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校园欺凌问题及其安全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时期下地方高校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及其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探索以学校为主体,构思新时期下地方高校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举措。以期减少地方高校校园欺凌现象,进一步为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思政教育、学风建设及协同育人提供重要经验。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园欺凌;安全保障体系
新时期下地方高校校园欺凌相对于普通高校校园欺凌行为,由于受地方文化制度的影响、地方管理制度的不同,其欺凌行为的表现方式或手段呈现更加复杂多样性、地域特殊性、隐秘性等特点。目前关于地方高校校园欺凌的研究,较少是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对欺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用数据来说明校园欺凌问题的多数是定向的描述或是总结性的说明问题[1]。本课题以嘉应学院为例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6份,有效问卷586份,有效回收率为97.7%。通过设计问卷调查,选取地方高校进行调查了解校园欺凌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情况以供参研究参考。
一、 新时期地方高校校园欺凌行为现状分析
据调查显示,65.19%的调查对象表示存在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其中来自同学之间的欺凌行为比例为47.1%,欺凌方式以言语欺凌(25.3%)、社交欺凌(16%)、冷暴力(14.7%)、身体欺凌(11.9%)、网络欺凌(8.5%)为主,与其他高校相对比校园欺凌现象较为严重。地方高校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范围更小、更隐蔽更加不易察觉。如果被欺凌者不敢或不愿举报,再完善的治理机制也毫无意义,校园欺凌行为依旧持续发展。
二、 新时期下关于校园欺凌的政策研究
自2016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关注校园欺凌的治理问题,相关部门与地方单位相继颁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等指导文件[2]。同一时期,贵州、山东、海南、宁夏、陕西等省份也均发布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学生欺凌进行界定和处理[3]。然而,截至目前调查显示,对已有的反校园欺凌干预措施的颁布及了解,63.8%的调查对象表示不太了解,25.6%的调查对象表示完全不了解,并且对目前已有的反校园欺凌干预措施实施效果缺乏具体评估,且尚未形成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干预经验或方案[4]。因此,以嘉应学院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已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并试图尝试为解决地方高校校园欺凌问题提供解决范式,供后续研究参考。
三、构建新时期下地方高校校园欺凌安全保障体系
学校是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主体,高校校园欺凌行为将严重影响欺凌者、受欺凌者以及旁观者的心理健康。为此应以学校为主体,构思新时期下地方高校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举措,对地方高校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综合治理。
1.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学校作为校园安全的保障主体应当将预防校园欺凌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保人员值班、巡查制度,对易发生欺凌行为的地点进行认真筛选,重点排查。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系统的后期反馈制度,做到及时更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建立公正高效的公信力,要对举报学生的信息进行保密,联合公安机关对欺凌他人的学生进行家访,告知家长其法律后果及惩戒措施。建立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委员会,并邀请学生代表参加,由校方和学生一起制定校内预防校园欺凌的相关制度,让学生参与讨论。
2.加强班级建设管理。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集体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的管理建设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加强班级建设,深入学生、深入班级、深入寝室。注重对班级事务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研究。定期组织主题班会的召开,确保班级良好和谐的班风氛围的形成,预防出现班级小团体的欺凌行为现象的发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生、师生之间的各种矛盾,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配备心理健康辅导员、心理委员。班会的形式应以和谐、创新、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力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会议氛围,注重会议的真实有效性,而不是强硬的灌输或传达通知。
3.加强地方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工作方面的培训与指导,明确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发挥教师在理念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做到平等对待学生。
4.设立校园“反欺凌”社团。高校校园社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重要补充且自身具有的学生阶段、年龄阶段的交叉性等特征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5]。组织校园“反欺凌”社团的成立与管理,定期进行校园欺凌热点问题的传达与讨论。以有效的组织形式主动提高学生对此类型事件的关注度与参与感。
5.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客观地创造了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将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交汇融合,合理利用。例如嘉应学院地属梅州——梅州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区。将客家优秀的人文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全体师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精神方面减少校园欺凌等不健康的思想产生。
四、新时期下地方高校校园欺凌问题研究意义
“地方高校校园欺凌”这一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基于现实考虑这是针对地方高校校园欺凌问题的探讨与思考,通过对地方高校校园欺凌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增加社会大众对地方高校的关注度,从而促进相关地方性关于高校校园欺凌政策的完善与颁布。其次,提出以学校为主体构建新时期下地方高校校园欺凌安全保障体系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地方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对教师的教育方法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规范性与指导性意见,为减少地方高校校园欺凌的发生及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江文,吴思仪,叶丽怡,周寿明.地方高校大學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调查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06):82-87.
[2]刘向宁.我国校园欺凌防治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兼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8,(03):74-83.
[3]李翠苹.治理校园欺凌,包括山东在内多地出台应对措施[EB/OL].http://sd.ifeng.com,2018-11-15.
[4]陈光辉,杨晓霞,张文新.芬兰反校园欺凌项目KiVa及其实践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8,(09):80-84.
[5]罗妍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10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