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游戏化教学对小学体育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要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就需要不断健全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和竞技比赛的积极作用,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参与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尊重学生个体需求,符合新课标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模式。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体育 影响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3-0214-02
  小学体育的游戏化实践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身体发育的教学策略。小学体育教师要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从而全面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
  一、游戏化体育教学的基本含义
  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个类型,其实是将体育运动和趣味游戏有机结合的一种实践活动。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完善坚强、拼搏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潜在的体育学习兴趣,增进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并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游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其可以在体育锻炼中跑、跳等动作的基础上演变出各种各样的集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创新性于一体的课堂活动。体育游戏十分契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性需求,因此,将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的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二、游戏化教学模式对小学体育的重要影响
  1.培养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活泼好动,他们对事情充满了好奇心与新鲜感,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情绪起伏大的问题。小学的体育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与意志,传递一种正确的体育精神和竞技精神。通过游戏化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也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提供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此外,游戏化的体育教学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有利于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也会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与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2.陶冶道德情操,积极教育引导
  对小学生进行游戏化、趣味化的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净化学生的幼小心灵,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带动下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与魅力,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设各种符合道德规范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尽量避免学生可能出现的个人负面情绪,保证游戏活动轻松愉快的氛围[1]。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活动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和坚毅的品质,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个性发展和独立自主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教师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体育、了解体育。
  3.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和各项机能不断增强的阶段。如今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日常活动。有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动漫、小说等虚拟世界,逐渐减弱了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多数的小学生在身体发育的营养方面都能得到可靠保证,因为营养不良问题而无法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况也比较少,但是很多小学生仍旧不喜欢体育运动,这就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久而久之会直接降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导致免疫力下降等连带问题[2]。游戏化的体育教学能够针对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游戏活动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热情的同时,实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强化身体机能的功效。
  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良性竞争意识
  体育游戏通常都是集体性质的活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通过体育游戏、竞技比赛等方式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荣誉感、归属感。在体育游戏进行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起到引导与辅助作用,要把游戏的决策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下体验自我成长与团队力量。有合作必然就会存在竞争,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让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良性竞争,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从而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三、在小学体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适当的游戏环境与情境
  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就需要体育教师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从学生潜在的关注点、兴趣点出发,以生动、开放、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为基础打造小学体育的游戏式课堂。体育教师要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自觉参与各种类型的体育游戏,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被动参与体育活动转变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与游戏。例如,在讲解立定跳远的要领时,可以结合“青蛙过河”的小游戏进行,让学生模仿青蛙进行练习,并参与比赛,这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课程顺利进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3]。
  2.游戏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身体状况与心理特征
  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设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与心理需求,要保证体育游戏的强度、激烈程度符合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的状态,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与锻炼时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体育教师通过准备活动和专项训练来提升小学生身体的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在学生已经参与一段时间的体育游戏以后,在身体方面可能会出现疲惫期,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体能恢复性练习,要让学生的身体缓慢地得到休息与放松,对因为无法完成体育游戏而出现沮丧情绪的学生要予以鼓励与安慰,从而确保学生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舒缓放松[4]。
  3.创新体育游戏的形式
  体育教师要善于对体育游戏和活动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要在全面掌握学生基本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体育游戏进行设计上的创新。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总是相对而言的,如果长时间采用一种游戏活动,就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感,不仅会大大降低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也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比如,在进行足球射门的游戏时,可以将日常使用的球门变成带有不同数字挡板的“九宫格”球门,在学生射门的同时会将带有数字的挡板打倒,挡板后面藏有不同的奖励积分,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射门练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机遇性。体育游戏在形式上的创新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创新时要做到始终保持与学生心理、个性及身体素质发展相适应,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与积极性,让体育游戏成为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让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充分体现出来[5]。
  四、结语
  将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有机融入小学体育的教学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收获成长,促进学生在道德情操、团队意识、竞技精神、身体素质、健康心理等方面的成长,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新伟.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活动的合理开发利用分析[J].读与写,2019,16(26):199.
  [2]趙赫.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2019,16(26):211.
  [3]杨新昀.游戏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9(9):79.
  [4]邱张华.基于新课改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魅力中国,2019(35):264.
  [5]王漫.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南北桥,2019(16):34.
  责任编辑:刘健
  [作者简介]杨朝辉,扶余市三骏乡第一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体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14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