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通辽地区辽代文化遗产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国峰

  摘 要:通辽市辖区历史上是辽王朝的京畿地区、契丹人的政治中心。根据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通辽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中辽代遗址为7处,主要包括城址、墓葬。此外,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7处,属于辽代遗址的有11处。
  关键词:通辽;辽王朝;遗迹
  通辽市辖区即今天的科尔沁,历史上是辽王朝的京畿地区,也是契丹人的政治中心。通过考古,在通辽地区的扎鲁特旗、奈曼旗、库伦旗、科左后旗、科尔沁区都发现有辽代的古城。
  自李唐来,契丹人在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过着游牧生活。唐王朝设立松漠都督府管辖契丹诸地。通辽市境内的辽代遗存数量众多,其中辽的墓葬占大多数,出土的辽代文物异常丰富多彩。在辽代统治的二百余年间,契丹人大力发展农牧业和手工业,兴建城市与交通。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国,通辽的大片地区归辽国管辖,道路纵横,城郭相望。在扎鲁特旗、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区都发现有辽代古城,城内出土了大量辽代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根据城址的规模、地理位置来看,这些辽城多属于州县的一级城址。
  在2007年至2012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通辽市全市及各旗县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2492处,其中不可移动文物新发现有1871处。
  目前,通辽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4处(其中包含20个文物点),内蒙古自治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7处,通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2处,通辽市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35处。
  在发现的2492处文物遗址中,辽代遗址为1739处,占全部遗址的70%以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中辽代遗址为7处,主要包括城址、墓葬。另外,我市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辽代遗址的有11处。主要包括城址、墓葬、岩画、石窟寺和石刻等。
  这些地下文物是几千年来的人类活动在通辽地区留下的一笔宝贵而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这座深埋于美丽科尔沁草原之下的巨大宝库渐渐洗尽铅华,重现于世。一处处文物古迹中所蕴含的文化遗产,都璀璨夺目、争奇斗艳。如1986年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的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2003年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的吐尔基山辽墓,均以出土无数奇珍异宝让世人铭记于心。这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带给通辽人民莫大的喜悦、鼓舞和自豪,也一点一滴地编织着我们的文化强市之梦,承载着炎黄子孙对悠悠千年文明史的无限骄傲。
  通辽地区辽代文化遗产的客观现实性是其他再造景观无法比拟的。它不仅是科尔沁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也是极其珍贵的人文历史景观旅游资源。
  辽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辽代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北方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草原文明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大量的辽代文物古迹为我们研究辽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據。开展辽代历史文化研究,对进一步挖掘、丰富科尔沁文化内涵,使文物“活”起来,打造辽文化旅游品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光明,王聪华,何东琴.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现状研究的调查报告[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1):8-9+16.
  [2]赵巍郁.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及保护对策[J].传媒论坛,2019(5):167+1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7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