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根据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34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12%;参照组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0.59%;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研究组NIHSS评分为(10.27±1.36)分, 参照组NIHSS评分为(10.51±1.38)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NIHSS评分为(4.46±0.22)分, 参照组NIHSS评分为(6.79±0.19)分, 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出现血性梗死0例, 胸背皮下出血1例, 腹部皮下局部青紫2例, 不良反應发生率为8.82%(3/34);参照组中出现血性梗死0例, 胸背皮下出血1例, 腹部皮下局部青紫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不仅临床效果显著, 且安全性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无异, 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复方丹参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脑梗死发病, 其病理复杂, 主要症状为局部脑缺血。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因分为血栓形成性和栓塞性, 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通过药物解决患者血管栓塞的病因, 从而达到治愈效果[1]。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主要有复方丹参、尿激酶和藻酸双酯钠等, 低分子肝素属于抗凝药物, 有学者认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似乎不适用抗凝治疗[2], 所以本文对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排查, 均无药物敏感史, 且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研究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7例;年龄最大76岁, 最小 55岁, 平均年龄(64.85±3.72)岁;短暂脑缺血发作11例, 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10例, 局限性脑梗死13例。参照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6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54岁, 平均年龄(64.62±3.46)岁;短暂脑缺血发作12例, 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12例, 局限性脑梗死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8 ml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国药集团宜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Z51020167)与100 ml的5%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 2周为1个疗程, 共治疗2周。研究组患者给予0.6 ml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190)进行皮下注射, 1次/d, 共治疗2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分数越低, 说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越好。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神志清醒, 说话流利, 且能正常行走, 肌力恢复到5级判为显效;患者疾病症状有所好转, 肌力达到2级判为有效;患者疾病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变化判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 高于参照组的70.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出现血性梗死0例, 胸背皮下出血1例, 腹部皮下局部青紫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3/34);参照组中出现血性梗死0例, 胸背皮下出血1例, 腹部皮下局部青紫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 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复杂, 经研究可推断为因血管壁病变或血液流动力学出现变化而导致脑缺血或脑梗死, 该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肢体肌力弱、感知能力障碍等。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 该疾病也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但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3]。
本文研究和比较了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 其中复方丹参注射液属于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 其受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能够增强冠状动脉流量、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 从而使梗死的心肌痊愈和再生[4];低分子肝素属于抗凝血药和溶血栓药, 是多种普通肝素制成低分子量的肝素, 该药物适用于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一些栓塞性疾病[5-7]。 通過本文的研究数据可知, 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 高于参照组的70.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复方丹参具有改善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诸多作用, 因此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通过研究发现, 与低分子肝素相比, 其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低分子肝素能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 从而能有效抵抗血栓。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低, 所以抗凝的Xa因子活性长于普通肝素, 且抗凝血因子Xa活性的生物利用度高, 仅使用1次, 药性的发挥可保持很久, 半衰周期长。有研究表明, 低分子肝素能够调节细胞作用, 从而增强抗血栓的效果[8-10]。本文研究数据表明,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 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 P>0.05)。低分子肝素在控制剂量的情况下安全性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一致。该药物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的同时, 不影响其他功能, 所以对血小板的影响小, 不易引发出血或血栓合成的并发症。本文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发现治疗后, 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11-15]。
综上所述, 低分子肝素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是理想的抗血栓、抗凝药剂, 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宜南, 郭艳霞, 王雅娟.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血管因素分析.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5):609-612.
[2] 潘燕, 杨文琼, 胡博. 白细胞CD11b和CD18的表达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再发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12):1644-1646.
[3] 张文喜, 段达荣, 张震宇, 等. 参附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脓毒血症血浆NT-ProBNP、Cys、凝血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 27(2):61-65.
[4] 董佳佳, 程康安. 亚临床心房颤动的认识与进展.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 22(5):373-376.
[5] 冯雪, 李四维, 李海霞, 等. 应用Sonoclot体外对比葛根素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的抗凝、抗血小板作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 9(2):183-186.
[6] 刘先文, 许静, 唐学良, 等. 地尔硫卓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难治性心肌缺血的疗效分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 9(4):456-459.
[7] 王晓军, 孟祥海. 自拟活血益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股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11):1566-1569.
[8] 唱宽, 舒健, 毛志刚, 等. 术后强化抗凝方案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INR达标率、引流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5):674-676.
[9] 赵明喜. 川芎嗪注射液配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7, 31(5):77-78.
[10] 褚妩边.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新中医, 2015(8):44-45.
[11] 王敏. 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探讨. 医学信息, 2015(1):411.
[12] 王心珉. 低分子肝素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与不良反应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4):102-103.
[13] 刁晓梁. 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其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究.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6):687-689.
[14] 滕瑞红, 范丽娟.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10):2342.
[15] 黄波. 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3):8-9.
[收稿日期:2018-1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