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时代背景下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单纯地拘泥于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气质和素养,注重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是当今社会教学下重要的举措。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有效性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159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和引导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对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是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初中阶段都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因此,隨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教育已经逐渐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付诸具体的实践。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到实处,发挥其必要的作用,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将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配备专业的教师,给予学生最好的引导。本文根据目前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对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做出了如下探究。
一、学校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引起重视
学习一门学科除了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因素以外,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营造良好活跃的教学氛围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营造这样一种学习氛围,我们学校要对这门课程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在全校形成一种养道德、懂法治的热烈氛围。
比如在校内张贴有关于道德和法治的宣传画、海报或者小故事,以便学生随时都能看到和接触到有关于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内容,通过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树立道德与法治观念。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举办有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活动,比如,鼓励每个班级都准备板报,以“道德与法治”为主题,通过海报有奖评选的方式,激励初中生积极参与活动。
二、创新教学模式,重塑学生主体地位
新时代、新观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坚持以教学组织者、学生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独自学习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教学进度的把握,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讲授课程不能光是灌输,而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散发思维,并与学生交换意见,就算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有出入,教师也不能言辞阻止,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如果学生的想法实在有偏差,教师也应该和蔼有耐心的指引。另外,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和鼓励学生犯错,因为只有在学生犯错之后教师给予引导和纠正,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课堂上犯了错,以后才不会再犯,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来说是有利的。
三、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引发学生认同感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总体来说比较枯燥,而初中生性格比较跳脱,对这种枯燥的学科难以提起兴致,自然在课堂上与教师不能很好的配合。为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初中生兴趣爱好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以及法治条例的理解,教师可以将所要教学的内容融入到生活中,以学生常见的生活事件为案例展开探讨,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强烈认同感。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举办道德与法治辩论会,以一个命题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准备辩论稿,并让学生分成正当和反方两个阵营展开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初中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荣誉感以及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在其他科目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法律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两节课可以完全讲授的,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其他学科的教师也要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律知识,如果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教师一定要适当普及和深入。比如,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就可以上升到我们的道德程度,引发学生对我们中国传统美德的思考,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结合我们的传统美德观念,谈一谈学完这篇文章后的感想。”这个时候学生会答:“我们要孝顺父母。”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话题展开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顺长辈的探讨。
五、采用情境教学法
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比较淡薄,正处于需要教师引导的时期,但是,面对书本中枯燥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大多学生都是一脸懵的状态,很多学生都表示不是自己不想学,而是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难理解。为此,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树立道德与法治观念,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为学生创造具体情境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来给学生实际体验和操作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以“乱扔垃圾”为例,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让有的学生扮演乱扔垃圾的路人,其他同学来根据这位同学的行为展开讨论,来共同判断这位同学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道德与法治观念。
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利用道德与法治约束自己的行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法律意识,并且将之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公民。为此,教师要多给初中生讲解一些生活中有关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案例,并督促学生在生活中要懂得约束自己,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而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有条可依,有法可循,利用法律的强制性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保证学生可以很好的成长。
七、结束语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影响初中生三观的形成,所以,除了在课堂上教授道德与法治知识之外,教师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学生。我们常说,师者,是学生的榜样和典范,师者,要行为示范,教师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因为不论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都比不上上行下效来得直接。所以,教师无论是在日常教学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让学生可以耳濡目染进而效仿老师的优良行为。另外,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家长、学校的共同配合,只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品德和科学的法治观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91962.htm