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青少年饮食习惯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饮食习惯模式和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干预方式及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的3000名儿童青少年展开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使用7d饮食回顾法获取饮食习惯的相关数据。结果:一共明确四种饮食习惯模式:第一种模式贡献率达到了16.58%,和在外就餐、含糖饮料、西式快餐、高能量零食、油炸食品等相关;第二种模式贡献率达到了13.02%,和肉类、肉制品、水果、蔬菜等相关;第三种模式贡献率为15.58%,和奶、早餐等相关;第四种模式贡献率达到了9.05%,和吃饭速度、吃饭多少等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研究显示,模式三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模式四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青少年饮食习惯模式和超重肥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儿童青少年可以健康成长,需要注重对其展开营养教育。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饮食习惯;超重肥胖
  【中图分类号】R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5--01
  儿童青少年时期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较快,充足综合性的营养可以使其身心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兒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受到自身饮食习惯以及外部环境中的多种影响,且这种影响能够对饮食习惯产生较大的作用。为了有效探究儿童青少年的饮食习惯与肥胖关系中的影响原因,发现具有的问题,并为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提供依据,为此本文对2018年6~8月我市儿童青少学生的饮食习惯和肥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原因展开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确定研究的学生。挑选我市多个中小学学生总计3000名展开调查,按照体检资料与病史,排除肾、肝、肺、心等关键脏器有疾病,身体发育畸形、有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其中一共得到了10000份相关的调查问卷和体验信息,把最近几个月中以控制进食方式进行减肥的学生排除在外,最终一共有3000人纳入了本次分析样本。其中女性1300人,男性1700人,平均年龄在(10.75±3.23)岁;高中生有900人(30%),初中生1200(40%)人;小学生900人(30%)。
  1.2 方法 本研究有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两部分内容。严格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健康与体质调研工作手册”对儿童青少年展开血压、臀围、腰围、体重、身高的测量。问卷调查使用的是自行设计的内容,回顾调查7天前的饮食习惯,其中包含了摄入的肉及肉制品、含糖饮料、蔬菜、水果的每天摄入量与摄入天数,并最终通过平均每日摄入量予以表示;同时还统计了学生吃饭的速度、吃饭的多少;西式快餐的次数与天数、油炸食品、高能零食、牛奶等的摄入量。
  1.3 判断标准 对7到18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的判定使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BMI筛查分类标准”,本次研究把非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定义为体重正常组。其中肥胖学生有600人(20%),超重学生有900人(30%),体重正常的学生有1500人(50%)。
  1.4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1软件构建数据库,使用双录入方式展开信息的检错与录入。使用SPSS20.0软件展开数据研究与处理。对饮食习惯展开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与因子分析,以特征根超过1明确饮食习惯模式的个数;按照因子载荷分析饮食习惯和其模式之间的关联,得出个人每种饮食习惯模式的因子得分,因子得分越多表示摄入该种次数越多;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探究超重肥胖和饮食习惯模式之间的联系,检验标准 =0.05.
  2 结果
  2.1 饮食习惯模式 按照特征根≥1的标准,一共得出四种饮食习惯模式。其中第一种模式贡献率达到了16.58%,和在外就餐、含糖饮料、西式快餐、高能量零食、油炸食品等相关;第二种模式贡献率达到了13.02,和肉类、肉制品、水果、蔬菜等相关;第三种模式贡献率为15.58%,和奶、早餐等相关;第四种模式贡献率达到了9.05%,和吃饭速度、吃饭多少等相关。
  2.2 学生肥胖超重与饮食习惯的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依照四种饮食行为模式的因子获得分数,把3000个学生划分为三组,分为高分组、中间组、低分组,把有没有超重肥胖视为因变量,把因子得分的多少视作自变量,予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改变其他饮食行为后,中间组和高分组具有肥胖超重的概率分别为低分组的1.172与1.564倍。最后一种模式是学生变得肥胖的关键原因,唯有在第四种模式下肥胖超重中分布差异才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次改变影响因子后,超重肥胖在一、三、四种模式中分布差异都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三属于肥胖超重的积极因素,而模式四与一是学生肥胖超重的负面因素。
  3 讨论
  很多成年人患有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前驱症为儿童肥胖,它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从有关资料能够了解到:学生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性别与年龄等。且男生得病的比重超过女孩,小学生的患病比重超过中学生。其原因可能在于男孩与女孩的生理差异,导致男孩的食物摄入需求多,也有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且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需要学校和父母进行有效的引导,并加强对其的营养教育。本次调查现实我市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达到了30%,超过了我国的平均水平,显示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不断上升的重要问题。所以必须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学生肥胖超重的形式得到缓解。但是,本文探究的是学生在最近两个月相关的饮食习惯与行为,不能完全科学、正确的展现学生在平时的饮食行为与习惯,所以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
  由此可见,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过程就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该时期也是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环节,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就会使得学生超重、肥胖。本文的研究探究了我市部分学生的多种饮食习惯模式,并发现饮食习惯模式三是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而饮食习惯模式一与四是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我国的饮食习惯健康教育、研究等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田霞. 关于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
  段若男, 薛红妹, 刘言, et al.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关系研究[J]. 卫生研究, 2015, 44(4).
  刘淮玉, 单成迪, 刘红, et al. 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 14(7):603-6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57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