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如何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清

  摘 要 本文以幼儿教育中的游戏为研究主体,通过介绍幼儿教育的目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理论,对现阶段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效性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游戏教学 幼儿教育 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69
  Explore How to Play the Effectiveness of Gam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ZHANG Qing
  (Tawo Kindergarten of Tanshanling Town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Station,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Wuwei, Gansu 733299)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gam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By introducing the goal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role of gam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the game theor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t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stage of gam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gam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Keywords game teach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1幼兒教育的目标
  随着高新技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不断被证实,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将被替代,这一变化促使各国对本国国民技能水平的关注度大大提高,而提高国民科学技术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我国以此为前提逻辑提出“终身学习”的观念,而幼儿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发端往往被人遗忘或忽视。对幼儿教育的关注首先需要了解其要达到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中幼儿教育的目标在于:
  1.1 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正处于一个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承担着幼儿身心发展的任务。幼儿身体发展主要是指幼儿身体机能、感知系统的发展,包括肌肉、骨骼、平衡性、协调性、感知觉等功能的正常发育,而心理发展主要是指幼儿的认知、智力、情感等精神因素的发展,良好的幼儿教育应当能够保障幼儿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能够获得良好的运动能力、感知能力、一定的理解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1.2 幼儿社会化开端
  人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双重属性,但人的发展环境主要在社会之中,这就决定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为了能够在社会中生存,个体社会化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的社会关系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而这种交往是不完全的,幼儿园作为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关系交往环境,必然对于幼儿的社会化产生一定影响。
  1.3 幼儿道德认知培养
  皮亚杰关于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人的道德认知是人与社会互动的形成物而非先天,主要在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之中成长起来,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对于道德并未有任何概念,此阶段的道德发展仅以自身生理需求为导向,而只有在进入幼儿园之后的年龄段中,才会发展出权威式道德认知等道德发展阶段,因此幼儿教育还需培养健全的幼儿道德认知。
  2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   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载体幼儿园,其初创之时就确定了游戏的地位,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幼儿自我发展原理就是借用游戏这一形式开展的,因此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主要表现为:
  2.1 创建情感体验
  游戏的组成部分包括:游戏目的、游戏者与游戏环境,通过这三者构建了一个娱乐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往往与某些情感相关,例如:找朋友、扮家家酒、捉迷藏等等,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根据游戏规则的设计完成游戏目的,从而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1]
  2.2 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的最直接目的在于使人体会到兴趣,而幼儿往往乐于参与到具有娱乐性的活动之中,相较于较为死板的教室环境,排排坐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幼儿更能够在能够获得快乐、兴奋、愉悦等类积极的情感中来完成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2.3 体现主动性
  幼儿在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时,往往能够展现出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这种自我活动是其内部未意识到的需求与冲动的表现,只有在教师认识到幼儿的这种需求与冲动,并给予满足时,幼儿才能更好的认识到自我这个主体,获得自我身份认同,了解到自我意识的价值,而并非一味的听从他人意见,表现出一种主动性与主体性的存在。[2]
  3幼儿游戏教学的理论基础
  从表现来看,游戏因为其娱乐性与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幼儿参与,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但从理论上来看,幼儿对游戏的倾向往往投射出其独特的需求,以及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的理论研究在一段时间内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理论基础之中:
  3.1 蒙台梭利自然教育法
  蒙台梭利的观点与卢梭的自然人教育十分相似,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对其自然教育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其中她将游戏称之为幼儿的主要“工作”,幼儿的自然成长过程是一个无意识个体通过感知来完成探索的过程,而游戏往往是这种探索的主要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感知觉得到锻炼,逐渐实现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3.2 弗洛伊德幼儿心理发展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中将幼儿时期的发展看作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即中国所称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成人所反映出的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都可以追溯至其幼儿时期的发展中,他将游戏看作是幼儿情感沟通的渠道,幼儿会将其在成长过程中被压抑的情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宣泄,这一理论在后期也指导着幼儿心理临川治疗工作的开展。[3]
  3.3 皮亚杰情感认知发展
  皮亚杰将人的情感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将幼儿道德发展的动力归因于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结果,其次承认幼儿情感的自我塑造,最后认为幼儿情感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与顺序性,而参与到游戏之中使其情感认知发展的必然。埃里克森继承了皮亚杰的互动理论,同时认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是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学习。
  3.4 马斯洛发展需求层次
  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需求分为不同层次,这些层次由低到高与人的自然属性逐渐脱离,而更多的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时,高层次的需求才会产生。而游戏则直接指向人发展需求的最高层级——自我实现,幼儿从游戏的过程中完成自我需求的认知于满足。
  4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
  游戏教学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幼儿园中已经开展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从具体的教育情况来看,却并不让人乐观,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
  4.1 情境设计不足
  游戏教学的特点在于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情感体验的情境,但从实际教学来看,这种情境的设计显然不足,举例来说在幼儿参与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游戏时,扮演小蝌蚪的幼儿需要与不同的动物进行对话,实际案例中幼儿采取了跑动的方式,而扮演其他动物的幼儿在进行对话时也仅是站着,显然这很难让幼儿具有代入感,因为幼儿所观察到的小蝌蚪是采用游的方式,鲤鱼和乌龟这两种动物也各有特点,情境的非真实性会降低幼儿的情感体验。
  4.2 过程控制不足
  游戏教学的难点在于游戏主导者自由度的控制。幼儿园老师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使用游戏教学时需要控制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度,使其更好的参与到游戏之中,并能从中有所获得,但实际上这个自由度很难把控,过于严格的制定游戏规则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给予幼儿充分自由又会使其丧失方向性与目的性,这两种状况都会使游戏的作用大打折扣。
  4.3 参与开放性不足
  幼儿因兴趣而参与到游戏中,而因游戏而获得自我认知,因此在游戏教学中,关键点不在于幼儿参与到游戏中,而在于幼儿在游戏中如何表现。例如在进行表演游戏《龟兔赛跑》时,扮演兔子的幼儿采取抄近路的方式跑赢了扮演乌龟的幼儿,老师批评了扮演兔子的幼儿,认为这个孩子没有根据剧本表演,改变了游戏的内容,而扮演兔子的幼儿只能老实的听从老师的指挥,而不能表达自身想法。
  5提高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效性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
  5.1创造真实的环境氛围
  应当为游戏教学创造一个真实的氛围。于幼儿敏感性强,往往对于环境有较高要求,根据这一规律,需要在活动场所环境、教师言行举止、游戏设计中进行深入考虑。例如在活动场所环境方面使用暖黄色灯光来模拟自然环境;在教师言行方面应当贴近游戏情境,尽量真实还原游戏中的内容;幼儿可以轻松的坐在地上参与游戏,鼓励幼儿对游戏扮演角色进行真实模仿。
  5.2提高老师掌控能力
  在开展游戏教学之前,首先老师首先应当提高自己对游戏设计及游戏实施的掌控能力。从游戏设计开始就做好思路整理,在哪些部分与环节可以让幼儿以怎样的自由度和方式参与,即能够为幼儿参与的游戏做好大框架的指导,也能够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避免扼杀幼儿天性。[4]
  5.3教学游戏增强互动性
  游戏是最容易使幼儿快乐的与他人交流的形式,因此在教学游戏中应当尽量增强其互动性,例如在進行表演游戏时,可以让扮演的幼儿与作为观众的幼儿和老师进行对话,但这种对话是在表演结束之后或某一间断空隙中,而不应当是随意的,不受任何控制的,老师需要在这种互动中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幼儿进行完整的表达,以不压制幼儿天性为前提维护游戏秩序,同时完成游戏教学所要达到的沟通交流目标。
  6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发端,是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源头,做好幼儿教育意义重大,而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对其背后的深刻理论、实践内涵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幼儿教育中游戏的相关理论,分析现阶段自身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解决措施,才能够更好的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作用,完成幼儿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方艺.游戏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196,198.
  [2] 严斯怡.为孩子扬起快乐的音乐旅程——游戏教学在幼儿园集体舞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97-198.
  [3] 姚亚飞,孙学丽.幼儿园游戏教学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内容、标准和思路[J].基础教育研究,2012(05):55-57.
  [4] 王晴依.拼出疑问,拼出发现——例谈中班益智区游戏的观察与推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3):2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20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