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恶性血液疾病所致贫血相关临床资料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血液科住院的非恶性血液疾病所致的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常见的贫血发病状况。方法 收集413例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所致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年龄分布、贫血程度、贫血类型以及贫血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3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所致贫血患者中, 男134例(32.45%), 女279例(67.55%), 女性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发病年龄13~90岁, 发病年龄<50岁158例(38.26%), 50~70岁110例(26.63%), >70岁145例(35.11%), 以<50岁、>70岁患者所占比例较高。贫血程度属于中重度贫血的人数为362例(87.65%), 所占比例较高。贫血类型主要有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慢性病贫血(ACD)、再生障碍性贫血(AA)、原因不明、溶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其中发病率居前3位的贫血类型依次是:IDA230例(55.69%)、MA68例(16.46%)、ACD47例(11.38%), IDA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贫血。本研究中IDA发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原因不明、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MA发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原因不明、消化道肿瘤、慢性胃炎;ACD发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消化道肿瘤、原因不明、其他慢性病。结论 非恶性血液疾病所致贫血的患者中, 女性贫血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 发病年龄在3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多, 且以中重度贫血为主, IDA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贫血。
【关键词】 非恶性血液疾病;贫血;发病状况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109
贫血影响着全球约33.00%人口,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1]。贫血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同时, 贫血的病因复杂多样, 贫血是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 同时也是非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血液学异常, 临床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 然而非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贫血仍未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常未能及时诊治或者致误诊漏诊, 甚至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为减少漏诊误诊和及时有效针对病因治疗, 本文收集本院收治的非恶性血液疾病所致的413例贫血患者, 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7年5月413例因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所致住院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 2 方法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病因学检查。每位患者均进行血细胞分析、网织红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血清铁、总铁结合率、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检测, 然后根据病情选择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谱、肿瘤标志物、溶血方面等实验室检查, 腹部B超或CT等检查, 必要时行骨髓细胞学、骨髓病理学、胃肠镜等检查, 女性患者行妇科超声检查。抽取患者清晨静脉血, 置于EDTA抗凝管中, 应用血细胞检测分类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测定血红蛋白。
1. 3 观察指标 对413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所致贫血患者的年龄分布、贫血程度、贫血类型以及贫血病因进行分析。
1. 4 判定标准 贫血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贫血诊断标准, 即在海平面水平,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130 g/L,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20 g/L, 孕妇Hb<110 g/L即为贫血。贫血程度、病因诊断参照国内外标准[2]:轻度贫血:Hb:女91~120 g/L, 男91~130 g/L;中度贫血:Hb 60~90 g/L;重度贫血:Hb 30~59 g/L;极重度贫血:Hb<30 g/L。常见不同类型贫血诊断标准分别为:IDA:血清铁蛋白<12 μg/L或血清铁<10.7 μmol/L(600 μg/L)且血清铁蛋白<50 μg/L。MA:如血清叶酸水平<6.8 nmol/L(3 ng/ml)和(或)血清维生素B12水平<74 pmol/L(100 ng/ml)。ACD:如血清铁<600 μg/L且血清铁蛋白≥50 μg/L。以上标准均不符合者, 并且不符合其他疾病所致, 诊断为原因不明性贫血。
2 结果
413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所致貧血患者中, 男134例(32.45%), 女279例(67.55%), 女性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发病年龄13~90岁, 发病年龄<50岁158例(38.26%), 50~70岁110例(26.63%), >70岁145例(35.11%), 以<50岁、>70岁患者所占比例较高。贫血程度属于中重度贫血的人数为362例(87.65%), 所占比例较高。贫血类型主要有IDA、MA、ACD、再生障碍性贫血(AA)、原因不明、溶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其中发病率居前3位的贫血类型依次是:IDA230例(55.69%)、MA68例(16.46%)、ACD47例(11.38%), IDA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贫血。本研究中IDA发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原因不明、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MA发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原因不明、消化道肿瘤、慢性胃炎;ACD发病原因中居前3位的依次是消化道肿瘤、原因不明、其他慢性病。见图1, 表1。
3 讨论
贫血是一种症状, 不是独立疾病, 各系统疾病均可以导致贫血, 因此尤其需要重视贫血病因的诊断。而且贫血可以影响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轻者使患者日常生活受限、人们劳动能力下降, 重者危及生命, 应高度重视, 需尽早发现, 尽早到医院诊治。但在本研究中发现中重度贫血所占比例较高, 可见患者对贫血并不十分重视, 大多数患者认为其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就不需要治疗, 因此轻视病情, 贻误治疗时机[3]。本研究对贫血患者的年龄分布、贫血程度、贫血类型以及发病率居前3位贫血类型的贫血病因进行了分析, 患者发病年龄随年龄增长有增多趋势, 且在30岁以后明显增多, 30~50岁有一发病高峰, 这和育龄期女性月经生育等致失血过多密切相关, 另一发病高峰在70岁以后, 考虑随着年龄增长, 一些继发性贫血增多有关。本研究中发现贫血的程度以中重度贫血为主, 分析可能与人们对轻度贫血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不积极入院治疗有关。对入组患者所诊断的贫血类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IDA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贫血。这也和大多的其他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也和育龄期女性发病人数多相关联[4]。在对本研究发病率居前3位的贫血类型患者的贫血病因进行分析表明, 引起疾病的病因大多由非血液系统疾病导致, 血液系统疾病大多可致贫血, 但非血液系统引起的贫血在临床中亦占有很大的比例, 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非血液系统引起的贫血病因复杂多样, 本研究发现发病率居前3位的贫血类型分别是IDA、MA和ACD。IDA人数占贫血总人数的比例为55.69%(230/413), 这与其他相关研究一致[2], 其中约74.78%(172/230)为女性患者, 女性IDA发病原因中因明确月经量多所致约占22.67%(39/172), 较以往研究中比例有所下降[3]。虽然也有偏食、长期饮用浓茶、痔疮出血、胃手术后等致铁剂吸收减少等原因, 但本研究中IDA的贫血原因占前3位的依次是原因不明、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因有些患者未行肠镜检查, 仍不能排除肠道炎症或其他原因致铁剂吸收欠佳或铁利用障碍有关, 因此, 本研究中消化道慢性炎症致铁剂吸收不良等因素占据IDA发病的主要因素。 在本研究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所致贫血病因中, 由胃肠道疾病引起者为重要病因, 胃肠道疾病引起贫血的原因有胃肠道失血、吸收不良、摄入不足等有关。如IDA、巨幼细胞性贫血、ACD大部分是由胃肠道疾病引起, 包括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肠炎、肠道息肉、胃肠功能性疾病等。其中老年人贫血患者消化道肿瘤较多见, 应引起关注, 争取早发现早治疗[5]。另外原因不明贫血和诊断明确的某类型贫血病因不明临床上也较多见, 需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Kassebaum NJ , Jasrasaria R , Naghavi M , et al.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global anemia burden from 1990 to 2010. Blood, 2014, 123(5):615-624.
[2] Guralnik JM, Eisenstaedt RS, Ferrueci L, et al. Prevalence of anemia in persons 65 years and older in the United States:evidence for a high rate of unexplained anemia.Blood, 2004, 104(8):2263-2268.
[3] 宁尚勇, 李宁华, 韩晓燕, 等. 北京城区老年人血细胞计数增龄变化及变化范围的调查.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33(11):1227-1230.
[4] 林果为. 贫血//张之南, 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第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4.
[5] Hsu CY, McCulloch CE, Curhan GC.Epidemiology of anemia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amo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J Am Soc Nephrol,2002,13(2):504-510.
[收稿日期:2018-05-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