治疗方法的效果更好,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可以加快肠功能的恢复,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友康,李家琪,达瓦晋美,等.电凝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使用技巧及安全性[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5):398-399.
[2]毛煜侃,郑立君周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超声刀与电凝钩的临床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 3(1):59-62.
[3]丁宏文,毕晓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超声刀及电刀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对比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6,36(4):393-394.
[4]覃怀成,钟先荣,孔勇,等.PK刀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18(3):329-330.
[5]万厚民,李连生.单极电凝和系膜结扎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5 (12):930-932.
[6]李振洪,黄文文。罗强,等.超声刀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6,23(2):120-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1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