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志文

  [内容摘要] 随着高职院校职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项目式课程的普及和工学结合日益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支高职院校专业导师队伍,可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融为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实践;探索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职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项目式课程的普及和工学结合日益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建立一支高职院校专业导师队伍,可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融为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一、专业导师队伍在高职院校的作用
  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开创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组建了专职辅导员、班导生和专业导师“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队伍。专业导师发挥专业优势,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体,并对学生思想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特殊的教育管理作用。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可以较全面地学习企业生产的设备、工艺、工装、产品等相关知识;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初步掌握企业的组织管理、产品开发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完成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专业导师队伍的探索与实施
  1.高职院校专业导师的能力要求。专业导师应由具备高职称、高学历、师德好、作风正派、治学严谨且积极关心学生发展的专业教师聘任。专业导师应做到主动“三进”(进教室实训室、进学生公寓、进实习基地),定期“三导”(专业辅导、技能指导、就业创业引导),承担“三者” (专业辅导者、 技能指导者、就业创业引导者) 定位。
  2.高职院校专业导师校内课程学习指导的任务。首先,做好专业辅导者,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做好技能指导者,带领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做到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长期的系统指导。
  3.研究高职院校专业导师校内课外学习指导的任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举办成长论坛、召开学生座谈会、创建社团、参加技能竞赛、参观就业基地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4.研究高职院校专业导师校外工学结合指导的任务。专业导师是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引导者,应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具体培养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计划,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积极参加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三、专业导师队伍的创新之处及推广价值
  1.立足校本,可操作性高。2007年以来,该模式在不断总结探索中逐渐完善,实践证明该模式的推广为学院开展专业导师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实践素材和理论依据,也得到了兄弟系部的借鉴和推广,并在学院2007年度思想政治工作年会上交流发言。
  2.强调全员育人,管理理念新。专业导师与专职辅导员相互配合开展工作,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平台,鼓励师生互动发展,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全员育人。
  3.注重师生互动,实效性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采用主题班会、专业教育、技能辅导、企业参观、活动参与等相结合的方法,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专业导师队伍管理模式的成效
  1.学生管理效率大大提高。通过三年多的尝试,我系新生接待工作的满意率由2006年的57.8%上升到98.6%,晚自习出勤率由2006年的90.3%上升到99.4%,学生出操率由2006的91%上升到99%,星级宿舍率由2007年的89%上升到98%,“六无文明班级”的比例由2008年的67%上升到90.5%,2009―2010第一学期末考试做到了“零作弊”。自动化0732班、电器0733班等班级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2.就业满意率和对口率明显提高。我系2010年毕业生就业面更加宽广,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化。2008―2010届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均达到100%。毕业生专业大类对口率达到90%以上,一般都稳定在技术要求高的技术管理、技术服务、品质管理等岗位上。根据2010年对2007、2008、2009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数据,企业对我系学生在遵章守纪、工作态度、团队精神、专业技能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98.78%、98.83%、98.75%、96.7%。
  ⒊教师队伍素质不断增强。我系自实施专业导师制以来,不断加大制度化管理的比重,完善各种评聘和考核制度。通过专业导师与辅导员共同学习、校内联合培训、专题研究并进行交流等方式,专业导师与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4.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增强。从2008年起,我系电气维修中心、新起点社团等创业社团在专业导师的指导带领下,利用节假日参与企业的生产,为社区居民免费修理家用电器,协助教师完成一些企业的四技服务项目等。通过这些服务社会的活动,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机器人协会在全国、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电子发烧友”社团在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等。
  5.校园文化内涵不断增强。我系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社团活动为途径,以提高职业素养为要求,组织开展了有内涵、质量高的活动,如 “从长江大学三位英雄看90后大学生”主题团日,“铭记一二・九”主题团日等。在社团活动方面,创业协会的“串珠手工艺品编织”、“电子发烧友” 的LED 电子产品焊接与DIY设计等,在全校产生了品牌效应。三年来,共有87名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导师不论是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还是对更好地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我们还要在各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使高职院校专业导师的各项工作制度更加完善,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永民.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0,(10):35-37
  [2]乔宏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障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黑河教育,2011,(5):50
  [3]高树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5):31-33
  
   (责任编辑 冯 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0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