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胃溃疡应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三叶因子2(TFF2)、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胃动素(MTL)、酪酪肽(PYY)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胃溃疡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血清胃溃疡相关因子(TFF2、EGF)、血清炎症指标(IL-2、IL-6)、血清激素指标(MTL、PYY)水平;不适症状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4.00%, Hp根除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0.00%, 不适症状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血清TFF2(6.93±1.12)μg/L、EGF(642.31±13.5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7±0.89)μg/L、(371.74±9.65)ng/L, 血清MTL(224.37±9.58)ng/L、PYY(1.36±0.11)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16±10.07)ng/L、(1.78±0.13)pmol/L, IL-2(7.06±0.6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1±0.54)ng/L, IL-6(17.73±0.9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6±1.29)n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 研究组复发率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 P<0.05)。结论 胃溃疡应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的效果良好, Hp根除率高, 胃溃疡复发率小, 治疗后血清TFF2、EGF、IL-2、IL-6、MTL、PY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优化,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胃溃疡;泮托拉唑;阿莫西林;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48
胃黏膜是胃表面覆盖上皮、固有层及黏膜肌层的结构, 具有重要的胃部保护作用。胃溃疡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由胃黏膜损伤导致,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但研究显示与胃酸分泌过多、胃壁黏膜受损等多种损害因素有关[1]。临床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质子泵抑制剂进入到胃黏膜壁细胞分泌小管后经胃酸作用发挥活性, 通过抑制H+-K+-ATP酶减少胃酸中H+含量, 降低胃酸对胃黏膜损害[2]。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可抑制Hp生长、繁殖。研究显示[3], 多项血清因子参与到胃溃疡发病过程, 通过检测血清中该类因子水平可真实反映胃溃疡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 但目前关于二者抗酸作用临床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探讨应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研究组男30例, 女20例;年龄21~79岁, 平均年龄(44.9±11.4)岁;病程1个月~4年, 平均病程(2.92±0.95)年。
对照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22~78岁, 平均年龄(45.3±10.9)岁;病程1个月~5年, 平均病程(3.15±1.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胃溃疡临床诊断标准, 表现为不同程度腹痛、腹胀等症状。②经呼气试验显示Hp阳性。③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愿意承担相关风险及积极配合试验工作。
1. 2. 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肿瘤性疾病患者。②对治疗药物过敏患者。③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④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⑤合并严重肝功能、肾功能障碍或心绞痛、心肌梗死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患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⑦合并严重溃疡穿孔或其他急腹症患者。
1. 3 方法 研究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具体服用方法如下:泮托拉唑, 口服, 40 mg/次, 2次/d;奥美拉唑, 口服, 40 mg/次, 2次/d;阿莫西林, 口服, 1 g/次, 2次/d。同时两组均口服克拉霉素0.5 g/次, 2次/d。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周。然后研究组继续使用泮托拉唑治疗1周, 40 mg/次, 1次/d;对照组继续使用奥美拉唑治疗1周, 40 mg/次, 1次/d。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Hp根除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溃疡相关因子(TFF2、EGF)、血清炎症指标(IL-2、IL-6)、血清激素指标(MTL、PYY)水平;对比两组不适症状发生率和复发率。疗效判定标准:溃疡部位经胃镜检查周围炎症全部消失, 理化检查Hp(-), 为治愈;溃疡部位经胃镜检查周围炎症消失>90%, 为显效;溃疡部位经胃镜检查周围炎症消失50%~90%, 仍伴有炎症病变为有效;溃疡部位经胃镜检查溃疡周围炎症消失<50%, 病情无好转或加重, 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Hp根除率对比 研究组治愈22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37/5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 P<0.05)。研究组Hp根除率为92.00%(46/50), 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 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溃疡相关因子和血清激素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两组血清TFF2、EGF、MTL、PYY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血清TFF2、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清MTL、PY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IL-2、IL-6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4 两组不适症状发生率和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不适症状发生率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 P<0.05);随访1年, 研究组复发率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 P<0.05)。
3 讨论
胃溃疡是消化科常见多发病, 近年来, 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心理压力较大等因素, 胃溃疡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4]。其临床表现为饱食后疼痛。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胃蛋白酶升高、遗传等因素均可导致胃溃疡发病。该病好发于胃小弯及胃窦部位, 主要表现为胃胀、胃痛等不适。严重胃溃疡可导致穿孔、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甚至可以发生癌变, 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Hp感染是胃溃疡的重要发病因素[5], 临床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 通过根除Hp以及抑制胃酸分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阿莫西林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 经胃肠道吸收后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良好药效, 可进入细菌细胞膜发挥杀菌作用。奥美拉唑为第1代质子泵抑制剂, 泮托拉唑为第三代新型质子泵抑制剂, 二者均可在较强酸性环境下有效抑制基础胃酸分泌[7]。其中泮托拉唑中苯咪唑和吡啶环可转为环化磺酰胺, 并与胃壁细胞膜中H+-K+-ATP酶结合使得后者失活, 从而抑制胃酸分泌。泮托拉唑主要在强酸环境中激活并发挥作用, 药效较为稳定,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靶向性, 同时不会干扰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作用, 因而不影响药物代谢[8]。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后,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FF2、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MTL、PY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 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 单独使用阿莫西林Hp清除率低, 治疗效果差, 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后则能将Hp强效清除, 同时加速溃疡愈合。分析原因, 泮托拉唑在微酸细胞环境中激活缓慢, 与胃壁细胞外的巯基反应最小, 因此能显著提升药物的稳定性。同时泮托拉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止血、抑酸的效果, 半衰期较长, 不会影响其他药物代谢, 对于药物间相互作用最低, 安全性能好, 能广泛应用于胃溃疡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 胃溃疡应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的效果良好, 患者Hp根除率高, 胃溃疡复发率小, 治疗后血清TFF2、EGF、IL-2、IL-6、MTL、PY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优化,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靖宇, 张震宇, 曾利, 等. 血清炎性因子对Hp感染胃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评估效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 29(22):3419-3422.
[2] 彭巧玲.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效果观察. 基层医学論坛, 2019, 23(34):4911-4912.
[3] 车章洪, 曾芳. 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关联性研究. 中国新药杂志, 2018, 27(12):1382-1386.
[4] 程斌. 乌贝散加味联合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湿热夹瘀型胃溃疡临床研究. 四川中医, 2018, 36(4): 106-110.
[5] 石贤菊. 微生态制剂联合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22):4094-4095.
[6] 唐纯. 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效果探讨.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1):65-66.
[7] 蔡建华. 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22):3115-3116.
[8] 林存侠, 罗建平. 不同药物(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对比. 北方药学, 2017, 14(11):167.
[收稿日期:2020-0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9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