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微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使其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内容有待提升,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文章在如何结合微课与翻转课堂、微课与移动学习、体现微课的交互性方面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体系结构的设计思路,分析微课应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种可行的模式。
关键词:大学 计算机基础 微课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a)-0127-0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在很多高校中是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通识课程,课程目标是拓展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具备基本的问题求解能力,促进计算机能力與专业知识相融合。但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普遍存在基础课班容量过大,学时压缩,教师热情不高、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短小精悍、形式简单多元、资源方便使用的特点,很好地贴合了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微学习的需要。当今无线网络工具和数码产品快速发展的时代,为微课使用提供了条件。微课程和移动设备的结合,能够支持学生随时随地快速自主地进行学习,微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知识制品,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微课程的兴起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向。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微课的建设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有其课程的特殊性,授课面广、操作性强,需要结合不同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和设计案例。同时,由于任课教师较多,教师间教学方法不够统一,造成一方面教师工作量大,另一方面教学内容重复,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设计和制作微课是一个将知识可视化的过程,要将教材抽象的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之初要明确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采用什么手段表现知识,传递教师的意图,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具体知识生动化?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分享,共建微课资源库,从而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微课创建任务点,由教师根据任务点提出不同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主搭配知识点,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支配者。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可分为理论讲解型和操作示范性两类,内容涉及广泛,对于一些理论型知识,课堂讲授乏味枯燥,各章节之间联系较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学习兴趣,失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设计理论讲解部分的微课时,为了能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知识结构,拓展教材内容,使学生乐学、好学,需要将各章知识点详细划分,可以制作形象的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设计并制作微课。而在设计操作示范型微课时,则要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差异,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型知识点,方便学生自主选择。
以Excel电子表格的学习为例,先根据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在微课设计中,可以将每个Excel的知识点制作单独的微课,微课视频时长控制在10~15min为宜,首先设计脚本,注意在脚本设计时对画面衔接方式的选择不要追求过炫的效果,包括切换场景,动画使用要适量,要考虑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容易兴奋,过炫的效果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切换效果太平淡又会降低微课的吸引力,因此,在撰写脚本时,应对特殊转换点的切换模式反复推敲以达到最优效果。而在微课配套的课下练习模块中,可以结合Excel的知识点,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如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可设计案例“销售统计表的数据处理”,要求对不同销售处的商品销售数据进行计算、汇总、排序等,既强化了Excel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又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达到利用案例加强微课中各知识点的应用及内化与服务专业的目标。对每个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既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使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又兼顾了学生自身基础的差异,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内容,使学生可按需选择,对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可重复学习,锻炼学生遇到困难问题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便利。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微课应用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微课应用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容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分类,对于技能型知识,可以利用合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如进行Word文字处理软件部分的教学时,可以先将任务要求,如“制作家乡美景宣传页”的具体任务要求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完成线上学习,课堂上进行汇报讨论,再对一些重要的操作步骤讲解演示并进行课上练习和答疑,将线下的课堂学习与线上网络学习知识点相对应,使学生有压力和动力去学习线上课程,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微课应用与移动学习相结合。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便捷,教师可以将制作完成的微课视频及作业、测试等资源上传到移动设备端的网络教学应用APP上,学生可通过APP观看或下载课程资源,学习微课视频、根据教师要求练习题目,根据完成进度进行章节测试、随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线上讨论等。在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学习时,教师与学生通常处于时空分离状态,为有效把控学习效果,教师需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管,指导学生有效持续的开展学习,以保证移动学习的效果。
(3)体现微课应用交互性。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微课,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助学习,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在结合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考虑学生专业、基础等因素,要形成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通过学习评价表等辅助资源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微课的优势
2.1 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高
《大学计算机基础》采用单一课堂授课模式通常是教师在理论课讲授操作演示,实践课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理论与实践操作是分割独立的,理论课上学生仅观摩教师的演示往往印象模糊,实践课时发现很多知识并未掌握,频繁出现操作错误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影响学习动力。而每个微课视频的时间在15min左右,时间长度适合学生集中精神在这个时间段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学生压力小,而且微视频可在手机端反复播放,不受时空限制,直到掌握知识点为止。学生学习自由度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降低学生“差异性”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大一新生对计算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微课应用有助于分层教学的实现,微课是由教师仔细筛选知识点精心制作完成,学生不易产生厌烦心理。微课程教学突破课堂教学局限,延展了学习深度和广度。学生根据自身基础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拓展知识点观看并深入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前先利用微课进行内容的预习,通过翻转课堂进行内容的强化,课后对理解不透的内容可暂停、回放,反复观摩或在线向老师提问,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循序渐进反复学习,直至举一反三,真正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了学习效率。避免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 周海芳,王挺,宁洪,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4):73-76.
[3] 李晓,项露芬.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以浙江树人大学《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22):239-2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24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