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调整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赛前心理状态的良好与否关乎着乒乓球比赛的最终成绩,乒乓球运动员由于受到比赛经历、技术水平以及训练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容易产生过于自信、紧张、不安等心理状态。该文就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加以科学的探讨,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调整方法进行解决,希望对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提供借鉴。
关键词:赛前 心理状态 调整方法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b)-0171-02
1 乒乓球比赛赛前心理状况分类
1.1 赛前激动状态
赛前激动状态指的是运动员的整体情绪处于兴奋的状态,具体的形态是情绪极度的紧张,心跳的速度急剧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产生急躁的心理状态。就生理方面来说,这是因为乒乓球比赛的刺激进而导致的,使得人体大脑皮层的兴奋值极具增高,进而导致皮层处于兴奋的状态,大脑也产生不平衡的情况,大脑对于皮下中枢以及整体的神经系统的平衡方面有所缓慢。
1.2 赛前冷淡状态
赛前冷淡状态指的是消极且负面的心理活动,具体形态为精神不足,意志力较低,对于胜利不抱任何希望,动作上迟缓,更有甚者想要放弃比赛。就生理方面来说,是同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不充足相关联。
1.3 赛前过于自信状态
赛前过于自信状态指的是对于比赛充满了信心,低估了比赛的困难程度,高估了自身的实力,具体形态为极度的兴致高涨,自信心十分充足。可是,自身的思维较为缓慢,注意力无法集中。
2 赛前心理状态影响因素
2.1 技术水平
高校学生的乒乓球水平区别于专业的运动员,具体是由于学生有着课业学习,无法具备充足的时间加以系统化地训练,教师培养学生练习乒乓球的时间自然要少于专业运动员,导致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普遍不高,而因为技能水平无法得以提升,于具体的乒乓球比赛之中心理上则会有所担忧,具体表现为在比赛过程中忧心忡忡,无法施展技能,自信心不够充足。
2.2 比赛规模
乒乓球比赛因为比赛的级别各异,则赛事规模也就各异,这对于运动员的心理也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力,例如校内与校外的比赛规模不同,裁判、观众、环境以及地理位置也不尽相同,在校内比赛明显比其他规模的比赛更放松,心理压力较小,可以发挥自身的水平,更敢于去进行比赛。
2.3 训练时间
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时间较长,其中内含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就高校学生而言,由普通的乒乓球爱好者到乒乓球运动员的过程,需要储备大量的理论知识、技术要点以及训练时间,不可否认,经过长时间训练的乒乓球运动员,可以更为熟练地掌握乒乓球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技术要点,技术的整体水平明显突出,同时,在面对比赛中的各项压力时,也能够尽快地进行自我调整,可以快速地适应比赛的各类环境,心理状态调节良好,能够得以正常发挥自身的乒乓球实力。
2.4 受教育程度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同文化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程度较高的运动员会对于比赛具备更强的自信心,由于自身的教育知识充足,理解能力就会强于他人,可以准确地将教师的作战方式以及比赛的具体策略理解得更细致,更会详细地理解到教师所讲的知识理论,对于起初的训练以及今后的比赛皆有着重大的推动意义。
3 赛前心理状态调节
赛前心理心理的要求是能够给予比赛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将心理的不适应情况加以消除,增强比赛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得比赛得以顺利进行。
3.1 盲目自信的调节方式
经由观看比赛进而更为深入地了解对手的技术方法、战术战略,将对手的技术弱点作为突破口,进而得以控制战局,详细地制定出赛前心理训练的主要方式以及具体训练计划,强化运动员的自信心,将乒乓球比赛过程中也许会产生的问题提前告知运动员,并加以合理的解决方法,众所周知,在具体的比赛过程中,更多的是心理战的比赛,教师如果可以提前分析出运动员具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又可以准确地掌握对手的心理特点,提供运动员相应的心理训练分析,则会在具体的乒乓球比赛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给予运动员强大的心理影响,强化运动员自身心理的抗压力。
3.2 缺少自信心的调节方式
教师给予运动员更多的弱胜强的具体比赛案例,尤其是同此运动员性格特点、技术技巧以及心理特征类似的优秀运动员的案例,进而于具体的比赛过程中激发运动员的自信心,对于对手有着战胜其的自信,能够更为客观地比较比赛双方的基本实力,准确地把握住自身的优势,找寻出对手的战术特点,激发出运动员对于自身弊端的隐藏,把握住对手的致命弱点,进而取得最终的胜利,应该针对对手的技术特色以及战略方针的大体趋势,进而制定出运动员自身的针对性的进攻以及放手的战术方略,进而进一步强化乒乓球运动员的作战信心。
4 赛前心理状态的控制
4.1 确定合理的比赛目标
乒乓球比赛目标的确定常常是关乎着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比赛之前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包含关于比赛的个人目标以及最终的结果目标,但是,切记目标不要制定得超过自身的基本能力,这会反而使得自身的心理压力增大,达到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应该根据自身的水平加以合理化的制定,进而朝着自身确立的目标前进,使得心理状态能够同自身设定的目标相和谐。
4.2 赛前训练强度以及量的控制
乒乓球比赛的时间较长,因此,在乒乓球比赛之前的训练就极为必要,需要科学地确定训练强度以及具体的训练量,这样合理化的赛前准备,能够使得运动员在具体的比赛过程中达到自身的技术水平,发挥自如;相反,较小的运动量则会使得训练不足,对于运动员的比赛心态产生不利影响,进而无法达到自身的技术水平。
4.3 建立必胜的自信心
培养运动员具备坚毅的品格,建立必胜的自信心,是运动员取得最终胜利的前提,自信心的建立往往是与有效的训练、高超的技术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相关的,同时,在乒乓球比赛之前做到熟悉对手,能够有效地强化比赛中的信心,因此,树立运动员的自信,不畏对手,勇于拼搏是极为必要,这使得运动员于比赛之中能够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达到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
4.4 适应比赛环境的心理训练
随着比赛的临近,安排运动员至比赛场地训练极为必要,这可以使得运动员能够快速适应环境,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进而有意识地加强心理训练,防止运动员产生紧张的心理,确保运动员能够以平常心进行比赛,发挥自身的水平,同时,还可以适当地改善运动员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习惯,达到同比赛环境相协调,强化自身的调节意识,缩短整体的适应时间,进而有时间投入到更多的训练之中,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各种乒乓球比赛。
5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乒乓球的不断发展,心理训练早已成为乒乓球训练中必要部分,在具体的比赛之中,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节能够辅助缓解运动员的紧张以及不安等情况,使运动员正常发挥,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張杰,蔡嘉陵.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自信心的综合评价[J].浙江体育科学,2008(5):83-85.
[2] 董扬,孙麒麟,陶冶.关于11分制乒乓球运动员赛前情绪心理表现的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2):26-27.
[3] 刘朝猛,朱欢,董必凯,等.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马龙技战术评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7,46(1):139-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03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