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险管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率的作用。方法:本院于2018年1月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选取2018年1月~3月的100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1月~3月的100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细菌检验的合格率,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细菌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室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方面的作用显著,可有效保障手术安全。
  【关键词】 风险管理;手术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76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4-271-01
  医院感染是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但会影响疾病治疗,也会引起医疗纠纷。手术室是治疗各种外科疾病的主要场所,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加强手术室院感的控制非常重要[1]。本院于2018年1月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发现手术室感染率明显降低,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8年1月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选取2018年1月~3月的100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1月~3月的100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知情同意;②不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③未合并感染;④无免疫系统疾病;⑤非恶性肿瘤患者[2]。观察组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8~75岁,平均47.3±6.2岁,手术类型包括胃肠手术38例,胆道手术31例,骨折内固定术10例,腹股沟疝手术6例,乳腺手术9例,甲状腺手术6例;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9~73岁,平均47.0±5.9岁,手术类型包括胃肠手术35例,骨折内固定术10例,胆道手术32例,腹股沟疝手术6例,乳腺手术10例,甲状腺手术7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管理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风险管理,结合实际情况、相关报道文献对手术室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将风险因素分为手术时间长、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患者因素等方面,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开展如下控制措施:
  1.2.1.1 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院感控制小组,护士长负责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负责进行手术室微生物检测,对感染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每周随机抽检,发现问题立即补救。小组不断更新各项规章制度,如手术室洗手制度、消毒制度、卫生制度等,制定感染监控表,详细记录患者信息、监测护士、监测项目、防范策略,并以PDCA模式开展感染监控。
  1.2.1.2 环境管理 每日利用洁净机组进行湿式清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无影灯等物品的表面,并对手术间进行打扫消毒。一般手术在结束之后,手术间应自净20~30分钟后方才进行连台手术。感染手术在手术结束后,手术间墙壁、台面、地面及空气按感染手术的要求进行处置后才能开放做下一台手术。感染手术及特异性感染手术一般要求在负压手术间进行。无负压手术间的补救措施如下:①确定离换车间最近的那间手术间:②自净30分钟后关机;③在停机状态下施行手术;④手术后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作用2小时;⑤将回风口滤膜用消毒剂喷洒至湿,作用1小时;⑥常规消毒该手术间,更换回风滤膜。持续加大环境卫生管理力度。
  1.2.1.3 物品管理 专人统一管理各种器械,对手术器械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并机械清洗,对耐湿、耐热的器械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对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低温灭菌。消毒后应进行质检并在使用前确认有效期和生物指示卡,各种一次性物品要三证齐全,使用后按医疗废物规范进行处理。各类医疗废弃物应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及时移出手术室并进行销毁,并对医疗废弃物所在区域进行消毒。
  1.2.1.4 人员管理 每隔3个月对手术室人员进行操作技术、无菌理念的培训,提高其职业责任感和无菌操作水平,提高手术操作的效率,减少手术时间。使用小瓶式按压洗手液,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确保手卫生。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限制参观人数,禁止不同手术间人员互相流动。
  1.2.1.5 手术管理 在各类手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严格执行手术无菌操作细则,如及时更换破损手套、不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物品、手术前和手术后要检查器械、辅料、体腔等。在患者围手术期,按规定对其应用抗菌药物,并做好消毒卫生管理,确保患者个人卫生,降低个人卫生感染风险。
  1.2.2 对照组 未采取风险管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检验合格率和手术室感染率。检验合格标准为无致病菌检出,无细菌生长,且空气细菌菌落总数≤10cfu/m3,直径9cm平皿静置30min后菌落总数≤5cfu/m2,医护人员手部细菌菌落≤5cfu/m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100例中,手术室检验合格98例,共出现手术室感染0例;对照组100例中,手术室检验合格88例,共出现手术室感染4例,P<0.05。
  3 讨论
  手术室感染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损失,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有数据指出,因医院感染引起的意外死亡率可达4%~33%[3]。手术室感染控制是院感控制的重要一环,只有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控才可有效控制手術室感染。
  手术室感染的风险因素众多,如空气、物品、消毒不规范,往来人员过多等,这就要求充分调动管理力量,发挥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协调、组织、保障作用[4]。风险管理是一种具有风险预见意识的管理策略,其可对管理过程中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因素进行识别,并做到提前预防和规避,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在本次研究中,为切实降低手术室感染率,我院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物品管理、人员管理和环境管理来规避引起手术室的危险因素。从结果来看,实施风险管理后手术时检验的合格率和手术时感染率均明显下降,与实施风险管理之前的水平相比差异明显,P<0.05。
  综上,可以认为,风险管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方面的作用显著,可有效保障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沈亚飞.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8,5(54):90-90.
  [2] 傅瑞娇,蔡文进,叶伟娟,等.精益管理体系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8):122-124.
  [3] 陈婕嫱,徐艳,谢小冬,等.5S管理法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4):103-104.
  [4] 邹彦,陆雪飞,朱秀峰.PDCA 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9):2145-21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27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