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史融入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卢慧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工作是我国全面培养高级职业人才的基础任务,完成这个基本任务的过程也要重视培养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育。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史教学是必修模块中的基础教学内容,也是学校推动数学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核心步骤。而采用数学史融入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该文从数学教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教学应用。
  关键词:高职数学  数学史融入  基础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c)-0092-02
  教育的实质是促进人类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需要为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出相应的努力,高职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习惯性地忽略了数学史方面的培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完善数学教育模式,就必须将数学史融入的教学方法应用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任教的老师自身应该对数学史融入的教学方法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只有在这种深刻的理解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去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水平,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思维能力。
  1  高职教育的问题
  1.1 高职教育与义务教育的不同
  当前的高职教育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都有很大的区别,初等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范畴,以传播初级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和认知水平都还不是很成熟,老师的教育通常都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并且小学、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较其他的文化科目更具有趣味性,也没有考试压力,因此初等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也是比较容易开展的。而高等教育刚好与初等教育相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认知水平都已经趋向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大多很明确自己要学什么知识点,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高等教育中选择接受高职数学教育的学生都是有目的性的,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力或者有数学兴趣,因此开展较难的数学课程也是很容易的。
  而高职教育处于前两者教育之间,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认知水平刚好处于一个较尴尬的阶段,有些学生甚至排斥数学教学。因此为了做好高职数学教育的教学工作,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合理地选择数学史融入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吸引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其次,要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教学等方法。在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营造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氛围,应当让学生的学习结果直接、快速地实现到学生身上,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1.2 数学史融入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职数学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出發点,高职学生要从被动地接受教育管理,转变为主动地接受教育活动,这种以数学史融入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点的高职教育模式能够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帮助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与教育部对高职阶段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是极为符合的,现在高职阶段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而合格的高职学生的标准就有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充满创造性,这都是高职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因此,高职学校和教师要以学习兴趣培养为指导思想,开展教育工作是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结果,优质的数学教育模式——数学史融入,极大地激发了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3 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家不断重视高职教育,新的教学理念也促使着广大高职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模式,但在高职数学教育中,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这同高职数学教育目标相违背,不利于落实高职教育的目标,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数学是最难学好的一门课程,数学不同于语文,语文有很强的母语环境积累,学起来不会很吃力,而高职数学知识抽象难懂,高职学生由于基础水平问题,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有难度的数学问题时会感觉很吃力。
  据调研,大多数高职数学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这属于死记硬背式的教育模式。这就造成了高职课堂变成了“老师用力灌,学生不想听”的画面。可想而知,这种模式下的教育,教师的教学目的变成了把自己要教的知识用各种办法灌输给高职学生,而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把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高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变成了被动的一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就成了标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只需要去无脑地模仿老师教给的方法、完全不需要去动脑思考,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会互相抄袭课本、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学生没有去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自然也无法锤炼数学思考能力,在遇到老师没有讲过的难题时,不会去努力攻克困难,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思想,成为没有自我思维的“三无学生”。
  再加上考试的压力和随着数学难度的提升,老师和家长为了好成绩强行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导致小学生每天将大量时间都花在了完成作业上,没有了休息娱乐的时间,让高职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使完成作业的过程变成了一种煎熬,学生为了应付额外的作业,不会主动去思考数学问题,也不愿意思考,所以大量的数学作业也就没有意义了。这样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变得开始讨厌数学,厌恶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培养高职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是迫在眉睫的事,广大高职数学教师要针对现阶段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改变,采取合适的策略来改变不利的局面。
  2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2.1 提升教师的数学史知识储备
  高职教师也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当前高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在数学史领域的知识储备其实是很匮乏的,因此他们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数学史进行数学教学是有一些吃力的。其实当前的关于数学史方面的专业著作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国内著名作家李文林先生所编著的《数学史概沦》等书籍,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去关注数学史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积累。当教师有了一定的数学史知识积累之后,就需要在教学理念和观念上进行一定的革新。   高职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大多数高职教师通常认为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天赋,所以只需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就可以了。其实这是很错误的思想,目前高职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地研究原因,积极地找到解决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数学史进行教学就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但是,想要更好地贯彻这个方法,教师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积累大量的数学史知识,去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将数学史知识进行分类总结,找出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数学史,并且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当高职教师尝试贯彻这一方法后,学生会在数学史的影响下受到启发,逐渐会对于数学学习重新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得热爱数学、热爱学习和思考。
  2.2 课堂上要利用好数学史
  高职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懂得将数学史融入到课堂上,利用数学史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数学史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真谛,去感受每一位伟大数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严谨态度和精神。
  在高职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史的帮助。例如:在每一节比较难的章节开始讲授之前,如果在讲课之前以一个关于数学史的小故事作为引子,那么学生必定会变得热情高涨,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找到学习状态。在当前的高职数学课堂中,当教师发现课堂上有学生表现出了讨厌数学学习的状态,也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个著名数学家的传奇故事,比如华罗庚和兰可桢等,用来鼓舞学生的学习士气,激发学习的动力。当遇到讲解很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数学史中的例子来辅助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在讲極限时,可以介绍割圆术的故事。在介绍一些解题方法时,教师也可利用数学故事来帮助学生对解题方法产生自己的理解。简而言之,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有意识地搜集数学史的资料,并且将数学史融入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 课堂外要渗透数学史
  教师可把精心挑选的数学史以课外学习辅助资料的形式发给学生,这样能充分发挥数学史的辅助学习作用。当然,学校也可以专门开设关于数学史的选修课,专门来介绍数学史的精髓,拓宽学生的眼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围绕数学史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关于数学史的黑板报、举办以数学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数学史制作成教学光盘方便在课外让学生学习。简单来说,数学史的融入绝对不能只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懂得去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辅助学习,让学生通过数学史来感受数学之美,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极为重要且有意义的一门课。
  3  结语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都是在大步迈入新时代,同时经济实力也是推动高职教育行业飞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且优质的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又会反过来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新时代飞速到来的背景下,不管是高职教师的教育思想,还是理论价值观念等都开始发生了一定的革新,这也进一步推动着高职教育工作由强压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数学史融入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开军.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探索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74-175.
  [2] 苑倩倩,秦闯亮,张聪,等.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探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8-79.
  [3] 郭从容.数学文化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8(9):71-72.
  [4] 莫昌健.数学史融入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探讨[J].科技风,2018(17):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0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