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观察及并发症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065-01
  【摘要】目的 探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观察及并发症分析。方法 选择腹股沟无张力疝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17例,女15例,年龄分布为63.07±3.17岁,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疝气类型和性别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 研究组在阴囊水肿、疼痛、切口感染、异物感、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1.45%,对照组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14.29%,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少,应加强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观察;并发症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的疝气类型,主要是指腹腔内脏器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后向患者体表突出的现象。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临床有着较大的应用[1]。本研究选择我院患者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本研究选择在我院采用修补术进行治疗的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132例进行研究,其中男为117例,女为15例,年龄分布为63.07±3.17岁,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41岁,腹股沟无张力疝分为三种类型,分布为斜疝79例,直疝为29例,其他为2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疝气类型和性别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
  表1 研究人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手术前30min作用采用抗生素静脉注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在患者内环口上方7cm处进行切口,切开提睾肌找疝囊,采用锥形填充物进行填充,游离患者精索进行缺口缝合。手术后采用常规的沙袋进行切口压迫。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关键为将补片平整的放在精索的后面,在缺口的一侧进行填充,将补片的切口缝合和周围的组织缝合固定。手术后采用常规的抗生素主要防治感染的发生。
  1.3 统计处理 本研究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对研究人群临床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显示,主要的并发症类型为阴囊水肿、疼痛、切口感染、异物感、发热和其他等,统计分析显示研究组在阴囊水肿、疼痛、切口感染、异物感、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研究人群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n(%)]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人群不同组别手术后复发情况分析: 对手术出院后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调查患者复发情况,研究组有1例患者复发,为二次复发,复发率为1.45%,对照组有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4.29%,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人群不同组别手术后复发情况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其指患者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缺损向体外突出所形成,又称"疝气"。腹股沟疝主要类型为斜疝和直疝。斜疝长发人群为儿童和青壮年男性,而直疝长发人群为老年男性。临床发病率以腹股沟斜疝为主。腹股沟斜疝分布情况多为右侧疝气,临床也常见两侧发病,一般情况下发病早期无感觉症状;仅在患者腹股沟区出现一个梨形或者椭圆形的包块,临床才表现为坠胀感觉,后常见包块反复出现。当患者站立、行走或长时间体力劳动,引起腹内压增高时而出现;休息或平卧后腹内压降低时从而包块又消失。病程较长的患者包块往往坠入同侧阴囊内。部分患者可形成巨大疝且疝内容物难以还纳入腹腔者可称为“难复性疝” [2]。无张力疝修补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临床补片用以加强患者腹股沟管的后壁,从了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疝气,此治疗方法可有效的克服传统修补术对人体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过量伤害,治疗过程中层次分明且修补后患者周围组织呈现无张力,故临床称之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目前常用的有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本研究选择我院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少,应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彬,张华杰,蔡世荣.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得应用评价[J]江西医药,2009,44(55):585
  [2] 温行军.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7
  [3] 宋宝骥,黄俊杰,吴禹,等.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183例治疗体会[J].天津医学大学学报,2007,12(3):466-467
  
  作者单位:225261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中心卫生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4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