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中小学择校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不缓解这些现象和问题将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在新化县选取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对校长、家长、教师等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在充分调查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提出在新化县地区能建立可持续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完善和共享硬件资源等建议,对促进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化县 中小学 择校
中图分类号:G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044-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里提到我国教育发展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也指出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仍较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虽然在各级各类政策文件中都提到教育要补短板、促公平、推动均衡发展等要求,但新化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穷县,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在这样资源紧缺地区择校现象导致教育不公平和不均衡仍然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本研究以期为新化县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和化解择校现象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一、新化县教育现状
1.义务阶段中小学学生数众多
2018年秋季,新化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85所,教学班级3915个,学生175307人,其中小学生125620人,初中生49687人。较2018年春季学期,全县增加中小学生11143人,其中小学增加5617人,初中增加4181人。近年来,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平均每年增加近8000人,城区的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一直高速增长,在岗公办教师有9895名,师资配比严重不足,属典型的“穷县办大教育”格局。
2.教育教学设施明显不足
对照国家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要求,新化县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没有达标。经测算,要想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有效改善,全县还需投入资金超过24亿元。而新化县城区学校少人口多,学位问题非常严重。新化县教育教学设备方面的建设虽有规划,但需要建设的学校在规定的时间内却没有建设或者没有投入使用,教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3.师资紧缺导致大量招收代课老师
新化县的教师现状一方面是职称高的老教师多,影响教师编制和整体教师年龄结构。另一个方面是学龄儿童逐年增多,教师需求数量也在逐年递增,这与编制紧缺问题形成了突出的矛盾,继而出现大规模的代课教师的现象。
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多,不管是教学场地、教学设施、设备还是基本的师资都严重缺乏,面对教育资源严重紧缺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家长更加想通过择校让小孩享受到优质资源。
二、新化县择校问题及负面影响
1.严峻的大班额问题导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
2018年秋季开学前,全县存在大班额1333个,占比37.14%;存在超大班额846个,占比23.57%。县城大班额现象尤为严重,有的班多达99人。比如上渡明德学校,2010年只有300余名学生,而2018年达5808人,生均校园面积仅3.95平方米。新化四小的生均面积则更低,不足标准的八分之一。经过2018年化解,目前我县仍有超大班额257个,大班额1366个,均为全省之最。全县大班额问题呈现出相当严峻的态势,县级政府正加大力度化解大班额问题。但在县级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新增的学校或者班级的师资和硬件设施及办学条件跟不上去,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小孩被分到新的学校或者班级,从而加剧择校问题的产生。
2.盲目追逐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家长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了解到各种择校信息,让孩子到教学资源、教育质量更好的地区接受教育。而随着近年来新化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对家长家庭收入的调查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还是很大的,甚至有36.84%的家庭择校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20%—40%。在这种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就出现部分家长盲目跟风,不考虑实际情况,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到城里读书,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投入高额的经济成本将其送到城里读书,甚至愿意到升学率高的大城市购买学区房,为孩子转移户籍等增加教育的附加投入,这无形中加剧了择校现象的发生,违背了教育的公平,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3.教师资源的短缺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城区学校优秀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吸引家长竞相择校,学生数量增长带来管理压力,超出了学校的承受能力。教室不够,师资不够,增加了教师教学工作量。另外,财政预算的限制也导致招聘老师的数量有限,学校只能招聘编制外的教师。然而,这些老师都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或者不是師范类专业的教师,质量难以保证。以新化县的某学校为例,一个班是65个人,总共是102个班,该学校2019年春季开学小学一年级,缺了3000多个学位,初一缺1000个学位,学校管理层计划开8个班,但是教育局可能会要求该学校开10个班,而该管理人员只有18个人,需要管300位老师,6000多个学生。因为没有足额教师编额分配,大班额现象突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解决新化县择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新化县地区可持续的经费保障制度
(1)政府设立薄弱学校经费投入制度。新化县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财政教育资金的缺乏,政府需提前制定教育规划,统筹经费预算与安排。特别是针对新化县地区薄弱学校的投入,要设立经费投入制度和可持续的经费保障制度,使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的师资配备补充倾斜力度;加快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不断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山区教师待遇水平,确保经费可以切实投入到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教育教学应用中来。
(2)建立社会资助体系。设立一个正规的有制度可依的社会资助体系,一方面使社会投入的资本更加透明,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充分借助社会力量,鼓励社会企业、社区和家长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来;另一方面,对社会资本的使用更加规范,督促当地教育部门整合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缺乏财政资金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进一步促进新化县地区硬件资源的完善和共享
(1)加大对新化县地区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完善的力度。针对欠发达地区的薄弱学校,务必要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保证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标准化配备。可以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多元投入、多层保障的机制,多方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给缺乏资源的普通学校与薄弱学校提供充足的社会教育资源。
(2)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在核心学区建立乡镇中心学校。为了提高薄弱地区的办学质量,乡镇整合学区内优质资源,配备优秀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分别建立一所规范和有特色的初中和小学,尊重家长教育选择的权利,让家长多参加学校教育活动,为学校教育的管理与决策提建言献策,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整体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借助社区和村委会力量,改善学校周边的社区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的社区,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以留住优秀生源。如果农村大部分适龄儿童都留在乡镇读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大班额严重、学位满的突出问题。
四、结语
择校是社会关注的重要教育现象,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不公平,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本文以新化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面临的教育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旨在为今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董辉,卢乃桂.国外择校研究的前沿图景:现象与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10(12).
[2]曲绍卫,杨克瑞.择校教育与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北京市择校调查与实证归因[J].教育与经济,2007(4).
[3]郭燕销.择校:一种阶层分析视角的阐释[J].教育导刊,2007(4).
[4]李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合理性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 2007(10).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2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