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联合使用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入组对象,另随机选取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组8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胱抑素 C 和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统计并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数据结果。 结果 胱抑素C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的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比单一指标检测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87.2;R6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3(b)-0059-02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渐提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并发症多样,糖尿病肾病是其常见的血管损害并发症,发病率高,危害大,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糖尿病肾病早期病情隐匿,容易发生误诊、漏诊,拖延患者疾病治疗[1]。糖尿病肾病晚期治疗效果差,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有利于减少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减少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和痛苦。该研究通过纳入该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入组对象联合使用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8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入组对象,另随机选取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范围为36~73岁,平均年龄(45.4±8.7)岁;单纯糖尿病组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范围为37~74岁,平均年龄(46.2±8.9)岁;健康志愿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范围为38~69岁,平均年龄为(43.3±7.6)岁。三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患者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②患者知情同意并愿意承担该研究实验的相关风险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该研究相关检查;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其他全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紫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疾病患者;②合并其他相关肿瘤性疾病如肝癌、胃肠道肿物、肺癌、脑肿瘤等疾病患者;③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或重度抑郁、重度躁狂难以配合检查工作者;④合并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⑤合并严重的急性或慢性感染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者;⑥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需要紧急抢救治疗者。
1.3 方法
清晨管床护士协助糖尿病患者留尿用于检测N-乙酰-B-D-氨基葡萄糖、尿微量清蛋白以及尿β2-微球蛋白,并与尿肌酐相比较,保证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准确性。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尿清蛋白测定方法为免疫比浊法。正常参考范围为:胱抑素C 0.5~1.5 mg/L;超敏C反应蛋白 0~10 mg/L。
1.4 诊断标准
依据空腹血糖≥7.0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诊断单纯糖尿病。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量为30~300 mg。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
3组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最高。见表1。
2.2 肾功能损害组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的对比
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最高为93.00%,其他單独检测阳性率依次为62.50%和63.75%(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血糖,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等。糖尿病并发症多样,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病变和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大血管病变等,后期恶化会导致为糖尿病足、肾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等,患者生存质量较差。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特点。糖尿病肾病当症状出现时肾功能损害往往难以逆转,因此需早期诊断并治疗改善预后。肾组织糖代谢紊乱可以形成多种损害肾脏功能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经激活的多元醇、非酶糖化、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通路等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损害肾脏。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肾小球基底膜成分交联,从而使得基底膜增厚进而对滤过物质的孔径选择性和电荷选择性消失,出现蛋白尿、尿糖等。糖化的血管基质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分泌大量具有损伤性的细胞因子和细胞介质。高血糖还容易导致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肾小球血流动力紊乱,加速肾小球硬化。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测量受性别、疾病状态、炎症反应、药物、饮食个体代谢水平、蛋白质摄入量、检测标本的溶血等因素影响,难以满足临床检测需求,因而在临床上早期检测的应用中受到限制。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过程中,炎性因子参与该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炎性因子能够使糖尿病患者受损[2]。而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管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可以反映早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损伤。因而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标志物。有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糖正相关,并反映血管内皮相关的炎性反应。胱抑素C是人体有核细胞产生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的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质,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解代谢,不被肾小管分泌或重吸收。超敏C反应蛋白生成稳定,由肾小球完全滤过,不受其他疾病情况的影响,不在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项理想指标。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促发驱动糖尿病并发症,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密切相关,受并血脂、血压和血糖密切影响。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最终选择,随着胰岛功能的逐渐衰竭和胰岛素敏感性的逐渐下降,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自身体重来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胰岛素用量。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3种因素相互关联必需同时控制。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知识文化水平不高、观念较为落后,在出现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后常拖延诊治,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没有遵从医嘱自行停用药物或更改药物服用剂量,导致血糖波动大,血糖控制不佳,从而加重血管损伤导致并发症的提前发生。 所以饮食、运动及教育治疗应放在糖尿病治疗的关键位置,告诉患者早期是糖尿病控制的必要和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疾病预后有很大意义,解决老人心理问题,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主动控制疾病,防止患者出现抑郁[4]。踝肱指数为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等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研究表明踝肱指数是临床筛查外周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踝肱指数的正常范围约为0.9~1.3,过低的踝肱指数患者截肢的风险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高。过高的踝肱指数患者血管钙化的几率高,血管收缩功能下降明显,因而是踝肱指数反映周围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降低与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5]。该研究数据表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单一指标。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效果优于单一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玉敏,郭海燕.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159-160.
[2] 许庭松,孙奕.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4):553-554.
[3] 何颖,庄勤,陈哲,等.糖尿病前期胰岛β细胞分泌延迟的特征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6):3907-3910.
[4] 王丽.150例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总结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1):183-184.
[5] 李豫湘.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11):74-75.
(收稿日期:2019-12-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42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