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玥

  摘 要 本文以甘肃庄浪县良邑乡的留守儿童为调研对象。从该地区留守儿童现存的教育、心理、生活水平等问题入手,重点分析了经济发展制约、家庭教育缺失、生活环境不理想等因素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因素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些对策以及建议。
  关键词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缺失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Liangyi Township, Zhuang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arting from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living standard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unsatisfactory living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view of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healthy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Key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对于诸多城镇农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儿童缺少一定的关爱与教育,这就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制约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1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基本现状
  在中国,尤其是内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们因为迫于生计的压力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经调查发现甘肃省庄浪县良邑乡因为地处山区,经济发展落后,70%~80%的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去大山外面的城市务工以谋求生计,因此遗留下一个普遍而又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状况相比于非留守儿童来说十分的糟糕。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他们这方面的教育完全是一个放任自我发展的一个状态,即所谓的“放羊模式”。这个过程隐藏着很多不稳定性,孩子没有一个可以效仿的模板,没有父母在他们的成长中给予正确方向的引导和教会他们是非的判断,就极其容易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孩子的父母是小学文化程度,极少数是中学文化程度,他们意识不到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
  还有是上学难问题。住在山区的孩子条件比较艰苦。村里的孩子们要走很远的路去离家较远的镇子里或是隔壁村里上学。有的去外面务工经济好一点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到县城就学。可是因为他们是乡下户口,孩子要想在县城上学也遇到一些不小的阻挠,一般公立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首先以区域户口的生源为主。这个制度极大的阻碍了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权,对孩子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2 导致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基本现状的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制约。由于地理位置的制约以及政策上没有优势,尤其是甘肃庄浪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整个区域多高山少耕地,因为地形的因素生产很难达到集约规模化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粗放,公共基础设施差,交通滞后,如果单一的只靠种地是无法糊口的,所以造成了劳动力大量的外流,去到城市化比较集中的地方谋求生计,父母一外出就会造成孩子们心理上的缺失,造成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缺失。临时监护人责任的不明确,主要类型有:祖辈监护型,单亲监护型,亲朋监护型,自我监护型。农村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务工家长每个月只是固定给孩子打生活费而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时常回来看望陪伴孩子。监护人教育能力低下和因为忙于生产、生活等其他原因没有多余精力。现在学生的作业内容比较灵活,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当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也无法求助于其他人,临时监护人无法帮助其辅导作业,也无法有效的和孩子进行心理交流,造成家庭教育缺失。
  (3)环境的影响。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比较差,他们缺乏父母的关心,没有父母在身边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监护人管教他们的方式大多是放任自流式,或是过度的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孩子与父母心理上衔接较弱,没有在一个被爱的环境下成长。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时家长带孩子去旅行放松心情,增长见识,也是一种对孩子的生活及心情改善的一个良好的途径。可是因为家庭经济差,孩子就享受不到这种环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学习环境上,农村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在软件和硬件要求上都有欠缺,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只通过老师的传授和课本的学习。现在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主流,而身处大山深处的孩子是无法享受到这些资源的。在课堂上一些需要通过实践学习的知识,因为教学材料的缺乏而无法得以实施。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维方式上与城里的孩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3 解决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关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国家应该对坚守在乡村一线的教师给予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鼓励,对乡村教师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以便于学习到最新最前沿的新资讯,新教学方法。还有对学生在管理上的一些新方法。让他們能安心的,愿意去教学的乡村第一线服务,鼓动教师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和当地教育局应该拨款努力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增加网络点,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增加教师的各种教学器材。   要从以往的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转向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参与他们的成长,作为临时监护人也要负担起监护人应该负的责任。学校召开的家长会,监护人理应积极参加。监护人由于不了解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可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进行自我学习,学会怎么去用正确的方式去教导孩子,而不是奉行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论,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反倒会助长他们严重的逆反心理。
  (2)提高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作为当地的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重视起来,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后勤部门应多提供瓜果蔬菜,肉类等食材以丰富学生餐桌上的每餐饮食。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各种小商店的整顿管理,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不要去购买廉价的不健康的垃圾食品,这些东西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自觉主动的去杜绝有害的垃圾食品。
  (3)关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一方父母外出的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全部外出的环境中,形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亲情缺失。极易导致他们心理上往消极不利的方向发展。例如在人际关系上不善与人沟通,在学校与同学不合群,喜欢一个人独处的生活。在做事的时候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极度没有自信心等。面对这些现象,家长和学校要重视起来,尤其是学校的老师一旦发现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联系学生家长一块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学校也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卫生辅导室,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或是自己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对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心理动向及时了解。
  (4)保障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安全。做好学生的安全问题历来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父母监护人的保护让孩子自我进行监护,这无疑来说是危险的,他们没有大人的那种严密的安全保护意识,对于周围隐藏的安全问题是完全没有任何防备的。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像妇联、村委会、工会等机构联合起来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因为住在偏远山区上学路上的问题,监护人或者临时监护人要把孩子亲自送到学校,或是住在相对集中村组的家长可以组建接送队,大家轮换着接送孩子上下学,来确保他们的安全。学校也要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统一安全管理。保障孩子在休息时间的安全,例如:宿舍床围的设置,怎样做才不会酿成事故。为年纪稍小的孩子设置专门的看护人员,确保人员充足,每个人看护的数量不得多于六个,以免顾及不暇。
  4 结语
  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处于上升阶段,为国民的教育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在经济大发展,教育环境普遍提升的大态势下,偏远地区农村孩子的茁壮成长依然令人堪忧。相比城市孩子,他们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主要体现为物质上的匮乏、亲情上的缺失以及教育上的不足。事实上,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都是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为此,也需要三位一体共同去关注偏远农村孩子的成长。让他们的处境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发动集体和个人的力量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生活得到关心和改变。虽然这中间要走的路很长,但是笔者相信经过社会各界不懈的努力,这个问题最终是会被解决的。
  参考文献
  [1] 蔡涛.留守儿童手机依赖与问题行为的关系——以邵阳市白仓镇为例[D].湖南科技大学,2018.
  [2] 毛滢滢.音乐干预视角下的留守儿童能力拓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3] 吴婧仪,王云飞.社区工作视角下回迁社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4] 赵娜,凌宇,陳乔丹,等.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希望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2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